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左军前部全线崩溃,数以千计的士卒弃阵而走,狼奔豕突逃往后方,由于人数实在太多,督战屯队大开杀戒也没能阻止溃势,反而被溃卒潮冲散。
统帅荆州左军的正是张允,看着密密麻麻的溃卒直奔后阵而来,张允脸色苍白,额头布满汗水。
溃卒其实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跟在溃卒之后的刘景军,对方显然是打算逼着溃卒冲击后阵,一旦后阵动摇,刘景军趁乱而击,后果不堪设想。
张允对担任荆州军主帅的王威并不服气,此前还暗暗嘲笑王威被刘景前军打得节节败退,没想到自己现在的情况更糟,一个不好,便有全军覆没之危。
张允心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清隽的脸庞渐渐扭曲成一团,拔剑出鞘,厉声喝道:“敢有冲击军阵者,杀无赦!”
同时又派人向王威求援。
王威同时面对甘宁、黄忠两大绝世猛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其兵力尽管多于刘景前军,仍被压得抬不起头,只能采取守势。
这时左路形势突然急转直下,王威不禁又气又急,暗骂张允废物,不过心里骂归骂,他还是抽调一部分兵力,驰援张允,毕竟左路一败,全军皆难幸免。
在韩广、阿仆、冯习的带领下,刘景军对着张允左军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猛攻,一时间荆州军阵地风雨飘摇,危急之下,张允不得不亲临前线,以励士气。
关键时刻,中路援兵及时赶到,帮助张允重新稳住了阵脚。
没能一举击败荆州军左翼,韩广心里颇感可惜,不过在进度上,他的右军已经超过了甘宁的前军,在刘景军中独占鳌头。
刘景与诸葛亮、庞统等人密切关注着东部战场,不停商讨对策,如今荆州左军基本失去了反击能力,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份。
现在刘景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出动后军预备队,配合韩广的右军,围歼荆州左军。然而后军预备队乃是刘景军的最后一道保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动。
其二是让韩广配合甘宁的前军,从侧方夹击荆州中军,这也是目前最为稳妥的选择,刘景几乎不假思索,便选择了第二个。
甘宁的前军,韩广的右军各有五千人,开战至今,皆有不小的伤亡,当下仅剩数千人,而荆州中军人数犹在万人以上。
刘景自然不能让己方以寡击众,决定出动中军,而庞统自告奋勇,主动请缨领兵出战。
看着一副跃跃欲试的庞统,刘景眼皮直跳,急忙摇头拒绝道:“士元乃是我的左司马,当运筹于帷幄,岂能轻身犯险?”
历史上庞统就是率众攻城,身中流矢而死,一代英才,就此殒命,刘景岂敢让他上前线。
庞统正容道:“昔日马援、贾复皆为田间诸生,埋首经诰,时逢天下大乱,二人乃投笔从戎,将万众、冒矢石、临危难,建立不世功业,大丈夫当如是。”
庞统言下之意,是要做马援、贾复一样文武双全的人,而非张良、陈平一样的谋士。
刘景大感头痛,悄悄以眼神示意诸葛亮,后者心领神会,开口劝道:“士元虽熟读兵书战策,但到底初入军旅,何必急于领兵,我当初也是花了大半年时间熟悉军务后,才开始带兵……”
庞统顿时哑口无言,诸葛亮才能丝毫不逊于他,且与刘景更有总角之好,诸葛亮都没有一开始就掌握兵权,他自然也不行。
见庞统被诸葛亮成功说服,暂时放弃了领兵的想法,刘景暗松一口气,派人传召魏延,命其率领三千中军甲士,奔赴前线。
魏延大喜领命,被刘景委以腹心之任,拱卫左右,不知令多少人羡慕,可魏延内心还是更渴望纵横战场,杀敌建功。
就在魏延集结三千甲士,赶往前线之际,韩广也接到了刘景的命令,他当即收缩兵力,而将荆州中军作为主攻方向。
王威原本面对甘宁、黄忠,便已大感吃力,而今魏延、韩广又相继来袭,背腹受敌,一时间阵地接连失守,险象环生。
与此同时,一直处于胶着的左军,也终于取得了突破。
左军之所以进度缓慢,是因为阵中缺少像黄忠、甘宁、韩广、阿仆这样冲锋陷阵的猛将。
左军统帅褚方倒是有冠军之勇,不过他在之前攻打江陵时,身被数创,伤势尚未痊愈,想要率众陷阵,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荆蛮虽不耐苦战,却蛮勇无比,并且人数亦多于褚方的左军,因此才迟迟没能取得突破。
如今开战已久,荆蛮伤亡甚重,又见荆州军形势不利,心气动摇,再难抵挡刘景军的猛攻。
荆蛮组织力远不及汉人,前阵一朝溃败,后阵也跟着乱了起来,竟有土崩瓦解之势。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褚方立即指挥左军,发动全面进攻,荆蛮登时兵败如山倒。
一时间,荆州军左中右三线皆形势不利,危若累卵,大败在即。
“废物!废物!废物!……”一声声有若惊雷般的咆哮声,回荡在宜城的北城楼内。
咆哮之人乃是一位身长八尺,雄壮威武,黑面虬髯的大汉,正是追随刘备纵横北方十余载,被世人誉为“万人敌”的盖世猛将张飞。
城门楼内除了张飞,还有另外两人,一人方面大耳,相貌堂堂,一人姿容魁伟,威风凛凛,不是刘备、关羽是谁?
正如刘景、诸葛亮、庞统战前猜测的那样,刘备驻守樊城,只是襄阳方面为了迷惑刘景,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刘备早在数日前,便率部众由陆路潜至宜城。
刘表受到长子刘琦战死、江陵失陷的打击,一时气急,吐血昏迷,传闻其已病重不起,由次子刘琮代为理事。
可事实是,刘表虽然染病,却没有严重到不能主事的地步,这无疑也是刘表故意放出的假消息。也只有刘表,才敢任用刘备,换了刘琮,未必有这个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