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单国最终还是没有一意孤行,不敢做大启周边十六邻国的出头鸟。
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五十名上单使团经云阳县入启。
既是请罪,就少不了需要赔礼,上单国这一次出手可能不算阔绰,但是对于那位老国君而言,已经算是赔上了血本。
上好绸缎两千匹,白银一万两,修请罪国书一封,嫁公主一位,同时,在那份请罪国书之中,还明确表示,以后每年都会朝贡大启。
六万大启精锐,由女子将军孟华亭在两天时间内,就全部陈兵于上单边境一线,那位尚未因年老而昏聩的国君十分清楚这其中要害。
若是姿态不再往低处放一点,大启之后会不会遭遇四面楚歌还不好说,但是眼下能够确定一件事。
一旦两国交战,上单必定亡国。
富贵本是险中求,既然富贵没求到,就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够好。
所以最终在那座上单朝堂里面,才做出修此国书的决定。
上单使团入启,谢济知晓此事,但是并未觉得如何诧异,实际上上单国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都在他意料之中,毕竟此事上单无论如何都极为理亏。
但让谢济有些想不明白的依然有两点。
上单国因为两三口盐井就铤而走险,极违常理;而之后上单国的处理,不难看出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这两点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最大的疑点,最后谢济推算出来的结果就是,挪动界碑绝对不止是为了两三口盐井那么简单的事情。
想到这里,谢济便与王东说了此事,然后王东又派出十余名斥候密切注视着盐井那边的动向。
更多的谢济则是没法插手。
刚刚练剑完毕的谢济,就在屋子外面见到了那位足以令自己敬而远之的女子将军。
女子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谢济莫名其妙。
“为什么练起剑来?”
在女子面前稍显拘谨的谢济,望着那柄老胡子留给他的剑,想了想之后才说道:“防身。”
孟华亭一声嗤笑:“就你这个样子,练剑能有什么出息?等到去了高阳,入赘到我孟家,到时候你只要不杀人,我便能够保住你的一条命。”
似乎想到了什么,孟华亭望向谢济:“就你?杀鸡都难,更别说是杀人了!”
谢济尴尬一笑,现在总算明白过来,为何眼前女子如今会三番四次让他入赘,敢情是当初休了自己之后,大启再无男子敢娶她。
长此以往,便是剩女咯。
如此毒舌,活该!
只不过想归想,说归说,做归做,心里话还是得藏在心里,逢人就说心里话,是一中欠揍的表现,而对眼前这名女子说心里话,恐怕就是找死。
“孟将军言之有理,我也只是想着以后出门在外随身有剑,一般的蟊贼应该能够威慑到,仅此而已就不枉我学剑一场。”
孟华亭冷哼一声,话锋一转:“有圣谕:勒功山谢济勘破两国界碑大案,有大功于社稷,特宣谢济随上单使团,由须眉将军孟华亭护送回高阳面圣,不得有误!”
“啊?”
“孟将军,是不是这当中有什么误会?我哪里有功于社稷了?”
孟华亭并未在意谢济的听宣不跪,只是冷冷看着谢济:“这当中有什么误会,你去与陛下解释,现在就去收拾东西,今日便出发。”
入朝面圣,这等大事,谢济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恐怕都没有那个机会,反正也不是啥好事,没这机会就没有,眼下突然一道圣谕宣他面圣,谢济觉得一时之间,脑袋有些发懵。
伴君如伴虎,可见君王一样如同见虎。
记忆中,自己当初在午门之外的那一顿毒打,就是天子下令赏赐,如今再去那里,若是一言不合,会不会又得挨一顿毒打?
然后从孟华亭的眼中,就可以看出,面圣一事,完全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
云阳县城的驿馆里面,今日驿丞里外一通忙活,连饭都没有顾得上吃一口,因为今日要接待的来自上单国的使团。
向来便是礼仪之邦的大启,对于接待他国使团,必须面面俱到,怠慢不得。
小小的驿馆,很快就安排的满满当当。
那位上单国的公主自然住在单独收拾出来的雅致小屋里面,只不过坐在铜镜前面的这位公主,今天显得很不高兴。
并非顾影自怜,身在帝王家,和亲一事她从来就不会反对,相反,能为她的父皇分忧,原本是一件很让女子高兴的事情。
但是当她听说这一次父皇屈尊写下请罪国书以及朝贡大启的罪魁祸首是一名山中的贼人之后,就有些气愤。
听朝堂上面的那位黄将军说,因为那名贼人,他不得不斩下边军卒子近五十名,这就更让她恼怒。
如此贼人,简直可恶至极,狡诈至极。
这个名叫谢济的贼人,使得年轻公主去国怀乡愁思少了许多,因为当下,对于谢济的怨愤,已经堆满胸腔,至于所谓的愁思,哪里还有地方放得下去?
想着想着,年轻公主手中不知不觉就多出了一把短刀,这是她刚从腰间拔出来的,在上单国,女子到了十四岁,家中父母就会准备一把短刀,让女子时刻别在腰间,等到女子出嫁之后,就要将短刀交与所嫁男子。
这种短刀在上单国有一个通俗的叫法:压衣刀。
只不过如今在上单国,压衣刀也可在出嫁之前送与心仪男子,当做定情信物,若是男子有负女子,到最后可不仅仅是归还压衣刀那么简单,遇到彪悍女子,可能连第三条腿都保不住。
这种事情,在上单国并非罕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要女子站理,并且没有弄出人命,官府都会向着女子。
这位年轻公主,低头望着那柄紧紧握在手中的压衣刀,喃喃自语:“听说那贼人极为奸诈,只是不知道,若以后有幸遇见,能吃下我几刀?”
————
暮色时分,在白甲女子的护送下,谢济与春芽主仆二人,再一次站在了云阳城下。
不会骑马的谢济转而去杏花村借了一头毛驴,一路上自然避免不了来自孟华亭的不屑目光。
只不过听说孟华亭会在勒功山驻守三千精锐之后,谢济就觉得即便是受些她的轻视也无所谓。
三千精锐放在勒功山,便再无后顾之忧。
春芽有些心疼毛驴,自然舍不得骑着,牵着毛驴的她走到城门下面的时候,只觉得双腿已经没什么力气。
所以在看到慢悠悠下了驴背的自家公子后,春芽先是替那头毛驴打抱不平,紧接着又数落了自家公子一顿。
说他没有读书人的样子,人家读书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公子倒好,寸步都不想走动。
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家丫鬟碎碎念叨的谢济,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脸正经且严肃地说了一句,让春芽听完之后就觉得自家公子没皮没脸,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你家公子所读书籍何止万卷?所行道路,又岂止万里?春芽,你摸着良心说说,公子有没有乱说?”
春芽摸着那颗隐隐作痛的良心,许久之后,才重重的点了点头:“有一说一,公子见多识广从未乱说。”
谢济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
主仆二人没有注意到,将此情此景看在眼中的孟华亭,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那一抹落寞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