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曹孟德还不是以后的曹孟德,还不是日后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下三分的魏公、魏王、大丞相。
这个时候的曹孟德还是一个一心向着汉室,想着如何将大汉帝国发展的更加繁荣昌盛,如何为大汉帝国开疆辟土,有着征西将军梦的普通议郎。
不要说是曹孟德,即便是现在的那位并州刺史董仲颖,天下表率袁本初,面对如今的大汉帝国,还没有任何一人胆敢升起不该有的野心,他们这些人最大的梦想就是位列三公之位。
即便是在苏白的那个历史上,纵然是黄巾之乱以后,那些刚刚平定黄巾之乱的骄兵悍将也没有人有野心。
一直到刘宏驾崩之后,士族与宦官等人刀兵相见,董仲颖引兵入洛之时,董仲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但是纵然那时候他也只是想着成为伊尹霍光之人,不敢自立为子。
由此可见,大汉帝国四百年江山,汉室已经深入人心。
曹孟德虽然见到家中从弟曹仁心中提及太平道势大,有可能引起祸患,但是却也只是有心未来,他也从没想过之后的那场祸乱会波及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心。
如同现在的满朝公卿一般,曹孟德的十年官场起伏,虽然并未做出什么大的功绩来,但是却是让他彻底的认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今的士族和宦官的争斗,已经真正的对于大汉帝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要知道华夏历史上的宦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时代,一个是唐朝以前,一个是唐朝以后,虽然看似唐朝以后除了许多大太监,但是这些大太监其实看似威风十足,但是却不过是皇权下的走狗,一旦失宠,顷刻之间便是再无依靠,身败名裂。
但是汉唐时代的那些宦官,一个个虽然是依仗皇权而立,但是却又有着自己的基本盘,是可以真正的封侯当官的,甚至有些权利重大的宦官可以行废立之事,简直是骇人听闻。
世祖光武帝复汉以来,思及前汉外戚权势危重,又有霍光前车之鉴,于是对于外戚防范甚重。但是自和帝时其母窦太后临朝听政,亦使得外戚权势日益增大,其兄窦宪等掌握实权,开始了外戚专政的局面。
渐渐年长的和帝自然不满窦宪等人专权,于是有宦官郑众等趁机羽附,而后一举帮和帝夺回争权,因此封侯升官,宦官实力增大,开始涉及朝政。
后来的殇帝、安帝、少帝、顺帝、冲帝、质帝等数位大汉帝国的皇帝在位时期,外戚与宦官的争斗就从未停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双方难分难解,争斗不断。
而后就是汉桓帝即位后,又是外戚与宦官的争斗,宦官帮助桓帝铲除外戚之后,并未将权利交付于桓帝,而是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党羽占据高位担任刺史、太守,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搜刮钱财。
桓帝崩,当今皇帝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等谋划诛宦,控制四方军队,准备一步一步清楚宦官。却不想宦官竟然先发制人,劫持太后与皇帝,逼死大将军窦武,再次控制权势。
及至今日,士族与宦官争斗厮杀上百年,双方早已经仇深似海,没有避让的原地,而又因当今皇帝信任宦官,所以士人还处于下风,多次谋划诛宦之事。
几次党锢之祸,不知道让多少忠良之臣丧命,不知道让多少无辜之人受到牵连,不知道多少贤良大才无法出仕做官,只能在家中虚耗时光,流连于山野之间,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望门投止思张检,忍死须臾待杜根。
后世谭嗣同《狱中题壁》视为榜样的张检和杜根,这两人也就是因为东汉近百年士族与宦官争斗的参与者、见证者和牺牲者。而在这近百年的争斗之中,如同这两人一般的人物,又是哪里能够数的清?
但是对于曹孟德来说,却是心中一直有着一块心病,自家虽然也是经传之家,士族出身,但是因为自家祖父却是宦官,还是那种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一时间曹家的定位却是有些模糊。
经传之家,士族出身,曹家自然不可能站在宦官的那一方,但是无论是他,还是父亲曹嵩的升迁之路,都是属于和宦官一党有着不小的联系。
现如今,宦官与士族势同水火,曹家的位置便是十分的尴尬,即便是心想士族,却也难免受到一些猜忌防备,无法真正的进入到核心的圈子。
子不言父过,身为小辈,身受家族蒙荫,有不可能责怪家中长辈的立场不坚定,于是让曹操有些进退维谷,夹在中间,两面不讨好。
“曹孟德啊曹孟德,你到现在还看不清时局,还是舍不得这官位,留恋权势吗?”
曹孟德看着窗外,心中自语道。
事到如今,他也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他拖得起,这个大汉帝国拖不起了,因为这些人的争斗,已经给大汉帝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诛宦,必然不能够耽搁了,我曹孟德又何必惜身,他人死得,我曹孟德便死不得?
曹孟德是果断之人,心中已经有了决断,自然不会拖沓。
他转身坐下,快速的写下了一封书信,然后将书信装好密封,换来一个家仆。
“你速去将这封信送到城外袁家别院,务必交予到袁本初的手上。”
“诺!”家仆公瑾的接过书信,装与怀中,点头转身就走。
.........
洛阳城外,袁氏别院,天下表率的袁本初正于此地守孝。
一间书房中,身材高大,一表人才的袁本初手中正捧着一封书信翻看,赫然正是早晨曹孟德派人送来的那封书信。
一旁的许攸轻松写意的坐在床榻上,从盘子中捏了一块点心放入嘴中,显得有些浪荡不羁,却也能由此看来二人关系亲密,不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