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江南风景秀丽,倒是一直没时间去看看!”
老夫人从宫中回来,很是遗憾的叹了一声。
“那个江南来的小娘子呢,这么久了也不叫来看看?”
“她正在城郊,镐京形势发展到如今,已经同她没有太大关系。”
据林殊得到的消息,甄芮一直老老实实的待在城郊,从未惹出事端。
更何况,现在梁家只剩下一个梁三小姐还在她们手中,其他事情也在调查当中,完全没必要非要揪着甄芮不放。
虽然林殊也几次三番派人去问询甄芮详情。
老夫人哦了一声,视线在屋内转了一圈又转回到林殊身上。
“随着私卫进城,大战看四一触即发,但大臣们都在卸去他人势力,扩大自己胜算,如此看来,镐京乱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你可有好对策?”
单看神情的话,老夫人好似真的在问询林殊意见,最起码老夫人的视线一直在林殊身上,温和中带着鼓舞。
林殊一时却拿捏不住老夫人的打算。
“孙儿觉得,趁火还未烧到侯府上时,应尽早布置下去,最少扼住一些他人的咽喉,免得以后陷入绝地!”
这也是林殊正在做的事情,若不是还有梁家事在拖后腿,林殊怕早便将势力放在抓其他人小辫子上了。
现在她手中只有以前收集的各种消息,还有慕容羽提供的资料,林殊想要的反而还未挖掘出来多少。
现在西北已经开战,不知漠北是否投石忌器,同北疆将士一直是不冷不热的状态,战上两三轮,便会要求停战几日。
这么多天下来,林殊手中的资料也只有漠北也掌握了炸弹,以及漠北的粮食只有不到半年的存量。
那些炸弹还是由夏氏王朝提供!
北疆的将士一直在思考能否去烧了漠北的粮仓,只是早前顾宸指挥者北疆将士同漠北作战,曾多次火烧漠北粮仓,或者干脆抄掉漠北的兵器库,种种手段让漠北苦不堪言,早便学会了将重要物资分散开放,或者干脆多准备几倍的量。
若是将士们想要给与漠北重创,只能兵分多路,将粮草等库都烧个干净方可。
而且,那些地方向来重兵把守,分兵多路偷袭的结果并不好。
更何况,凛冬已至,怎么伪装也是一大难题!
反倒是西北干旱,之前林殊早便筹备了许多粮草备着,倒不用愁,只要兵器和水源不出现问题,西北的情况会比北疆好一些。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楚国的粮食储备!
从镐京出去的那些百姓需要耗费粮食,许多城池估计会动用粮仓的粮食,而北疆和西北同时开战,也需要粮食等资源的支持。
更何况,地方的粮仓还不知道是何种情况...
思及粮食,林殊眉心一跳,急匆匆窜了出去。
“哎!”
老夫人都没有站起身将林殊拦下的机会!
看着林殊的身影快速消失在视野中,老夫人拧着眉头敲敲竹杖。
镐京不久之后定然有一场大浩劫,老夫人今日问林殊有何打算,也是在试探林殊心性。
前段时间林殊将芸香馆、济慈堂和一大批产业都撤出镐京,老夫人一时摸不清林殊的打算。
若是今日林殊表现出来要退出镐京保全势力的话,老夫人便将林殊送出去,正好林殊前段时间同江南商盟打的火热,他们侯府正好在江南也有一些产业,足够林殊快速在江南地区安家落户,发展壮大。
若是林殊没有此想法,老夫人也想要知道林殊究竟要如何在镐京这个形势下生存下去。
毕竟她这个孙儿还年轻,老夫人盼着林殊平安,却又不想林殊成为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娇滴滴世子!
她这段时间也走访了许多世家,无论是看不惯林殊的还是那些同林殊友好往来的,老夫人都拜访了一遍,旁人不知道老夫人的打算,老夫人却一直在盯着那些世家的嫡子们瞧。
镐京的这些世家,凡是有上百年历史的,都十分注重他们家族嫡子的成长,虽然表面上还是他们在拿主意,暗中早便将各项事宜都交由他们家的嫡子去拿主意。
林殊一直在说镐京的这些商户用意不明,而且并没有明显要抢占商铺的动作,还一位那些世家遇上了大麻烦,或者那些世家忙于同其他皇子争权夺势,没有将心思放在商铺上,却没想到商铺事宜都由与他同龄的世家嫡子在把控。
那些嫡子一直接手家事,还没有完全将思维扭转到经商上来,一时间无法力所能及也实属正常。
长时间以来,林殊便一直在同那些浸淫官场多年的大臣和世家在周旋,虽然也同世家子弟们往来,却更多的是要掩饰自身的能力,要说经历,林殊绝对比那些世家嫡子们更多一份世故圆滑。
能暗中经营这么大一份家业,老夫人对林殊很自豪,只是这份自豪在侯府可能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便更让老夫人无法痛下决心...
让林殊离开还是留下,是要命还是名声,老夫人一直左右摇摆不定。
“...左右侯府有这一遭,不躲了!”
老夫人闭上眼深呼吸,再次睁开眼时眼中满是坚定。
林殊的选择为何,其实林殊早便告诉了她。
自从林殊高明府中说他站在顾宸身后时,便是在表明要插手进入此次争斗,等顾宸从北疆回来,便是林殊真正站到顾宸身后的时候,也是侯府建府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选择皇子站队。
那时,才是世家征伐侯府的时候!
“都是你们逼的!”
老夫人的眉头拧的越发紧,只是命令如水般一条条发布出去,在镐京乃至楚国引起极大震动。
收购粮食,铸造兵器,发书上奏,专心替皇子们出谋划策的大臣们也忍不住将视线放到侯府上来。
“这老夫人疯了不成?”
起初还有人在为侯府辩护,称老夫人此举只是为了以防西北出现战事。
可是老管家在镐京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大臣们终于也察觉到不对劲。
“永宁侯府是否已经站在某位皇子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