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力那里就不同啦!朋友们!我不懂你们为什么要吐槽这个爱情线!我觉得它加得简直太好啦!不说神来之笔也绝对是添花之作啊!看过原著的你们告诉我,原著结尾你们对奇力这个矮人,和他的哥哥菲力,和其他的别的矮人,有什么不同的印象吗?你记得他有什么特征吗?他就这么战死了,你有所触动吗?但是加上陶瑞尔就不同了。他本来在哥哥的死的刺激下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了。但陶瑞尔的出现让他对人世忽然又有了眷恋。可是那也没用了。死亡已成定局,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切。他多么想她。可是久别之后再见又竟是永别…爱情,家国,兄弟…极大的甘美,极大的怨恨,极大的不舍在他胸中激荡。他忽然得到了一切,但他马上就要失去所有了。他能做的就只能是这样再看她两眼。此生此世的最后两眼……就那一个慢镜头,我的心中流过无数句诗啊!这么一个矮人糙汉,最后阖上眼睛流的那一滴泪,就像索林摔掉王冠的那声轻响一样,有着万钧之力。继续反驳两个关于陶瑞尔的常见观点。1.奇力是为了救她而死?不是的。没有她奇力也会死的。奇力那时候脑子发热杀红了眼会看到那个半兽人觉得自己打不动就躲起来吗?更何况有了陶瑞尔之后奇力占据的还是有利的偷袭开局。2.阻止大王离开是自私不关心自己族人?不,我认为这事确确实实陶瑞尔一直所做的就是对的。她和莱格拉斯对整个战局的影响暂且不表,那是开了挂。如果按照瑟兰督尔的意思来,精灵对半兽人不闻不问,看到局势不好就开溜。那么战果如何未可预料。如果真是半兽人赢了,难道密林里的精灵可以独善其身吗?综上所述,我认为陶瑞尔是个非常有头脑且具正义感三观笔直的角色。不想看到有人因为捧瑟兰督尔就不负责任的喷陶瑞尔。我也爱瑟兰督尔。我不信有人看了电影会不爱他。就像我不信有人会看了《指环王》以后不爱莱格拉斯一样。这个性格复杂颇具魅力的王者形象,连同他的傲慢他的保守他的决断一起封印在骨子里。就像所有保守的父亲一样,他对叛逆期的孩子说不出爱。担忧和悲伤都被他封存在自己高大的身体里,露在外面的只有铁甲一片。还有很多人物,各自都能写出太多东西来。巴德在生死一线的时候对孩子所说的:你只需要看着我就行。把一个父亲的担当与可靠做到了极致。盖拉德谢尔夫人出场时赤脚轻轻踩在一片狰狞裸露的大地上,紧接着就是金属笼子被重重摔在地上粗暴对比。简直让人害怕这样一样优雅纤弱的女士受到任何伤害。哪怕就是那光洁的脚背被划伤一点都会让人万死不辞。——而事实上她是最强的。其他角色如甘道夫,爱隆,萨茹曼……都非常出彩!总而言之就是:这部电影实在是塑造了一批精彩的人物!其他关于配乐。我也觉得无功无过。霍比特人夏尔屯的配乐在索林死前响起,最后响起魔戒的配乐,都非常好。但属于炒《指环王》的冷饭。《霍比特人》里独立的配乐里面,巴德带领村民来到荒村的bgm正是索林他们花团锦簇离开长湖的bgm,稍有改动。这里呼应的很有意思。但其他地方尚没有深刻印象。特效画面不多少,一片跪舔之情尽在不言中。我也不知道要多高冷的观众才能挑这部电影特效的刺。综上,就是我看《霍比特人3》的全部感受。按照知乎惯例对我的评价做个总结:拍得好!演得好!哪都好!汪汪汪!
如果没看过托尔金的原著,是很难理解这种行为的;无独有偶,国外也有书迷会在《指环王3:王者归来》电影结束后出字幕时向屏幕鞠躬,泪流满面。
可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其实也不难理解:每个人一生中都会被具有一些神奇特质的东西所吸引,有的时候这些东西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并绵延数十年。这东西带给你精神巨大的震撼,代表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身为一段人生的象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终结时你会惋惜,你会时刻想念它,而当它以某种形式重现时,你会惊喜不已。
如今,距《指环王:护戒使者》上映,十四年过去了。时间起到了充分的发酵作用,《霍比特人》系列在粉丝们的心渐渐沉静时再掀波澜。
就《五军之战》,包括《霍比特人》电影系列本身而言,我并不是特别满意;如果给一个没看过原著的人看,他很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部中上之作,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该系列广为诟病的一点是导演彼得·杰克逊把一部薄薄的童话书硬是拆成了史诗三部曲,导致情节拖沓,还很有捞钱嫌疑。这一批评是很中肯的。原著《霍比特人》只有约十万字,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其情节堪称是峰回路转,高潮迭起——但若拍成每部都有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只会让人觉得疲劳,该有的激情全没了。譬如《五军之战》是原著也是整个电影系列的高潮,但若把整个高潮做成一部电影,就比较丧心病狂了,观众可没法那么持久。
另一个比较令我个人不满的地方是电影副标题的起法——也许这有些钻牛角尖,但这绝对反映了读者对原著的理解。
《指环王》电影三部曲的名字叫做《护戒使者》(The Fellowship )、《双塔奇兵》(The Two Towers)、《王者归来》(The Return of the King),这是当年出版社担心托尔金的大部头太长,所以一分为三,分别起了标题。应当说出版社的标题起得很不错,这三个名字恰好揭示了整个故事的三个阶段:邪恶降临、黑暗时刻、邪不胜正。
而《霍比特人》本来也只是一本书,要区分三个段落,也要看对原著的理解。彼得·杰克逊最初的三个名字是《意外之旅》(Aed Journey)、《史矛革荒漠》(The Desolation of Smaug)、《去而复返》(There and Ba)。这也很好地反映了故事的三个重要段落:踏上旅程、历尽艰难、终归故里。不知什么原因,最后把《去而复返》改成了《五军之战》(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可能导演觉得这样才更有气势。
但在我看来,这就完全不能体现托尔金的初衷:只有历尽艰辛,才能体会到家的可贵。《霍比特人》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踏上了世界的征途,经历了磨炼,最后寻得安宁的故事。此时的他虽然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中,但他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贪图安逸的小霍比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