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来现在画线稿的本子还是初中的时候在新华书店买的。当时没想着什么时候会用它,后来也真的没什么机会用它,就一直放着,去年找出来画图正好。从初中的时候,我就有个本子专门写自己的东西,有想法就写,还写过诗歌。不分文体,不分类别地写,反正就是自己喜欢写吧。初一和初二的语文老师很有想法,是不被大众认可的教学想法。从一开始让我们写周记和读书笔记到鼓励我们写诗歌,写短篇小说。
写小说这件事也从那时候开始,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尝试过,在本子上手写,写了一两章,想法太大经历太少,就没往下写。后来在网站上又试了一次,换了一种想法,写了两章又放弃了。不断尝试,才能知道属于自己的方法,看着再简单的东西自己试了才知道。看书也是从初中开始,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电影呢,是从高二暑假开始才有自己的想法。我看东西喜欢看完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灵感的起源,导演,演员,影评。因为有的电影凭借自己的经历和知识面是不能完全理解的,但对美的感受是可以自己做到的。电影画面让我感觉到美感,我就忍不住会截屏。拍照和录视频嘛,我这种程度水平称不上摄影,也是自己喜欢吧。
我或者说像我这样的人,总有大众所不理解的爱好,比如躲避人群,比如喜欢在下雨天撑伞散步,比如喜欢没有目的地游走,比如喜欢跟着音乐舞动身体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方向,到不断尝试生长,到形成雏形,长成。不管是主流或是扭曲。审美和想法的发展也是这样。我看过一棵树,是从被砍过的树桩里慢慢长起来的,因为靠着墙,它只能歪着长,越长越歪,长得很茂盛。后来他的弯曲支撑不了它的茂盛,就自己被自己连腰压断了,它的叶子慢慢枯萎。当枝叶完全断掉以后,它又从断掉的地方慢慢生长,周而复始。
当你开始想写的时候,那么你经历的事,看到的人都有可能变成故事,你一直想,一直想,灵感就会在某个时间向你涌过来。
说了那么多,是因为我突然觉得,你不知道你将为你想做的事情做多长时间的铺垫。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阿里萨为了和费尔明娜永远在一起做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的铺垫,而我之前做的所有事情都是铺垫。在每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总发现那种奇妙的感觉,不管是巧合以及朋友适时的鼓励还是家人的支持。我读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后才知道这些都是预兆。每个人在这个宇宙中都有自己的天命,只是有的人知道,有的人要花好长时间寻找,在这个费劲的时候就会有预兆来告诉你你的天命。而人和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天命跋山涉水,云游四方,而有的人还是选择当一个卖爆米花的,娶妻生子,终其一生。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整个宇宙都会帮你实现。这就是愿力越大,就越有可能成功的道理。
从我慢慢慢慢了解观察发现,热爱这些的人喜欢的事都很相似,喜欢画画,喜欢诗歌,喜欢有自己的审美,喜欢看书,喜欢电影,喜欢自己写东西,喜欢拍照,喜欢猫,喜欢狗,喜欢自己一个人想着自己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喜欢那些人,我喜欢的人热爱着我热爱的东西。庆幸的是,从小到大,我热爱的事中断过,但从未停止。其实,我发现了一个离我比较近的人就有这种特征,几乎与我热爱的事物无异,那个斑马的图片就当是巧合吧,因为有太多巧合,就像隔空在对话,加了摩斯密码。
说到追星这件事,真的是因人而异,我不想解释太多。往往我觉得不需要解释的事情我会选择沉默。我不喜欢叫我喜欢的人偶像。
在已经离去的一代人的记忆里,我钟爱张国荣。
我爱的是他们身上的东西,是骨不是皮。
我也可以喜欢很多东西,或者说我包容和感兴趣的东西很多。文艺,戏曲,相声,街舞,说唱,民谣,作词,模特,服装,电影,编剧,作家,动漫,插画,水彩,画家,插画师,摄影,赛车,古风……我接受这所有的所有存在,去了解地越多,才能包容地越多。而一个人思想的包容度越高,他的想法才能更多,眼界才能更宽广。OK,就说这么多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