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风云变幻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不是中天书院,是东安书院。

事情的起因,却又不是一个。顶尖要紧的,便是已经是末梢的东安书院,决定振作起来。顶顶要紧的,便是换掉山长李书彤。

但书院乃高等私学,为个人所有。东安书院乃李家所建,换山长等于小型的改朝换代。

李书彤自认山长一职,已尽心尽力,不过因为妻子的出身不佳,才导致了这些问题。但,妻子那样的出身,也不是她所愿意的啊!

不惑之年的美大叔吼出半生不甘后,李家旁支老祖宗颔首表示认可,又道:“这话是没毛病。你娶哪个与旁人无关,但同样的,旁人因这个不来东安书院,便也是他们的自由。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从前便罢了,而今汝宁书院何其多,东安书院百年基业,不能葬送于你手中!”

老人家的话,掷地有声。

从前,念着李书彤乃青年进士,着实难得,又是嫡长唯一一位继承人,所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恣意行事。先前十年还好一些,尽管没出进士,但是举子和秀才却是不少的。然则,自打今上登基,东安书院十年未出举子了,没有举子,自然无缘会试,便没有进士。

更让李氏一族觉得无望的是,李书彤今年不过四十,身体安康,没病没灾,少说还有二十年活头。不说他,便说东安书院未来的继承人,今年不过十三岁,虽已过了府试成为童生,但,他的生母却是个歌姬。加起来,这东安书院五十年内别想翻身了。

痛定思痛,便是背负着谋长房之财的罪名,他也要做到底!

老人家沉声道:“强制自长房将山长上拉下来,我对不起堂兄、对不起侄儿。你放心,待东安书院换了山长,我自会亲自于兄长、侄儿解释!”

言外之意,以死谢罪。

他自族中寻来的三位山长候选人,皆是在三十岁前中举的族人,算不得极其出色,却也不差了。闻言,三人齐声道:“叔祖,万不可当此言!”

这个道:“不过一个山长,谁还稀罕不成?”

这是实话。

做了山长,便不得出仕,他们都是举业有望的人,何苦要困于这一小片天地?

那一个道:“原是受了叔祖所托,才来接管书院的。若接了书院便没了叔祖,侄孙不接这书院!”

李书彤冷哼道:“这意思,不仅叫我将书院拱手让出,还得是跪求几位堂弟接管?”

李家老祖宗长叹一声,道:“我知你不畅快,知你为妻儿不平。可你知汝宁如今的形势吗?不提别个,只说由傅家小丫头执掌的南湖书院。按说,女子为山长,这条件还不如你。结果,小丫头由知府夫人结交到知府,招不来人便主动去找人——试问,你做了哪一件?你那才华横溢的妻女,又做了何事!”

一席话,堵得李书彤哑口无言,强辩了一句:“这不一样!所有读书人都排斥我妻儿在先!”

“女子为师,便不被读书人排斥了么?”

当然不是。

见李书彤终于不再反驳,李家老祖宗道:“傅家女没有出嫁的消息——不用多,不是这一科,便是下一科,南湖书院必出进士。届时,东安书院只有退位让贤;届时,你便是想退,也无人接手。今日你不让出山长一职,明日我便可集一族之力,再建一家书院!”

“那你们便再建一家书院吧!”

李书彤淡然表示,等于同族中撕破了脸。

可他不怕。

书院属于读书人的商行,因着清流之名,并不是什么赚钱的行当。他身为东安书院的继承人,手中尚且紧巴,别人又有几个闲钱?合族之力建一个书院,的确能建成,有个要命的前提。

这族,能合起来,李书彤不看好李氏宗族。

尽管撵了逼迫自己的族人,回到后宅的李书彤依旧觉得憋屈。这时,小童来报,金陵方家遣人送信。李书彤顿将不痛快置之脑后,欢喜道:“快请。”

十八岁的李心结,亲事尤为艰难。李书彤费劲心思,决定让闺女远嫁——便择了国子监那会儿的同窗旧友,将闺女说给金陵方氏旁支。先前两家口头有了约定,因隔着路途,三媒六聘并不曾走。

李书彤温和地问着方家过来的二总管:“可是你家少爷中了?”

方家七少爷已是秀才,今年第一次参加秋闱。

方二总管道:“小人不知。小人来时,少爷才考完。”

说完,将自家老爷的亲笔信送上。

李书彤展信一阅,薄薄的一页,内容更少。李书彤很快扫完,旋即色变,抬腿就想去金陵找好友论辩。那短短的几行字,只写了一件事,方家七少爷已与别人定亲,请李家另寻佳婿。

不大会儿,李太太自夫婿嘴里听见这话,惊问:“不是都说好了吗?怎又出了变故?”

李书彤满嘴苦涩,低声道:“说是,心结的出身,不好。”

李太太颓然倒地,李书彤将人堪堪接住。就这一瞬间,李太太倔强的泪珠儿,已成线滑落:“再没这样的道理!生母出身不好的又不是我儿一个,偏怎盯着我儿不放!”

来看望父母的李心结听见这话,立在门外垂泪。

是啊,怎就盯着我不放了呢?

这娘俩个,再没想过她们非要以进士嫡女的身份,捡高枝嫁了去才是主因。什么?高嫁有什么!历来不都是低头娶妇、抬头嫁女的么?

呜咽过后,李太太问夫婿:“隔着千山万水,他们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方家齐少爷,不知怎么和南湖书院那个钱文举勾搭上了。听闻他在汝宁读书,便问了一嘴。那钱文举也是个长舌的,不知说了什么肮脏的话。秋闱才考完,便叫父母为他重定了亲事。这南湖书院,太多事了!”李书彤末了的判词,点出他性格上最大的问题。

当年他要娶风尘女子,爹娘不同意,便是爹娘的问题;眼看着书院一年不如一年,也只是那些读书人迂腐,不知他妻子的好;闺女被人嫌,那也只是别人怎样怎样!

出事就怪别人这一点,两口子是出奇的一致,活脱脱一个模子。二人的女儿,李心结又怎会不同?想到袁自舟成亲喜宴上自己受到的侮辱,李心结无法再忍,推门而进,张口就道:“那南湖书院欺人太甚!爹,你再不能绕过姓傅的丫头!”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南湖书院极其低调,他们很难做些什么;买凶杀人什么的,李家是开书院的,没这能耐;最后,只得从傅家堂那里入手,翻出了傅家这桩往事。

章知府查的也简单。

只要这人在汝宁府,那就好办。家中有一千两现银的,不算多,但查起来也慢。除了家中有的,便是可能去钱庄才兑的,这个却是容易。

最近兑银子超过千两的,只有两户,均是东安书院李家的人。一个是盼南湖书院不好的,另一个,当真是凑了银子出来建书院的李氏宗族。衙役乔装打扮后,带着傅大老爷去了几趟东安书院,便叫他找出送银子那人了。章知府不过略审了几句,他便将李书彤供了出来。

招供快成这样,章知府也是很服气的。

章知府对傅振羽道:“以小见大,东安书院着实不成样子了。我已将亲手题的匾额收了回来,四大书院只剩三家,我已为你们南湖书院题了匾额,正在制作。做了便让吴教授送过去。”

章知府亲题的匾额,便表示南湖书院进了四大书院之列。

傅振羽想着接下来自己要配合章知府做的事,便作揖道谢,没有推辞。章知府少不得问她进度,傅振羽一一答了,又去后宅见了顾夫人,便家去继续努力。

时间飞快,便是知道了傅振羽已经给傅山长去信,林老太太依然决定南下——不独小闺女,她大闺女一走十几年,她要去瞧一瞧。

送林老太太,凑合过了生辰,听闻京城来人。傅振羽丢了笔墨,衣裳未换便去见人,却是镇远侯府之人。

来见傅振羽的,是顾咏言的小厮,将方夫人准备的礼单奉上后,少年开始回事:“五爷中了举,名次不显,不欲参加明岁的会试。原本要回来的,叫夫人留住了,又有仓夫子的事要忙活,五爷遣小的亲自来和傅姑娘说一声,今岁便不来书院了。五爷还说,有些事不便在心里说,特叫小的过来。姑娘想知道什么,尽管问。”

既是顾咏言派来的人,傅振羽按下对仓子坚的挂念,先问顾咏言:“考了个九十九名,咏言可说什么了?”

小厮笑道:“五爷说这名次极好。”

九十九,听音挺不错。要紧的是,顾咏言还能自我调侃,可见他的心情并没有因为名次不好而失落。

其实,顾咏言的心情,不仅没有不好,反而特别好。

三年前,他还在汲汲为营,各种磨范阁主,让范阁主劝他爹。三年来,虽是四处奔波,但总算正式开始举业,拿案首,成为禀生,乡试中举,这在勋贵里绝对是头一份。

九十九名,名次有些低?

可顾咏言今年只有十八岁好么!

不说别个,便是耕读世家的方夫人,都是极其满意的!因此,顾咏言让小厮来给傅振羽送信时,她从自己的陪嫁里搜刮了不少好东西;才过门一年的世子夫人,跟着凑趣。婆媳两个一出手,满满一车东西送了来。

说完了顾咏言,傅振羽方问仓子坚。

“我大师兄那里,又是个什么情况?”

仓子坚在京城做的事可多了,小厮不知她问哪一个,便道:“傅夫子知道了些什么,又想问小的什么,细细说来才好。”

傅振羽听出言外之意,自然不肯说,只叫小厮从头说起。

那小厮略做思考,道:“请傅夫子多备些茶来。”

一副长谈的架势。

傅振羽哭笑不得,问:“一路舟车劳顿,可先要休息一番?”

小厮嘻嘻一笑,开始说事,桃李那里主动泡了上等茶水,端了两壶上来。

虽有镇远侯帮衬,但是仓子坚自己得了圣心最要紧。

圣朝开国一百二十年,今上是第十位皇帝。其中,太祖和太宗两位便在位了五十年。下剩的皇帝,平均在位时间不足十年,平均死亡年龄四十不到。

可以说,朝臣心中,皇族有些短寿。今上今岁三十有八,虽然身体康健,但这事,着实说不好。是以,所有人都催着立储。

今上察觉,只觉得自己像被诅咒,自然不愿意。

抓住这一点,仓子坚手书一封,由镇远侯递给今上。

内容,镇远侯自然先过目。

仓子坚的折子里,坦言文臣逼着立储,虽有怕太子进学太晚的缘故,更多的是想做未来帝师、为自家谋福利。是以,他建议皇帝同时为两位皇子启蒙。兄弟两个只差了一岁,同时启蒙,大皇子年长一岁,定然不吃亏。要紧的是,二人同师,可以让想站队的文臣踌躇一番。

但是,朝臣一定会反对这个方案的。

自太宗起,圣朝皇子中,只教养太子,其他皇子都是当猪养。为此,仓子坚的建议是,修改皇子就藩制,只封王,不给封地;王府侍卫则从三千,降至一千。

当然,朝臣还是不会同意的。

仓子坚的意思是,将矛头从立储指向皇子教养问题,从教养指到藩王制。总而言之,这种方式必须变——反正,太祖的几个儿子,并不是这样被养大的。

最后一句,历朝历代,都有改革变法之帝。

同庆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只是,他想做这样的皇帝,需有人支持。镇远侯是武将,担不得此任。至于仓子坚,便是皇帝想用,年岁太小是一个,这岁数才起步,着实太晚。

同庆帝才惋惜着,隔日就收到了奏折,左都御史梁蒿上奏,立储可延后,给二位皇子启蒙之事不可拖!

一石惊起千层浪。

同庆帝依旧不放心,梁蒿太老,仓子坚太嫩,中间断层。

直到内阁之末席,兼户部尚书的王祯提出藩王改制一事,同庆帝手持两份奏章,一步一步慢慢步入朝堂,拉开君臣之争的序幕。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万相之王 从长津湖开始 陆地键仙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人族镇守使
相关推荐:流云百书恶魔系统之坑坑更有爱梦回北地嫡女的修仙空间大小姐的鬼才护卫广告天王炮灰无限试炼乐园异世幸存者天才校医异界第一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