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黄河清,圣人出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君权神授,对于历来的君王而言,但凡有这种大胜利,通常都会演变成对皇帝身份的认可,即他是天子,所以他能打胜仗,强化百姓对君权的认同,从而避免百姓去反对皇帝,本质上是愚民。

可是到了如今的这个时代,宁渝自然不会再去重走老路,故意去愚民只是内残外忍的自弱之道,一旦面临外在强大威胁时,就会像一个鸡蛋一样,被直接打成废渣。

就好比大宋,将内残外忍之道发展到巅峰,对内平定农民起义屡战屡胜,对外却蒙受靖康之辱,甚至为了苟活下去,不惜自毁梁柱,诛杀岳武穆于风波亭,只为求得金廷上下恩赐的苟活之机。

像这种苟延残喘的帝国王朝,宁渝只会感觉到发自内心的耻辱,倘若有一天宁楚演变成为这种状况,还不如轰轰烈烈的覆灭了好,即便亡于内部百姓的起义,也好过于受到外辱从而使得华夏子孙蒙羞。

想要改变这种内残外忍的将来,就需要打破君权神授的谎言,宁渝绝对不能自己让自己成为架在台上的神仙,得真正走下来,将大楚的根基宪法给送上去,将百姓们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给送上去。

在这个过程中,宁渝需要以身作则,带头去承认百姓们在北伐之战当中的功绩,需要承认他们的地位,将大楚的兴衰同百姓们的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国知有民,民知有国’的状态。

当然,为了能践行这一点,在这一次北伐之战的宣传中,宁楚宣传部控制下的报纸等,都会将小民在北伐中的感人事迹报道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去烘托小民的地位。

就好比在宁楚官方控制下的《清流报》中,有相关的北伐叙事特特刊中,长篇幅度选取了十名可歌可泣的普通士兵,从他们每个人的家庭、事迹中着手,用最为朴实的文字,去将他们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

还有像《大楚日报》中,针对北伐的后勤方面工作,也进行了长篇报道,像一名乞丐通过多年的行乞,给北伐基金捐款银元三元,再比如其他普通人,对北伐的幕后捐助,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这些真实而透着质感的故事中,完全没有过去那些英雄史诗的浮夸感,也使得百姓们深刻感受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虽然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低贱工作,可是他们也是有力量的,他们也是知荣辱的,他们不比那些士林中的先生们来得半分差。

同时,借助这个机会,宁渝还打算把一直没有开展的民爵体系发展起来,将来给这些为北伐出钱出力出人的一些百姓们进行嘉奖,而这次的嘉奖将会同战事嘉奖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其影响力,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国事中。

总之一句话,宁渝绝不能让那些为国奉献的人吃亏,荣誉、土地、甚至是特权,都会进行相应的准备,算是一个弱化版本的耕战军功爵制度,只不过将原先的耕战扩大到整个行业领域,比如说商人捐款北伐基金、士子写文章鼓吹北伐战争,都能算得上做贡献。

当然,宁渝只是初步定出了一个大概的规划来,这一整套还需要内阁方面着手完善,从而确保民众萌生出自发的国民一体意识。

在回到南京之后,内阁上下携群臣上下迎接皇帝归来,称颂万岁不止,一时间整个南京城内到处披红挂彩,人人欢天喜地地迎接胜利。

随后宁渝便亲自前往南京天地坛进行祭祀,以谢上天能够保佑复汉军顺顺利利,取得北伐之大胜,算是将整个流程给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回到奉天殿之后,宁渝很快便召集了内阁首辅宁忠景还有行政院各部尚书,召开北伐之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宁渝望了其他略显憔悴的大臣们一眼,心里也明白经过了这么一年的奋战,人人几乎都紧绷着的,别说‘996’,只怕不少人都没怎么真正休息过,他作为皇帝何尝不是如此?就连在行军途中,每日都要处理一大堆公文折子。

“诸位卿家,如今北伐之事大体既毕,后续无论是征辽东、征蒙古,还是征青藏,皆为方面之战,到无需如此这么大的规模,大家也都可以稍稍松松弦了。”

众臣听到这里,大多都露出一丝微笑,想来大楚也可以进入一段‘文恬武嬉’的快乐日子了!

这才对嘛!皇帝天天把大家伙跟驴子一样使唤,虽然钱多给了一些,可是又不让贪腐,这大楚的官做起来还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唯独首辅宁忠景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他可是对自己这个大侄子相当了解,想只拿钱不干活?也不想想如今是什么年月了?

“陛下,如今上忙税收已经开征,一应的上忙执照也都印发,大概会在五月前征收完毕......”

宁忠景说到这里,却是沉吟道:“只不过如今全面征收银钱,只怕新币流通有些不太够......”

所谓的上忙其实就是指夏税,在一条鞭法实行之前,都是直接征收的实物,像夏收征小麦为主,秋收征稻米为主,只不过实物征收存在多种弊端,因此一条鞭法后改成了直接征收银钱,一直持续到现在。

征实物有问题,可是征收银钱也有问题啊,特别是像明末之亡,就跟征收银钱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在明代的西北西南等地区,一直都存在缺钱的问题,甚至存在行铁钱的现象,也就造成了钱贵物贱的问题,因此本来征收实物还能活下去,一征收银钱大家伙就彻底活不下去,跟着李自成老哥创业去了。

如今的宁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尽管新式货币已经在加速制造,可是整个华夏的盘子实在太大,光是东南诸省的用度就占据了一大半,因此像其余诸省市面上的银钱流通就不够便捷。

除此之外,西北方向商贸不够发达,针对他省的贸易逆差相对较大,因此银钱长期只能自行供给,也导致了钱贵物贱的情况出现。

宁渝对这件事是有着自身的考虑的,随即便轻声道:“针对今年的上忙下忙两税,朕心里还是清楚的,表面上这是一个货币方面的问题,可是实际上它属于一个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咱们得从根本解决才行。”

众人面面相觑,顿时却感觉到有些为难,明面上的问题就已经不好解决,至于想要深层次解决西北问题,何其难也?

简单来说,西北问题的根源在于百姓的贫穷,但是也不仅仅只是贫穷,还混杂着缺乏银钱、士绅夺地以及宗教威胁等问题,这些问题汇聚起来的才是西北的底色。

宁渝微微沉默,他知道有些问题即便到了后世都没办法处理好,可是这不是不去做的理由,当下轻声道:“你们可知道,黄河之水为何泛黄?”

首辅宁忠景轻声道:“黄河之水泥沙俱下,自然会泛黄,只是此乃天道,却是人所难以违背。”他有些不太明白,宁渝为什么突然把话题转移到黄河上面去了。

自古以来,黄河水患一直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像“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都反应了这一个问题。

可是黄河水患很难彻底解决,即便是带着神话色彩的大禹治水,也只不过是减轻水患程度罢了,而根据宁渝所知,自从有史书记载以来,黄河下游决溢次数多达一千五百余次,而改道甚至都多达二十余次。

正因为黄河问题一直都难以解决,因此在各朝各代,治河都成为了一项难题,甚至还专门设置了河道总督衙门,专门负责掌管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等重要河道的疏浚工作,乃至于有一句民谚:黄河清,圣人出。

宁渝之所以提出黄河的问题,原因便是这两个问题是不可分离的,无论是西北发展问题还是黄河泛滥问题,都反映出一点,那就是如今的西北地区已经难以承载那么多的人口,必须要将西北人口腾挪出来,从而缓解生态压力,也能减少经济上的负担。

“朕以为,治河也好,发展西北也好,都需要了解问题的本质,大家都知道,在千年之前,关中属于水草丰茂之地,秦汉得以镇压天下,可是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何以关中西北越发贫困?”

这句话却是把大臣们给难住了,唯独农业部尚书苗与之脸上微微一怔,他从宁渝的话语里,似乎发现了什么。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陆地键仙 从长津湖开始 从木叶开始逃亡 星汉灿烂 修罗武神
相关推荐:我被困在同一天五千年风应有语从士兵突击开始的特种生活三国好老师穿越成弥勒怎么办从小丑回魂开始五胡之血时代漫威第一反派职业修行者回到明朝开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