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休速去速回,只是管清心当天没有回来,住在了流石坑村,为花妹儿操持丧礼。
农历七月的天气,正是炎热之际,花妹儿的遗体不能存的太久,除非用冰块镇着,但是方天成的家底显然不可能这样,当天晚上做了一个‘小灯’,也就一夜的法事,第二天一大把就出殡了。
中午,管清心就赶了回来,出行的还有花妹儿的母亲。
只是丧事虽过,花妹儿已经入土为安,但朱学休的心里却是空落落的,在家里面闷了好久,过了好些天,才想起自己的未竟之事,赶紧的跑到祠堂里去‘毁尸灭迹’。
特意选了一个祠堂里没有他人的时间段,朱学休打开门锁,将密室的房门打开,通了一会儿风,过后才钻了进去,从里面锁住,自己一个人在里面折腾。
再次把藤制的行李箱打开,搬离里面的皮革箱,下面放着的是一些书籍。
书籍里,并没有想象中的一些进步书籍,多是一些外国著作,当然,这些都是译本,数一数有十几本,另外还有一些书信。
书信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书信,朱学休略略的看过,就把它们扔到了一边,接着又翻阅那些书籍,试着在里面能不能找到一些其它的东西。
民国时期,中国文人翻译了许多国外的著作,朱学休也曾经有看到过,也喜欢其中的一些作品,只是自古以来,有许多人都喜欢在书籍里藏一些东西。
朱学也不另外,他想,或许朱贤德也有这样的习惯。
朱学休没想过保留眼前这一堆书籍,他只担心会不会有什么重要的物件被他遗落。
斯人已逝,就让它彻底消失吧。
抱着这样的心思,朱学休将朱贤德的信件、所有的书籍掀到了旁边,最后只剩下一个皮革箱子未动的时候,他出门到祠堂里拿了一个烧纸钱用的竹篓子,把这些物品扔了进去,撕得粉碎,过后再拿出来,就在光裕堂三位高祖的神像下,将这些纸张一一点燃,焚烧起来。
光裕堂的大少爷在祖宗的神像下焚烧物品,一看就知道不是黄裱纸或者其它的祭祀物品,但是光裕堂的族人都没有过来围观,前来祠堂的人员看到朱学休的身体,转身就走。
光裕堂家大业大,总有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交易,大少他既然选择了在祠堂里焚烧,那么这些东西肯定就是见不得人,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朱学休一个人都没带,跟班老六不在,奶兄弟‘番薯’也不见人影,族人们皆是心知肚明,没有人会没有眼色,特意的跑到朱学休面前来卖乖,连祠堂里的打理人员也避的远远的,避不露面。
整整差不多装了一个小时,这些书籍和信件化为灰烬。
天色渐黑,朱学休转身又跑进了密室里,拿出自己带来的尕箩,想着把皮革箱中的黄金换过去。
“咣当……”
“咣当……”
随意的拿出来,随意的扔进去。
只是拿着拿着,拿到最后,皮箱底下居然还有一封信件。
朱学休心里一怔,赶紧把它拿起来,看到信口没封,当即就伸手进去,把里面的纸张掏了出来。
展开一看,不是信纸,而是一张兑票。
上面写着:“承兑白银五仟圆。”
朱学休看见,大是吃惊。
他不晓得朱贤德这是从哪得到的这些钱。
难道国(和谐)民党的官员都得贪?……朱学休心里这样想着,不过手上的动作还是不慢,当即把这张兑票塞进信封,然后又塞进了衣兜里。
看看没有剩余,其它东西皆已处理,朱学休把原来装金条的皮革箱子塞入藤制的行李箱,再次依以前的方式放回了原位,接着背起小尕箩就走。
赣南的小尕箩织的密实,和挑谷挑米的大箩一样密实,而且能够装米粉,朱学休在外面和顶层再铺上一层稻草,根本不怕有人会看外面看透,至于会不会有人翻他的尕箩,朱学休根本没有想过。
顺利的回了家,朱学休将金条放置妥当,回到小书房,将身上的兑票看了又看,然后又翻出朱贤德的两封遗书,一看再看。
委实下不定次心。
朱学休不晓得是按照原计划不遵照朱贤德的遗嘱将黄金和这张兑票送出,还是将他们送书。
泰和。
每月15日。
山茶花。
客再来客栈。
朱学休拿着手里的信笺看了又看,已经能将它完全背诵下来,但是就是下定不了决心。
想放弃,就这样贪墨了这些银洋,只是想想朱贤德昔日的教导和指点,循循善诱;再想想眼前的信笺,一嘱再嘱……
朱学休的心里像吞了一只苍蝇,咽不下,吐不出。
思索良久,没有计策,吃过晚饭,夫妻俩在床铺上平铺着,他向妻子托出,将手里的兑票给了管清心,向她讨计策。
道:“你看,这是贤德叔的兑票,就在那箱子底下,我上回没有看见。”
“你说我现在给还是不给,要不要把它送出去?”
朱学休问着管清心。
管清心看到手里的汇票,心里也是有些惊讶,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思索过后,她才尝试着说道:“这要看你怎么想。”
“如果你觉得不想欠贤德叔的人情,或者是说不负他的嘱托,那么就可以送出去;如果你觉得这件事太危险,会对族里或你造成威胁,那么我们就不应当送。”
“当然,在我心里,你比整个光裕堂都重要。”管清心脸上带着微笑,笑眯眯的看着丈夫,嘴里却是说的严肃,道:“非常时期,谁晓得有多少眼睛盯着光裕堂,暗底里又有多少。”
“你要小心行事。”管清心叮嘱着朱学休,她说道:“当然,我当然希望不要送,只是我想你或许会不高兴,这事也就你拿主意吧。”
关系到叔侄俩,还是关系深厚的叔侄俩,管清心不好替朱学休拿主意,心里想让他放弃,但嘴里却不能说出来。
于是她岔开话题,侧敲旁击、拐弯抹角的向朱学休建议,问道:“对了,他要送到什么地方?”
“泰和(县)”
“远吗?”
“好几百里。”
“那地方危险吗?”
“不知道。”
夫妻俩一问一答。
朱学休回答过后,才接着说道:“省政府前几年搬到了泰和,但是日(和谐)本人过后,谁晓得它是怎么回事?而且,日(和谐)本人投降才过去多久?一个月都没有,那边根本没有消息传过来,我也不清楚它现在什么情况,……”
“两边肯定会打起来,只是日(和谐)本人刚走,谁也不晓得泰和如今属于谁,或者……两边都不属于……”
朱学休一边想,一边说,脑海里不停的思索。
管清心看着,脸上有些担忧。
“那就别去吧,以后再看看,等明年局势变稳了,我们再送过去,反正我们每年都要往那边粜米。”
管清心希望朱学休放弃。
凡事拖延,而且拖的越久,越容易被放弃,而且还容易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