侯卫红在监控器旁坐镇,指挥着全局,调动众人模拟着案发前的情景。众人也都按照侯卫红的分工,各自进入了自己的岗位和角色。
首先,他们模拟肇事车行车速度。周士元按照侯卫红的要求,驾车以不同速度通过钢结构厂门口,在对比监控中各重型卡车的通过时间,测算重型卡车的速度,并推断由钢结构厂门口到案发现场所用的时间。
经过几轮测试,并对比多数车辆通过钢结构厂监控范围的时间,最终确定车速应当是60至70公里每小时比较合适。对于载重几十吨乃至上百吨的重型卡车来说,在仅仅两车道的县级公路上,这样的车速也是十分恐怖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想在短距离内刹住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按照这个速度,从钢结构厂到达案发现场仅仅需要17秒钟左右。
有了这个数据,一旦确定了案发的准确时间,就能够将肇事嫌疑车锁定到很小的范围,甚至能够直接锁定肇事车辆。或者是锁定了肇事嫌疑车辆,也就可以推断出准确的案发时间。
而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案发时间只是一个大概范围,根本达不到秒级的精确程度。可是,因为缺少直击现场的监控,现场的一切都要依靠间接证明和推断,困难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只有等到新的证据出现之后才能够确定了。
第二步,侯卫红就把重点放在了模拟受害人行动线路上。但这个模拟过程就比模拟肇事车困难多了。一个是因为距离因素,监控中出现的这个影像十分模糊,几乎就是在色块的基础上来辨识人和物。再有,虽然刚才张鸿鸣分析判断大的黑色块是学生,白色的小色块就是受害者,但这都是建立在推断的基础上,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证明这堆色块到底是什么。
侯卫红和张鸿鸣又仔细查看了监控,在这个时段虽然也有其它移动的色块,但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还就是这两个了。有聊胜于无,这毕竟也算是一条线索,在没有发现更好的线索时,这条线索说不定也会有些收获。
周士元开着车沿着岳母王玉秋事发前的行进路线行驶着。这么大的面包车,在监控上所显示的依旧是一堆色块而已。侯卫红电话遥控指挥着周士元的行进速度,尽量模拟出近似真实的场景。
也是反复模拟了多次,才得出了一些数据,但因为监控中只是拍摄到了土路上很短的一段距离,监控范围之外的变量因素太多了,比如王玉秋在路边等候的时间,这些都无法准确把握。这组数据也仅能作为参考。不过,这组数据所估测的案发时间大概是12点45分以后。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侯卫红最早的推断,案发时间在12点40分至13点之间。这样,就可以在这段时间内通过钢结构厂的车辆中寻找肇事车辆了,进一步缩小了排查的范围。
在夜幕降临时,众人又聚到办公室内,坐在监控前分析着案情。这时早已经到了工厂下班的时间,李彬还在办公室里等着众人。
看到李彬还在这里,张鸿鸣很是过意不去。本想马上离开,免得影响他正常下班。可是,除了这个办公室,还没有其它更好的地方适合商量案情。如果将侯卫红请到自家去,那场合显然是不太合适的,侯卫红也肯定不会去。在这个办公室里,环境最适合,更重要的是,最重要的证据和线索——监控录像也在这里,便于众人随时调阅。
张鸿鸣凑到李彬跟前,歉意地笑笑说:“李彬,你看,我们耽误你下班了。”
“没事的,这都是应该的。”
“我这里还有个请求,不知道你们方便么?”
“有事你说,别客气!”
“好。我们想借用这个办公室一下,可能得晚点走。你看行不行?”张鸿鸣试探着问。他刚才也想好了,万一不太愿意,他们就到学校自己的办公室里去,就是得麻烦侯警官一趟了。
“方便,怎么不方便呢?”李彬回答的很干脆,“我们厂长现在不在厂里,我电话里向他汇报过这个事情。厂长说了,你们需要我们怎么帮忙,我们就怎么帮忙,给你们提供一切便利。”
感动,这还能说什么,只有感动了。张鸿鸣心想,现在太忙,将来忙过这段时间,一定要好好谢谢这李彬和厂长。
不一会儿,李彬又叫人送来一桶桶装矿泉水,换到了热水机上;又从隔壁搬来了一箱桶装方便面,告诉众人随便吃,随便喝。临走时,又将办公室里的空调跳高了几度。
看着李彬离去,众人心里都有四个字:热心,好人。
大家也没有矫情地客气,晚饭就在办公室里解决了,一人一桶面就算是晚饭了。匆匆吃完后,马上又都投入到这紧张的案件中来了。
按照推断的大概案发时间,众人将这一时段经过钢结构厂的每一辆车都一一记录,当然,将重点都放在了重型卡车上。经过反复排查,最终确定了八辆车嫌疑最大。
这八辆车都是重载卡车,非常符合肇事车的基本条件。但是,因为监控的分辨率不是特别高,再加之车速快、摄像头距离道路较远,更为关键的是摄像头角度问题,每辆车在画面中一般就是两秒的时间,一晃而过,所以根本看不清车辆的细节,只能大概看出车身颜色,车辆的大概形状。
众人围坐在监控前,边查看,边七嘴八舌地分析讨论着,直到半夜,也没有讨论出子丑寅卯来,没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
此时,侯卫红也没有更好的思路,张鸿鸣也没有想出其它的办法,案子又陷入了僵局。
夜半时分,人困马乏,迟迟没有进展,众人的激情消退不少,都开始哈欠连连了。
虽然空调温度调到了最大,但偌大的办公室里,仍然感觉到一丝丝寒气。众人只是畏于这寒气才没有睡去。
侯卫红看到这个情形,估计再坚持下去也没有什么进展,决定都先各自回去休息。休息之后,也许明天就有思路了,严格的说是今天天亮后就可能有思路了。他的观点就是想不通了就别想了,睡一觉也许就想通了。
侯卫红开车回去了。张鸿鸣等人也将办公室收拾干净,关上门准备回家。
看门的老王还没有睡,将众人送走后关好门才睡下。
躺在炕上,张鸿鸣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心中如果牵挂着什么事情,无论如何是睡不着的,一定要想出个子丑寅卯来才会放心睡去。所以他对夜情有独钟,夜深人静之时,世人皆睡他独醒,而且是精神最好的时候,无论是记忆力还是推理分析,都是一天中最佳的时间。上学时,他往往就把最难解决的问题放到晚上,也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
案子突然发生变故,前期的努力全部是无用功了,白白浪费了四天时间,这让他心理压力倍增。看到日渐憔悴的杨月,他更是心痛不已,更加坚定了破案的决心,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压力。
他反复梳理着案情。钢结构厂的监控录像确实非常重要,不出意外情况,肇事车就应当在这八辆车之中。但是,钢结构厂这模糊的影像众人已经看过不知多少次了,甚至一帧一帧地看,或是截图下来,将一张张图片放大了看,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几乎看不出特别明显的特征。
这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还是应当寻找新的突破口?
身处困境的时候,就如同坐井观天,只有井口那么宽的视野,旁边的世界再精彩也看不见。但如果跳出了这个圈子,视野就开阔了。
张鸿鸣现在就是这样。因为钢结构厂的监控录像太重要了,是距离案发现场最近的录像,所以他和其他人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个点上,都希望从这个点挖掘下去,取得更大的战果。
可是,点就是点,它的信息就这么多,只集中到这一个点中,可能路会走得更远,但更有可能走进死胡同中,难以回头。
如果将这个点放到一条线上,甚至是放到一个面中,那么与其它的点相互联系,产生的信息和线索将是几何倍数的增长。
张鸿鸣思考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慢慢抚平急躁的情绪,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提高,跳出钢结构厂这一个录像后,渐渐就有了重要的收获,颇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似乎要抓到了案件神秘面纱的一角。也许,只要掀开了这一角,神秘就不再神秘了。
理顺了整体的思路,案件就以更清晰的状态呈现在脑海中,原来很多独立的线索,渐渐连成了一条线,这样提供的信息就比原来多得更多了,侦破的希望就变得越来越大了,当然,这变大的更是张鸿鸣的信心。
张鸿鸣的心放了下来,困意也就上来了。今夜已经要过去了,他沉沉地睡去。
(今日清明,扫墓去,愿母在那个世界再无病痛;愿岳母泉下有知,以此文为念。)
PS:去年清明所作小诗一首,在此留念。
清明雨至
春风有意化春雨,
春雨柔情润无声。
春晖云遮春草盼,
缘是今日又清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