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贩,兖冕峨巍。吴暨南唐,(吴王杨行密,合肥人,字化源。初为盗,后应募为州兵,迁队长。使出戍,因起兵为乱,据庐出。唐昭宗时封吴王,悉有淮南、江东之地。南唐李升,徐州人,字正伦。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奇其貌,养以为子。杨氏诸子不能容,乃冒姓徐,名知诰,仁吴,累官参知政事,出镇金陵,受吴禅称帝,为南唐(938~975年)开国之主,为南唐烈祖,938~943年在位。在后文“117、神秘的世界”一章节里有“五代十国的帝王年代详细列表”,可以参阅,以资对照。)奸豪窃攘。蜀险而富,汉险而贫,(前蜀王王建,舞阳人,字光图。少无赖,后从军。黄巢起兵叛乱,王建奔蜀,为田令孜养子。令孜败,走成都依陈敬宣。建攻陷成都,杀令孜、敬宣,据有两川。及梁灭唐,遂自立为蜀帝。后蜀孟知祥,龙冈人,字保胤。后唐明宗李亶崩,称帝。南汉王刘隐,上蔡人。代父为刺史,平单纪有功,天佑初为清海军节度使,开平中累封南海王。卒谥襄。弟龚称帝,追尊襄帝。北汉王刘文,后汉高祖刘暠?刘知(智)远的同母弟,初名崇。少无赖,与后周太祖郭威不协,改名文。于后周广顺初年,遂称帝,是为北汉。真是乱七八糟!到处有人称王称帝!连混世魔王都冒出来了!)贫能自强,富者先亡。闽陋荆蹙,楚开蛮服。(闽王王审知,固始人,字信通。为人壮貌雄伟,隆准方口。代兄为武威军节度使,封琅邪王。唐亡,梁太祖封之为闽王。后子磷称帝,追亲尊为太祖。荆南王高季兴,硖石人,字贻孙。少好武,有胆气。梁开平中累功拜荆南节度使。唐庄宗李存勖入洛,季兴来朝,封南平王,故荆南王亦称南王。楚王马殷,鄢陵人,字霸图。唐僖宗时为裨将,昭宗时代刘建峰为帅。梁太祖即位,遣使修贡,拜天策上将军,封楚王。)剥剽弗堪,吴越其尤。(吴越王钱镠,临安人,字具美。唐僖宗时,黄巢兵乱,镠率乡兵破走之。以执董昌功,昭宗拜之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拥兵两浙,旋封越王,又封吴王。唐亡,受梁太祖之封,称吴越国王。)牢牲视人,岭延遭刘。百年之间,并起争雄,山川亦绝,风气不通。语曰:清风兴,群阴伏;日月出,爝火熄。故真人作而天下同。作《十国世家》。
呜呼!自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道,(十道即指关内、河东、河南、河北、山南、淮南、东南、陇右、剑南、岭南。)而其势未分。既其衰也,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其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土地为其世有,干戈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而分。然唐自中世多故矣,其兴衰救难,常倚镇兵扶持,而侵凌乱亡,亦终以此。岂其利害之理然欤?自僖、昭以来,日益割裂。梁初,天下别为十一,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代,代州,今山西代县。幽,幽州,今直隶大兴县。沧,沧州,今直隶沧县。)有州三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梁。岐王(即李茂贞。)称臣,又得其州七。同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年号。)破蜀,已而复失,惟得秦、凤、阶、成四州,(秦今甘肃天水县,凤今陕西凤县,阶今甘肃武都县,成今甘肃成县。)而营、平(营州今直隶朝阳县治,平州在今奉天境,沈阳被日本侵占时改称奉天。)二州陷于契丹,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而得蜀金州,(十六州即指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金州,今甘肃金县。瀛今直隶河间县,莫今直隶肃宁县。)又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九州以为晋。刘氏之初,秦、凤、阶、成复入蜀,隐帝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六州以为汉。郭氏代汉,十州入于(北汉王)刘文,(后周)世宗(柴荣)取秦、凤、阶、成、瀛及淮南十四州,又增置之州五而废者三,合一百一十八州以为周。宋兴因之。此中国之大略也。其余外属者,强弱相并,不常其得失。至于周末,闽已先亡,而在者七国。自江以下二十一州为南唐,自剑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自湖南北十州为楚,自浙东西十三州为吴越,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自太原以北十州为东汉,而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合中国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五代乱世,文字不全,而时有废省,又或陷于夷狄,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如谱。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从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李克用以平黄巢功封晋王。)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指朱全忠。)吾仇也;燕王(指刘守光)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契丹耶律阿保机帅众入寇,晋王与之连和,约为兄弟,既归,而背盟附于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守光父仁恭。周德威伐燕,守光曰:“俟晋王至,听命。”晋王至,而擒之。)函梁君臣之首,(晋兵入梁,梁主朱友贞谓皇甫麟曰:“李氏吾世仇,理难降之,卿可断吾首。”麟遂泣弑梁主,因自杀。函,用木匣盛其首也。)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歇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天下之恶梁久矣!自后唐以来,皆以为伪也。至予论次五代,独不伪梁,而议者或讥予大失《春秋》之旨,以谓:“梁负大恶,当加诛绝,而反进之,是奖篡也,非《春秋》之志也。”予应之曰:“是《春秋》之志尔。鲁桓公弑隐公而自立者,(桓公名轨。公子恽既弑隐公,遂自立。)宣公弑子赤而自立者,(鲁宣公,文公庶子,名倭。私事襄仲,襄仲请于齐惠公,杀文公嫡子恶及视。)郑厉公逐世子忽而自立者,(厉公,庄公次子,名突。母为宋雍氏女,雍氏有宠于宋,故宋执祭仲使逐公子忽而立公。)卫公孙剽逐其君杆而自立者,(剽,穆公孙,字子叔。孙林父、宁殖既逐献公杆,遂立剽,是为殇公。)圣人于《春秋》,皆不绝其为君。此予所以不伪梁者,用《春秋》之法也。”“然则《春秋》亦奖篡乎?”曰:“惟不绝四者之为君,于此见《春秋》之意也。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然后善恶明。夫欲著其罪于后,在乎不没其实。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实篡也,书其篡。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则四君之罪,不可得而掩尔。使为君者不得掩其恶,然后人知恶名不可逃,则为恶者庶乎其息矣。是谓用意深而劝戒切,为言信而善恶明也。桀、纣不待贬其王,而万世所共恶者也。《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梁之旨也。”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不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与?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与?孔子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
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常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之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尹(发yin音,not yi一,伊)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瀛州,郡名,今直隶河间县即旧时州治。景城,即今直隶沧县。)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为巡官,以其巡官,以其文学荐之晋王,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庄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
道为人能自刻苦俭约。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却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周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服除,复召为翰林学士。行至汴州,遇赵在礼作乱,(赵在礼,涿州人,字干臣。唐庄宗时为指挥使,将魏兵戍瓦桥关。军士皇甫晖作乱,推在礼,在礼遂反。)明宗(李亶)自魏拥兵还,犯京师。孔循(初冒朱姓,又冒赵姓,名殷衡。梁太祖以为副使,与蒋玄晖等共与弑昭宗之谋。入梁,遂改姓名。为人柔佞而险猾。)劝道少留以待,道曰:“吾奉诏赴阙,岂可自留!”遂趋至京师。
庄宗遇弑,明宗即位,雅知道所为,问安重诲(应州人。少事明宗,甚见亲信。后以威福自出,怨望者众,被谗死。)曰:“先帝时冯道何在?”重诲曰:“为学士也。”明宗曰:“吾素知之,此真吾宰相也。”拜道端明殿学士,迁兵部侍郎。岁余,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实际就是宰相。)。
天成、长兴(均为唐明宗年号。)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过井陉(山名,在井陉县东北,其险为河北、河东关要。)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御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诵文士聂夷中(唐时人,字坦之。擢进士,工诗,其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祟新谷。医得眼前疮,割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明宗顾左右录其诗,常以自诵。水运军将于临河(在今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古朔方城西北南河、北河之间。)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明宗问之,道曰:“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
道相明宗十余年,明宗崩,相愍帝。潞王反于凤翔,愍帝出奔卫州,(今河南汲县。)道率百官迎潞王以入,是为废帝,遂相之。废帝即位时,愍帝犹在卫州,后三日,愍帝始遇弑崩。已而废帝出道为同州节度使,逾年,拜司空。 晋灭唐,道又事晋,晋高祖拜道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高祖崩,道相出帝,加太尉,封燕国公,罢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威胜。 契丹灭晋,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于京师。(耶律德光,字德谨,小字尧骨。助晋高祖石敬瑭破唐兵,后晋割燕云十六州与之。敬瑭子出帝石重贵背约,大举南伐,灭后晋,改国号曰辽,庙号太宗。)德光责道事晋无状,道不能对。又问曰:“何以来朝?”对曰:“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德光诮之曰:“尔是何等老子?”对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傅。德光北归,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又事周,周太祖(郭威)拜道太师,兼中书令。
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
耶律德光尝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为俳语以对曰:“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皆以谓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道一言之善也。周兵反,犯京师,隐帝已崩,太祖谓汉大臣必行推戴,及见道,道殊无意。太祖素不拜道,因不得已拜之,道受之如平时,太祖意少沮,知汉未可代,遂阳立湘阴公斌为汉嗣,遣道迎斌于徐州。斌未至,太祖将兵北至澶州,拥兵而返,遂代汉。议者谓道能沮太祖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
当是时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方自号“长乐老”,著书数百言,陈已更事四姓及契丹所得阶勋官爵以为荣。自谓:“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盖其自述如此。
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柴荣,郭威和皇后柴氏之侄)初即位,刘文(即刘旻,后汉刘知远同母之弟,初名崇。少无赖,与郭威不协,改名文。于周广顺初,遂称帝,是为北汉。)攻上党,世宗曰:“刘文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心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吾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皆亲征。”道曰:“陛下未可比唐太宗。”世宗曰:“刘文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道曰:“陛下乍得山定否?”世宗怒,起去,卒自将击文,果败文于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世宗攻淮南,定三关,(指瓦桥关、益津关、草桥关也。)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文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
道既卒,时人皆共称叹,以谓与孔子同寿,其喜为之称誉盖如此。
周太祖崩,文闻之喜,遣使乞兵于契丹。契丹遣杨衮(yánggǔn,契丹大将,与北宋杨家无关。也不知道五百年前是不是一家。)将铁马万骑及奚(奚,种族名,所居在今热河之承德、栾平、丰宁、平泉诸县地。)诸部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以助文。文以张元徽(武安人。为先锋都指挥使,为周兵所杀。)为先锋,自将骑兵三万攻潞州。(今山西长治县即州治。)潞州李筠(太原人。善骑射,宋受周禅,筠拒命,兵败,赴火死。)遣穆令钧以步骑三千拒元徽于太平驿,(在今山西汾城县地。)元徵击败之,遂围潞州。
是时世宗新即位,以谓文幸周有大丧,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意。自宰相冯道等多言不可,世宗意甚锐。显德元年(954年)三月亲征,甲午,战于高平,李重进、(沧州人。从世宗征淮南有功,历卢、寿等州招讨使。吴人以重进色黔,号“黑大王”。宋太祖立,怀异志,兵败,**死。)白重赞(楼烦人。少从军,有武勇。从世宗征刘文,又征太原,击走契丹兵,累迁彰义军节度使。宋开宝初,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卒。)将左(西路),樊爱能、何徽将右(东路),向训、史彦超(史彦超,云州人。为人勇悍骁捷,以战守功,累拜感德军节度使。)居中军,张永德(阳曲人,字抱一。事后周,官至忠孝军节度使。入宋,累迁彰德军节度使,知天雄军。)以禁兵卫跸。 文亦列为三阵,张元徽居东偏,杨衮居西偏,文居其中。 衮望周师谓文曰:“劲敌也,未可轻动!”文奋髯曰:“时不可失,无妄言!”衮怒而去。文号令东偏先进,王得中(上党人。官枢密直学士。)文与周师战失利,遣得中乞师于辽,还道代州,桑遗送得中于周。世宗问契丹兵何时至,得中不肯言,愿杀身以保家国。寻为世宗所杀。叩马谏曰:“南风甚急,非北军之利也,宜少待之。”文怒曰:“老措大,毋妄沮吾军!”即麾元徽,元徽击周右军,兵始交,爱能、徽退走,其骑军乱,步卒数千弃甲叛降元徽,呼万岁声振山谷。世宗大骇,躬督战士,士皆奋命争先,而风势愈盛,文自麾帜收军,军不可遏,文遂败。日暮,文收兵余万人沮涧而止。
是时,周之后军,刘词(元城人,字好谦。少以勇悍知名,常被甲枕戈而卧。)将之,在后未至,而世宗锐于速战,战已胜,词军继至,因乘胜追之,文又大败,辎重器甲、乘舆服御物皆为周师所获。文独乘契丹黄骝,自雕窠岭间道驰去,夜失道山谷间,得村民为乡导,误趋平阳,(即今山西县。)得他道以归,而张元徽战殁于阵。杨衮怒文,按兵西偏不战,故独全军而返。文归,为黄骝治厩,饰以金银,食以三品料,号“自在将军。”(呵!这匹马将军,为刘文逃得一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三品,让它官居一品又有何妨?)
呜呼!呜呼!五代十国之乱世于此可见一斑。所谓的天子、王侯、将相,有几人可得安宁?天下之乱,乱不可收,雄群层出叠入,交相竟逐,“说英雄,谁是英雄?”究竟谁主沉浮?“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浪淘沙,汰弱留强,试看胜者为王。
在这样一个天下,一个江湖,一个官场之中,似乎在狼狈逃窜一般的阿里耶库尔和耶无害又怎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不承认,时代造就人同时也可以毁灭人。但是要想逃脱这世俗的尘网与樊笼,也并非是所说的什么“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沙漠行舟,进退两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鸡肋口令,你说咋办?”关键就是要看看你有没有强大的耐心和超越的能力。至于这两位同坐一匹白马之上穿行于万里大漠之间的“逃亡者”,各自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和结局,相信不久以后,我们便会看到一切。这也许正是在锻炼我们自己的耐力和越脱能力。
罗布泊一带,契丹大军已扫荡无余,正在挥戈向西北行进。在这一路之上,我们又会看到哪些境状呢?侠客们行走的路线,于此可见。
土峪沟千佛洞:在新疆鄯善县城西约40公里。其开创年代,最早的洞窟似在晋设高昌郡以前。有洞窟近百,但已大部分坍毁,部分洞窟尚残存壁画。可分东、西两区:东区第四号窟,窟顶正中绘有莲花,四周绘条幅,条幅中绘佛立像。穹庐顶外四隅绘千佛,左、右、后三壁壁画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绘千佛;中层绘佛本故事,图上有汉文题记;西区第二、第三、第四三窟,亦有简单壁画,题材与甚窟略同,惟佛像下座为胡床,为其他窟所未见。
耶特克孜古墓群:在新疆鄯善县连木沁区穷苦力乡。为高昌至唐代的墓葬遗址。墓区有砾石排砌的界线,划成一组一组的坟院。墓顶及墓边上堆放有砾石。与吐鲁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附近的墓葬相同。
吐鲁番,突厥语的意思是“富庶丰饶之地”,在哈密(蜜)市正西方,天山山脉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这片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含了西域风物的全部经典。
这里既有干燥寂静的沙漠,也有飘香的果园、茂密的森林和草场;既有炎炎的火焰山,也有清洌的天山白雪;这里有星罗棋布的古城、烽燧、石窟寺群、远古岩画、神秘墓葬,在荒烟、蔓草、遗忘中湮灭的丝绸古道,以及众多的化石山、硅化木群;还有歌载舞的人们、飘香的葡萄美酒、古朴的村庄,望不到边的葡萄园,以及清真寺弯弯新月下的人们别样的生活。
这里还是野生动物与植物的乐园,戈壁滩上奔跑的羚羊、野骆驼,雪线上盛放的雪莲花,处处美不胜收……
鲁克沁古墓地:在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北。在东西5公里、南北近2公里的范围内,均见墓葬分布。每座墓葬墓室上部都有高大封土,最高2~3米,封土丘前部见墓道。每一家族墓地,周围以砾石围出“甲”字形,成一组墓茔。茔地内,则按祖辈次序以次入葬。系高昌王国至唐代的墓葬遗存。1978年曾进行发掘,出土多量文物及汉文墓志,表明系高昌王国柳中县及唐西州田地县居民的墓地。文物风格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物相同。是研究吐鲁番地区历史的珍贵资料。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50公里处。现存六十四窟。其特点为有些窟采取了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建筑形式,为银山以西各窟所未见。以横顶直洞为主,亦有中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壁画大部分已经残毁,残存部分内容以大立佛为主,有西方净土变、文殊等,颜色仍鲜艳如新。第三十九号窟中的各国王子举哀图,从他们的头饰的面容可看出他们具有西域各种民族的特征。在第三十七号窟的北墙上绘有菩萨的立像,穿大红衣服,佩绿色璎珞,显然是西域人的相貌特征。在其他窟也可以看到回鹘和蒙古供养人的形象。此外,在壁画上的佛像、僧侣和供养人像旁,大多有用汉文、回鹘文双行并写的榜书,可以看出高昌回鹘时期佛教信仰情况及当时回鹘民族与汉族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洞窟创建于南北朝时期,迄于元代。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
位于吐鲁番以东略偏北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中,距市区约48公里,唐代名“宁戎窟”。现已编号石窟77个,其中尚存残余壁画有40余幅,壁画总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而建筑形式多样,壁画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石窟群。
该石窟群中最早的洞窟,约为鞠氏高昌时期所建,后又历经唐代至元代,直到13世纪,这里一直为吐鲁番地区佛教圣地,而最繁盛时,当为西州回鹘时期,当时此处为回鹘国王的王家寺院,现存洞窟多为当时扩建或改建。
第33窟后壁残存的“弟子举哀图”和“比丘举哀图”,表现出了人物内心的感情,形象生动,富有个性,为难得的艺术佳品。第16窟中“伎乐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形象以及第17窟中“地狱变”的壁画,均为目前中国佛窟中所罕见。1982年,这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孜克里千佛洞,经历了形成--繁荣--衰落的过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在民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晴全部被挖掉,加上本世纪初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金口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北约40公里。为唐至元年间的佛寺遗址。共有四处:两处在山腰,两处在山麓。计有洞窟十个,为土坯砌筑,窟内间有壁画。窟顶绘有卷云纹配成的莲花、枯木寒鸦图和葡萄满枝、垂柳成荫及千佛像等。大多有回鹘文题记。其中一窟,壁上有回鹘文写经。此外,在山麓的院落中有大殿和寮房,在此曾发现婆罗米字母的文书、梵文和汉文佛经以及唐“开元通宝”钱币。
火焰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中部。东西长达10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海拔500米,最高峰在胜金口附近,海拔851米。胜金口峡谷,层峦迭嶂,悬岩如削,形势险要。高昌王国至唐,称此为新兴谷,设关戍守,为进入高昌城的一处隘口。由于山石风化,形状怪异,人行其中,俨然进入童话世界。《西游记》中写孙悟空过火焰山、斗铁扇公主的故事,即以此为背景。火焰山是由于地壳横向褶皱运动而形成一系列的背斜构造。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砂砾岩层和红色泥岩为主。夏日阳光照射在山势曲折的红色山岩上,红光闪烁,云烟缭绕,犹如烈焰飞腾。唐诗岑参描写有“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之句。川谷中林荫蔽日,田园苍翠,犹如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绿色玉带镶饰在火焰山中。虽说此地为火焰山,但她却盛产葡萄瓜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非常好吃!”这里是吐鲁番盆地内最为富庶的地区。自古及今,“吐鲁番的葡萄”久已世界闻名。在这火焰山西段的一个沟谷,著名的“葡萄沟”便醉卧于此。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树木茂密,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为避暑胜地。此沟盛产葡萄,以无核白葡萄最为著名。据说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美酒”便是由“吐鲁番的葡萄”酝酿而流传在河西走廊和戈壁滩之上。在这片葡萄沟附近,有石窟,可惜已经残毁。其西5里有古庙遗址二三处,已倾圮,出土有佛经残纸。
又有一说,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在这些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果然是深谷幽兰,非同凡响。大侠可以去尝试一番。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而罗刹女被称之为“铁扇仙”或是“铁扇公主”只不过是她使用的芭蕉扇与众不同,尽管是芭蕉做的,但是坚硬无比,无坚不催,故称铁扇,并非铁造。
《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南约40余公里。阿斯塔那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首府”。墓葬区在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北和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东。为高昌及唐西州居民的墓地。墓葬按家族分区埋葬,每一家族均有固定的茔地,以砾石为界。每个墓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墓道和墓室顶部地面一般都堆摆砾石,平面呈“甲”字形。从墓中已出土的文书和墓志来看,墓葬的年代,最早的是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的是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英、德、日等国的“探险者”曾在此进行破坏盗掘,窃去中国大量珍贵文物。解放后,1959年开始发掘,出土大量的丝绸织品、陶器、木器、钱币、泥俑、墓志和近三千件官、私文书等。其中较著名的有绢本的伏羲女娲图、舞乐图、围棋仕女图、牧马图、禽兽纹锦、对鸟对羊树纹锦、骑士对兽纹锦、牵驼纹胡王锦及狩猎纹印花绢等,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出土的大量吐鲁番文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世俗生活等方面,对研究古代高昌国的历史、经济及与内地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在新疆吐鲁番市� �约40公里的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东、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南。汉称高昌壁、高昌垒,两汉魏晋时期,戊己校尉屯驻于此。此后曾历为前凉高昌郡郡治、菊氏高昌王国国都、唐西州州治和回鹘高昌王都,至明初始废,前后经历约一千五百余年。其建筑和基本规模形成年代约在前凉至高昌菊氏王朝时代。总面积为200平方米,城垣大部分残存,为夯土筑,略成正方形,周约5公里,可以登眺。有马面,西门瓮城仍存。有些城门的土建痕迹尚保存完整。全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布局略似唐代之长安城。城内建筑遗址破坏严重。在外城西南隅有一寺院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寺门、广场、殿堂、高塔和佛龛保存较好。内城中有一高台,上面残存一高15米的建筑物,俗称“可汗堡”,附近发现带有覆莲纹图案和绿色琉璃瓦残片,似有北凉时期的佛寺遗址。城中所有建筑全用夯土可土坯建造,门窗顶部多作穹窿形,类似今日吐鲁番的建筑。解放前,俄、德、英、日等国“探险者”曾来此盗掘,窃去大量珍贵文物。你瞧瞧!这些东西多会欺辱中国!净会拿别人家的东西据为己有,什么嘛东西!解放后,陆续发现一些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元龙泉窑瓷盘,还收集到一些小佛像、大陶缸等。特别是所发现的元代用回鹘文和汉文合写的善斌卖身为奴契约,对当时的寺院主剥削奴隶的状况有所揭露,很具有历史参考价值。
艾丁湖:艾丁,维吾尔意为月亮。艾丁湖,意为月光湖。因湖中和湖盆多晶莹洁白的盐结晶和盐壳,酷似月色,故名。在新疆吐鲁番市南部、吐鲁番市东南,横卧在盆地南缘觉洛塔格(塔格意为山)下,所以旧称艾丁湖为觉洛浣。湖面低于海平面154~155米,是中国地势最低点。这不应叫“海拔”,而应叫“海低”矣!或者也可说成是“海拔-154~155米”。湖盆东西狭长约40公里,南北宽仅8公里,湖盆面积152平方公里。春季冰雪融化水流入湖,夏秋强烈蒸发干涸。湖水矿化度极高,夏季高达210克/升。
台藏塔:在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为高昌时代(公元六至七世纪)的佛教建筑遗址。为夯土筑,高约20米,基部每边各约20米,平面呈方形。塔身四面均有洞龛,残存有塑像和壁画。
苏公塔:在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郊,距城6公里。系回历1181年(公元1779年)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为其父额敏所建,故又称额敏塔。高44米,塔身为圆柱形,下粗上细,以黄砖砌筑,利用拼砖方式构成各种图案花纹。顶呈盔形。构造精致,颇为壮观。塔内无木料,全凭一砖砌螺旋形中心支柱承担整个塔身重量,至今仍巍然屹立。为新疆***教著名的艺术建筑。塔旁有教堂,并立有察合台、汉两种文字石碑。
交河故城:亦称崖儿城。在新疆吐鲁番市西约10公里的雅尔湖乡,位于两条古河床交叉环抱的地带,故名交河。有人认为是汉代车师王前庭治所的所在地。六世纪初菊氏高昌时,在此建立交河郡城。现存遗址主要是唐代及其以后的建筑。城依土崖作长方形,无城垣,南北长100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南、东两面有门有路,直通城内。城南有一纵贯南北的大道,长350米,宽3米。大道两旁为高而厚的土墙,建筑物在土墙后面由纵横交错的街巷分割成若干区。房屋临大道一面见不到门户遗迹,只有巷口与城内大道相通。以大道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西北区大多为寺庙遗址,有各种类型的佛塔,东北区为居民区,这里院落鳞次栉比,不少建筑保存较好,尚可看出院落的平面布局和房屋的门窗位置;东南区,建筑破坏较严重,但有一较大建筑,保存尚好,有庭堂、天井、甬道、台阶等,为交河城的政治中心。此外,正对大道北端,有一佛教寺院,泥土版筑,塔上佛龛尚残存佛像。城内散布陶片甚多,大多为灰色印纹和附加堆纹,也有个别为彩绘夹砂粗红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曾出土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莲花经一卷。城外有车师、高昌和唐代的墓群。古城自汉至元经历了较长的年代,对于研究新疆古代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很有参考价值。
雅尔湖千佛洞:在新疆吐鲁番市西北约10公里,交河故城西土崖上。传为唐宋时代遗址。共有七窟:六个为支提窟,一个为毗诃罗窟,尚属完整。间有壁画。题记中有“己丑年七月二十九日(缺)到此西谷寺”等字样。在第五窟西壁上有突厥文题记,为银山东西各窟中所罕见。
塔什吐尔古堡:在新疆托克逊县城(吐鲁番市西约40公里。)西约50公里的阿拉沟口。为唐代城堡遗址。塔什吐尔是维吾尔语,意为石塔。周60米,高约4米,用卵石砌成。这里曾出土唐代契丹约文书,记载着这一带的烽、铺、镇名及守边将士的姓名等。是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古堡遗址。这要比“天魔古堡”有意义多了!你知道“天魔古堡”在哪里么?想知道,你去问“水晶球”吧!“水晶球啊!水晶球!请你告诉我天魔古堡在哪里?”“啪——咚——咔——嚓——”“呜——哇哇——嘿嘿——嘎嘎——呀呀——哇哇——呜——”顿时阴风四起,飞砂走石,乌云密布,鬼哭魔嚎。请问你还想知道“天魔古堡”在哪里吗?
四十里堡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堡西南,在塔里木盆地和塔里木河、孔雀河、库尔勒市之北。传为汉代尉梨国都城遗址。城为两重,均土筑,内城中有长形、方形土台,或为当时建筑遗迹。曾发现过汉代碎铜片、古钱、石柱础、灰陶器及唐开元钱等。
博格达沁古城:博格达沁,维吾尔语意为宏伟高大的城。其遗址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约12公里处。为焉耆盆地古城遗址中最大的一个。平面略近长方形,周长3000米。城墙已毁,墙基犹存,高2~3米,夯筑。城内见古代建筑遗址两处,出露铺地红砖。古城近郊,有七处高大建筑物基址,夯土底基,其上用巨型土坯垒砌。城东半公里,有小城一座,周约1.5公里,城墙已圮。历年在古城内采集到汉五铢、唐钱、波斯银币并金银饰物、料珠、陶器等。城郊里圪瘩等地,有汉、唐时期墓葬,出土过汉镜、包金铁剑等。根据古城地望、规模、出土文物考证,这里是汉焉耆都城、唐焉耆都督府治所及焉耆镇城所在地。
锡克沁千佛洞:也作七格星明屋,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城西南约30公里。为唐代寺院遗址。明屋是维吾尔语,即千间房之意。其规模甚大,除顶部被毁坏外,墙壁大致完整。靠东南的明屋有大小建筑九十余所,发现有精美壁画及塑像。有前后两大殿,两侧及后面有甬道,殿中间有塔,为土坯筑,塔东南有瞭望台,其西北又有六角形基座穹庐顶式塔,塔前有山门遗址。大殿左右及殿后高地有许多僧房及支提式窟;北面“明屋”后面并列有三所大殿,形式与东南的明屋相同。山门东、西两侧有土台,高约10米,似为钟鼓楼遗址。西高台与山门之间有四个支提式窟。中大殿与东大殿后面有六个土塔遗址,以西边者为最大,塔基各边有六角形壶(kǔn,意指宫里的路。)门,有方形塔院。从两处遗址曾发现过不少泥塑佛头,制作极为精美。东南明屋发现的佛头,细眉高鼻,面庞圆好,具有建陀罗风格,约为六、七世纪时的遗物;北面明屋发现的佛头面带彩绘,眉以墨笔勾勒,作柳叶形,面庞方正,表现出东方艺术的特征,约为八、九世纪或更晚时期遗物。
哈拉木登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哈拉木登南约10余里的海都河北岸。有内外两城,外城周约1140米,内城周约360米,高6米,宽7米。内城中有土堆,似为建筑遗址。地面散布有红陶片。城北五里许,有四土丘,地名乌兰托罗盖,即红土丘之义(意),为古建筑之遗存。
唐王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锡克沁西北约2.5公里。为唐代屯戍遗址。城呈方形,周约450米,墙为夯筑,高约5米,城中有房舍及仓库遗址,已残破不堪。这里曾出土陶器和陶纺轮等,类似内地唐代制品。此外还发现有铁斧、铁镰和铁犁等农用工具。在出土陶器的同一地层中还发现有小麦、高粱、谷子、胡麻等谷物种和极细的面粉,其中有的已被烧成焦炭,有的尚完整,估计是当时的粮仓。并曾出土唐代钱币。
萨尔墩旧城: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六十户西北约2公里处。城区面积约400亩。城有内、外两重,外城不明显,内城周约388.5米,内城原有夯土所筑高大建筑物,已残地面上散布有粗厚的红陶片。遗址中有许多圆形洞穴,直径不等,小者约1米左右,穴内有黄米、高梁等,有的已腐烂,传说在此还曾发现石磨盘、石碾刀石等,似为古代之粮仓,传为古代焉耆、危须二国遗址。
霍拉山废寺: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的霍拉山沟口。有废寺十八处,系土坯建筑,墙基以石垒砌,皆遭焚毁。1907年,英人斯坦因曾来此盗掘,窃去不少写经残纸及泥塑佛像。又是这个小兔崽子干的好事!看人家的东西好,就能占为己有么?小兔崽子起来的!1928年在此曾发现绿色瓷砖及木雕佛像等。瓷砖花纹与吐鲁番三堡所出烧砖相同。木雕佛像,两手拱胸,中有孔,形式类似内墓前之石翁仲。
这便是吐鲁番(高昌、唐西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唐焉耆都督)四周的古墓城堡遗迹,我们这仅仅看到的只是其大概状况。若要穷究其所有,谈何容易?但是在这五代十国之际,契丹大军在此横扫而过,又有哪处没留下他们的烽烟铁蹄?就在当时的这些环境之下,契丹大军如入无人之地,烧杀抢掠,洗劫一空。真犹如日本鬼子扫荡中国、血洗南京城一样的野蛮、残忍!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已挥师进入了西州城。
此时此刻,阿里耶库尔和耶无害已纵马赶至艾丁湖畔,就在艾丁湖畔的阿斯塔那(三堡)村,他们终于停了下来。这已是仲秋八月二十七日午时刚过,但是他们这两个戈壁大漠之中的逃亡者,已经没有了时间意识!
“阿里耶库尔!西州就在前面,我送你就到此为止!你可以带着这具皇上首级去西州晋见契丹国主,我就在这村里的龙门客栈等你。”
“耶无害!你我一路患难与共,何不随我一道去晋见契丹国主,我一定保你加官进爵、同享荣华宝贵!”
“你不必多言!我不会答应你,你可以乘着这匹白龙马进城。”
“既是如此!我也不必多言!白龙马我就不用骑了,就让它好好在客栈里歇歇脚。余下的路,我自有办法!”
“也好!我在客栈内至多等你到明日午时,你若不来,我便要独回中原,尽快向长安天子复命!”
“耶无害!我明日一定会至此找你,无论如何你也要在客栈里等我回来!”
“嗯!希望你能顺利完成任务!”耶无害暗暗地点了点头。
“告辞!”阿里耶库尔手携木匣,向故高昌城、大唐遗城西州急行而去。
????????????????????????????????????????????????????????????????????????????????????????????
伊州,西距高昌西州城之东八百里,也就是今天的哈密市,躺卧在戈壁大漠西北,历经世事苍桑和风霜雪雨,但它毕竟还是丝绸之路北道上一座著名古城。
在这座古城东北30多公里处,便是天山山麓的庙儿沟口。这庙儿沟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断,穷究其源,乃是来自天山雪峰,固然形成了这种天然景观。如今,沟谷两岸,林木蔽天,果园连片。现有果园面积1200多亩,杏、桃、李、梨、瓜、苹果、葡萄、核桃等,整齐有序,不相混杂。入春以后,它们依次开花结实,直至深秋,鲜果不断。真是新疆大漠之中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好不令人心向神往!据说这果园原为明、清时期哈密地区的统治者哈密王的消夏别墅,也是王室的果园。其风景宜人,气候凉爽。沟口东侧,绿荫丛中,还有古佛寺一所,塑像、壁画部分仍保存完好。正因如此,庙儿沟之名便由此诞生。山沟内外,还保留着古代岩刻画多处,有大头羊、马、狩猎等形象,技法朴拙。是哈密地区春游夏憩的人间胜地。
然而,在此五代十国乱世之际,契丹的第二路大军正在这庙儿沟田园之间扬蹄而过。
“立刻命人摘来哈密瓜,我要好好品尝!”
“太子殿下!快别品尝哈密瓜了,国主从西州传来快报,要我等立即率部返回本部,而且国主也在准备东撤!”
“什么?!这老家伙搞的什么明堂?我率部千里迢迢赶至西域接应,如今尚未会师,却又要我返回,他到底要干什么?”
“太子殿下!请息怒!你难道忘了声东击西之策了么?”
“声东击西?!哈军师!这个我当然懂,不过在这半道父皇就让我撤兵,我很是想不通。”
“太子殿下!您请看!”只见哈军师将书信递与太子,道:“这是国主的亲笔书信。”
此时,契丹太子耶律德光眼观书信,不由暗暗露出了笑容,道:“原来是父皇命我前往统万城与长安丞相陈田中签约,说是长安天子要把云州、胜州、朔州割让与我,让我立即前往接管。”
“怎么样?长安天子这回终于作以让步了吧!”
“哈哈哈!我们的声东击西之计,果然没有白废。立刻传令,搬师回归。”
此令既下,但见契丹第二路大军峰回路转,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如蚁返行,在万里大漠之中直奔东方。
????????????????????????????????????????????????????????????????????????????????????????????
高昌西州。
“启禀国主!阿里耶库尔求见!”
“嗯!命他进来!”
“是!”
时辰不大,阿里耶库尔携匣而入。
“启禀国主!卑职前来复命!”
“嗯!我要的人头呢?”
“就在此匣内,请国主明鉴。”
“嗯!传上来!”
于是,侍奉官从阿里耶库尔手里接过木匣,递给了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
此时,耶律阿保机凝视着这具头颅,像是充满着千仇万恨,今日他终于如愿以偿。想来天下之大,唯他独尊:“长安混世魔王”之首就在眼前,下一步他就要让晋王之首、燕王之首、岐王之首、蜀王之首、梁王之首、楚王之首、吴王之首、闽王之首、南王之首、吴越王之首等等等,统统的摆在他的眼皮底下!
然而,呆坐于案凝视了老半天的耶律阿保机终于收住思絮,抬目望了一眼屈膝下跪、拭目以待的阿里耶库尔。
再说此时恭身以待的阿里耶库尔被耶律阿保机这么一望,顿时急灵灵地打了一个冷战,像是一股寒杀之气已直抵胸窝!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曾经是杀人如麻、残忍毒辣,眼望毒蛇吸血杀人眨也不眨的“契丹第一杀手”,如今还是头一回感到害怕,他的内心终于感到了不安!
“阿里耶库尔!你是契丹第一勇士,无意之中将我三儿在比武场上摔死,但我没有将你处死,而是命你戴罪立功,为契丹效力。你知恩不报,为何还要拿具假皇头来欺瞒本王?”
“这……”阿里耶库尔如梦方醒,急忙解释道:“这全是长安天子之所为,与臣无关!”
“噢?这么说你还是与长安天子合谋来欺瞒本王。来人哪!立即将他碎尸万段!”
国主令下,顿见契丹武士挥刀蜂涌而入,直取阿里耶库尔。阿里耶库尔见状,知道别无选择,唯有拼死一战,遂拔剑在手,疯狂开杀!
刹那之间,从屋里杀到屋外;从院内杀到街巷,从街巷杀到城门;从阳光高照杀到天日欲落,整个西州已乱不可收。
西边大漠,粉红的夕阳,就要落下,它总会给人一个无限的凄凉!西州古城,又已处在夜暮降临之下。
宁静的艾丁湖,闪烁着美丽的月色,好不令人思恋故乡的夜晚月光。
艾丁湖畔,阿斯塔那(三堡)偎依在她身旁,仿佛这才是她热恋的故乡,可以“跟着感觉走、让她带着我”。这故乡并不太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住了一年又一年,才知道她真正的完美。
可爱的阿斯塔那,就要和你永别了。耶无害独站在“龙门客栈”打算最后再留恋一眼这夜暮月光之下的阿斯塔那,因为他已经从午时直直等到了现在。
而就在这时,他所要等待的人终于破门而入!一个血染衣襟的剑客来到了他身旁。
“阿里耶库尔,任务完成了么?”耶无害直截(捷)了当地问道。
然而,阿里耶库尔却怒形于色地说道:“耶律阿保机发现我带的是一具假皇头,要斩杀我。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逃离他们的追杀。”
耶无害闻听此言,不禁为之一动,心里暗道“天子果然计设囊中。”但他马上又将念头飞闪而过,顺水推舟地问道:“既然契丹已不再留你,你日后将作如何打算?”
“耶无害!请你杀了我吧!我已经无路可走。”
“你走吧!走的越远越好!我不杀你。”耶无害冷冷地说道。
“不!耶侍卫,我甘愿死在你的剑下,还能做契丹的英雄,若死在自己人手里,那还能算什么?”
“想让我成全你做契丹的英雄?”耶无害依旧无动于衷,道:“你还是走你自己的路!”
“即使你不杀我,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寻杀我,倒不如及早死在你的手里,成全你成为中原武林的英雄,同样也成全了我!这岂不是两全齐美么?”
“凭你的武功,可以走遍天下。我劝你还是去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永世不再踏入中原,直至世人将你忘掉。”
“不!我手上沾满了中原武士的鲜血,没人会把我忘掉。他们会把我追杀到天涯海角!与其这样,还不如以身赎罪,你将我的人头拿回中原,还能换回你的武林声誉。”
“你看我是这种见名忘义之人么?我既然奉天子之命护送你进入西域,就有责任保护你的人身安全。如今我已监督你事成而归,怎么能再干出终途杀你之事?天子旨意,我不可违背。我只是奉劝你,你我分道扬镳之后,只要你改恶从善,我和天下武林自然不会再刁难于你。否则,我还会找到你为死去的英魂报仇雪恨。”
阿里耶库尔闻听此言,便只好说道:“好吧!既然耶将军执意要放我走,那我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你的话我会牢记在心,我决意归迹山林,不再过问世事。耶侍卫,请多保重!在下告辞。”说完,阿里耶库尔起身走向室外的夜色。
然而,此次耶无害虽然放走了罪恶滔天的阿里耶库尔,但是,阿里耶库尔作为人之鹰犬,被人利用为杀人武器,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虽然没有死在耶无害以及更多的武林义士之手,可他却罪有应得地死在了其主子之手。至于这主子,也就是这场特大武林浩劫的真正元凶,尚有待于后事的发展。
此时,耶无害静静地站在“龙门客栈”室内,望着漆黑的窗外,长长舒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已完成,而且这是非之地,离契丹大军近在咫尺,不可久留,便决意立刻打点行装,尽快返还京师长安。
但是,耶无害却没有料到:昔日群星杀到,如今还京更是多险多恶。一路等待着他的,如同地狱之门、阎王之路。所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这正是他一片忠心于皇上,却不知不觉已走上死亡之路。然而,耶无害毕竟是耶无害。在他的心坎深处,一直还珍藏着万花公主赠与他的雌璧“万宝玉”,这同样是一个“用以辟邪,助他成功”的人间情物。也许,此情此物,能保他来回平安。
黑色的夜路虽然漫长,但是,耶无害还必须孤独地走下去。也许很快,他会迎来新的一天,重新走上一个光明之路。
几度风尘几度秋,几度斜阳几度休。
关山夜长路无尽,自是常恨天地久。
梦里依稀慈母汗,戎马山月泪欲流。
借问客家何处有?夜长梦多不可留!
耶无害心里知道,他必须尽快冲出黑暗,踏上一个明朗的天空。他的快马独骑,依旧在夜空里传来清脆的铃响。
????????????????????????????????????????????????????????????????????????????????????????????
季秋九月十一日,张掖境内,老甘州汉墓城堡之中。奉令前来执行劫杀任务的“五笔高手”楚定芳、“淤魔大侠”张开路、“五行大侠”以及“金枪魔”金马利、“金枪鬼”金利来已在此恭候多日。但是,他们究竟要劫杀何人,他们又是奉何人之命?可以说,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未弄清个中细节,他们仅仅知道的是表面现象。他们在幕后真主的眼里,也只不过是被用作杀人的武器而已。
这日清晨,九位黑道王牌和金牌杀手的大人物,再次分散各个角落,居高远望。
一匹飞骑,西北尘来~~~眨眼之间,飞骑已穿行于汉墓群中。
“站住!”金马利横枪拦住了飞骑。
“阿里耶库尔!金某在此恭候多时。你没有完成密杀耶无害的任务。我奉丞相之命,送你归西!”
再说马鞍之上的阿里耶库尔闻听此言,心中截然一凉。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回又终于轮到他的头上。契丹已无立足之地,他此次欲逃往中原,投奔中原之主。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陈田中却又要除掉他这位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干将。但事已至此,他也只有与他们拼个鱼死网破。
就在阿里耶库尔慢慢抽出利剑之际,他已发觉他的前后左右又缓缓逼来几人。这几人,他全都认识,而且都曾是与他同侍一主的武林杀手。没想到,他们今日在此却要拔剑相向。
然而,就在这伙人停机待发之时,飞马赶来的耶无害却在高处静观着这场一触即发的大战。
“阿里耶库尔!识相的请你赶快交出‘万宝玉’,老老实实地随我们回归相府。让丞相亲手杀了你,报他的杀子之仇!”
且说藏在高处的耶无害闻听楚定芳所言,他久积于心的迷团终于豁然开朗。原来他耶家祖传之宝“万宝玉”还在阿里耶库尔之手,而且正是阿里耶库尔在擂台比试之中借机杀了陈剑南。正是从那时起,阿里耶库尔从陈剑南腰间盗走了稀世珍宝“万宝玉”。但是后来他又听“天皇密使”说“万宝玉”又已流落他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