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十八运输机平均每架仅投弹一吨多,随同郑芝龙出逃的三千郑军就已经被完全覆盖,伤亡贻尽。
在轰炸中,误伤百姓这是难以避免的,空中轰炸的主要目的是为郑芝龙的逃跑队伍瘦身,所以他的黑人卫队和日本卫队伤亡较小。
不过就这,也把所有幸存的人吓傻了。因为他们的身后已经是一片火海,庞大的爆炸区域内人畜皆无,茂密的树木雨林已经被一扫而空,成为焦土。
黑人雇佣军和日本雇佣军终于知道,他们的老板惹上了一个恐怖如斯的势力,太凶残了。
郑芝龙的嘴唇不住的抖动,脸色发白,自己仍然抱着和天策军周旋的希望是不是太幼稚了?也许听王越的话,乖乖的去台湾见面投诚才是正确的选择吧?
“将军,快走!无论如何,小人拼死也要互送着您逃出厦门岛。”晋太郎一哈腰道。
“我们走!”郑芝龙调整心情,决然道。
在从李魁奇手里收复厦门岛之后,郑芝龙有多次和晋太郎一起到五老峰一带过踏勘地形,将这一带的道路情况都摸透。作为枭雄,深知时刻看好退路是最要紧的事情。
五老峰上有一条竹林小道,直通后山,整条道路都隐藏在丛林草莽之中,非常的隐秘。他们就是要从那里钻出五老峰,赶到码头。
直十八运输机完成了对五老峰的轰炸,继续向北飞去,目标直指五缘湾。
四十辆装载了一个陆军营的装甲车辆迅速向五老峰冲去,到达山下后开始绕山布防,封锁各要道路口。
直十八运输机编队以三百三十公里每小时的巡航速度,快速掠过厦门岛,到达十三公里外的五缘湾。
此时的五缘湾樯桅如林,到处风帆,郑芝凤所率领的鼓浪屿及厦门岛上的大部分战船都猥聚在这里,七八百艘风帆战船几乎将五缘湾五百米宽的水面填满。
这里是厦门岛退往大陆的通道,也是增援厦门的桥梁。
同安的援军已经接到命令停止渡海,准备接应由岛上撤退下来得郑军。
郑芝凤的船队就是要在这里保护这个通道,天策军海军战舰太强大了,郑家船队希望利用狭窄,水位低浅的五缘湾,阻挡天策军海军大型战舰的闯入,保存水上力量。
如果天策军海军战舰能够闯进来,狭窄的水面也有利于火攻船发挥作用。
他们想到了陆上或者海上的袭击,却没想到敌袭来自空中。
完成五老峰轰炸任务的直十八运输机编队,迅速接近五缘湾郑家船队上空。
天空中黑压压一群大鸟,发出“嗡嗡”声向郑家船队而来。郑家士兵们都看傻了,许多人以为自己在做梦,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甚至使劲揉了揉眼睛,让自己看清楚这一奇景,毕竟多数人没有参加过台湾海峡之战。
直到雨点般的迫击炮弹从天而降,他们才如梦初醒,此时的郑家船队到处都是密集的冲天水柱,和巨大的爆炸声。二十一架直十八运输机像犁地一般从郑家船队上空飞过,留下身后道道火海和被炸毁炸伤的风帆战船。
掠过长达三公里的郑家船队,直十八运输机才完成了一半的投弹量,他们在天空中盘旋转向后,再次扑向海湾内的船队。
此时的五缘湾成了珍珠港翻版,密集的爆炸响彻天空,木质的风帆船那里经得住一百毫米迫击炮弹,从八百米高空下落的撞击和爆炸,因而纷纷解体。
迫击炮弹为触发引信,由于投掷高度高,即使落到水中也会触发引信,引起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和预制破片,同样会侧击击穿木质船身,大量的海水汹涌而入,不少即使没有直接命中的船只也在逐渐倾倒和侧翻。
被直接命中的,立刻就会被八百米高空落下的,重达七十三公斤重的迫击炮弹击穿,随后的爆炸将船只从水面抬起,落回水面后,或者破烂不堪,或者干脆断为两节,沉入水中。
郑家船队在有史以来最大的空袭中逐渐破败,消亡着。
二十一架直十八运输机,经过五老峰空袭,总载弹量仍然有近一百吨,轰炸七八百艘木质帆船,依然游刃有余。
海面上到处都破碎的船板和被炸死的郑军尸体,当然也有个别幸运儿漂浮在水面上,茫然和惊恐的看着这一切。
幸存者的目光中是极度的惊恐和难以置信。就在刚刚不久前,五缘湾内庞大的郑家船队是强大的,强大到令他们自豪,这支船队如果用来对阵荷兰人或者西班牙人的舰队,能够跟这些欧洲人打上十天半个月,还能战而胜之。
现在竟然分分钟就覆没了,变成了一堆堆漂浮在海面上的破烂,而攻击竟然来自空中,我滴娘啊!
郑家船队统帅郑芝凤竟然没被炸死,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不过他一点也庆幸不起来。天策军所表现出来的强大,让他瑟瑟发抖,当然现在是冬天,厦门处于南方,小冰河时期的水温还是很低。
他知道郑家完了,天策军完全就是个怪胎,竟然有能够在天上飞行的强大武器,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对手,也许乖乖投降,做顺毛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郑芝凤当然不会迷信到认为飞机是天降神罚,因为郑芝龙由热兰遮败回来后提到这个东西,所以他立刻判断出这个天上的飞行器属于天策军。郑家是一群睁眼看世界的人,眼界还是很开阔的。
五缘湾内的郑家船队全军覆没了,直十八运输机完成了作战任务开始返航,这时进攻中左所的战斗已经打响。
首先发动攻击的依然是炮兵,攻城的主力火炮是十二门一五五毫米榴弹炮。
中左所城的高度大约八米,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砖石包砌城墙,因为它只是卫所城。所以墙体并不宽厚,不但抗炮击能力很弱,城墙上的敌楼等掩蔽工事也很少,这样的城墙用一五五毫米榴弹炮轰击,无异于暴力拆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