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又称“待年媳”。
周朝的婚姻实行的是“娣媵制”。就是说男人结婚时,其夫人的妹妹和侄女都会一同跟随她出嫁;秦汉以后,帝王每选贵戚之女童进宫,成年后便为帝王妃嫔,或赐予子弟为妻妾,这些都是童养媳早期的一种表现形式。
“童养媳”的名称起于宋代,到了元朝时期,养媳之风便从帝王之家普及于社会,很快便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元代之所以盛行童养媳,究其原因是元朝的战争叛乱不断,天灾瘟疫频发,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便形成了抱养童养媳的做法。
贫民家里的童养媳,大部分都是从战区或灾区抱养来的,或是从街上插草标卖儿卖女的灾民手中用贱价买回的女童。
另外,元朝有一个很不好的制度保甲制。
元朝规定:十户为一保,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保长,这十户的财产和女人保长可以随时、随意取用;汉人、南人不得拥有金属刀具,十户人家只能共用一把菜刀,且菜刀平日里须寄放在保长家;保长对汉人新娶的妻子享有“初”夜权,汉人娶妻后必须先将妻子送至保长家,三日后再接回。由于这种原因,中原很多地区汉人有“摔头胎”的习俗。但百姓又怎忍心摔死这幼小的生命,大都丢弃在路边。被拣回来的男童便做了养子,女弃婴大都做了这家的童养媳。
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社会,就连皇帝也只能娶一个老婆也就是皇后。如果男方将童养媳纳为妻则不可能再娶;如果男方将童养媳纳为妾氏,男方成人后可再行娶妻。为此,童养媳成为元朝社会富裕人家的一种生活常态之一。
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抚养儿女,就把女儿卖与富家子弟或家境较好的家庭作童养媳;而家境一般的家庭为了节省儿子娶妻的费用,于儿子年幼时买下一个女童来家当儿媳,既可以照顾年幼的未婚夫,又为男家多了一个帮助干活的劳力,而女家也减轻了经济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童养媳从小和丈夫一起生活,长大后会发现彼此之间没有性吸引力,而会像姐弟一样只有亲情。如果强迫他们像夫妻一样生活,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一】《临江仙.乐奏箫韶花烛夜》佚名
乐奏箫韶花烛夜,
风流玉女才郎。
同心结上桂枝香。
如鸾如凤友,永效两双双。
莫把画堂深处负,笙歌引入兰房。
满斟玉醉何妨。
南山堪作誓,福禄应天长。
柳好好殉情的头一天,便为养女柳如烟和儿子柳思绪举办了婚礼。
在婚宴上,柳好好当着家里的奴仆说:“从今往后,我的这个家,就交由儿媳柳如烟来掌管,府中的大小事宜都由如烟来定夺。”
柳如烟不知养母为何如此着急地给他俩举办了婚礼,也不明白为何把这么个大的一个家交由她来管理。柳如烟也不敢问,只能听从养母的安排。
白天的婚礼,小思绪觉得热热闹闹,满大厅里跑来跑去的,好不容易抓过来摁在地上,算是拜了堂;可到了晚上,他便开始闹了,哭个不停,伸着手非要到母亲屋里去。新婚妻子柳如烟怎么哄也不行,急得她一味地抹着眼泪儿。
听到哭声,柳好好便心痛起儿子了。她让丫环去洞房告诉如烟,让她先把小思绪抱到她的屋里来。
小思绪一进柳好好的屋子,她便急忙接过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哭泣了起来。
柳如烟说:“既然……娘也舍不得小绪……就让小绪……还在娘的房间……睡吧……”
“以后,总归,还得你来照顾他,你也不要回房睡了,待在我的屋子里,我教教你,晚上如何带小孩儿……”柳好好叮嘱着儿媳。
柳如烟搬来了个小凳子,放在柳好好母子的床边。她坐在凳子上,趴在床边,守着她们母子睡了一夜。
【二】《沙扬娜拉》徐志摩.诗
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新婚的早晨,他们一家三口欢快地吃过了早饭,可一转眼的功夫,便不见了婆婆柳好好的去向。
柳如烟心里纳闷:以前婆婆去哪儿,都是跟她招呼一声的,今天为何什么也没有交待给她,便不知了去向?
难道,婆婆真的把这个家交给了她,自己出家做尼了?
不能吧!柳思绪还这么小……
柳如烟没着没落地忐忑了一整天。
小思绪白天倒是不哭不闹的,跟着柳如烟玩得挺好。到了晚上,如烟便守在婆婆的床前,学着婆婆的样子哄孩子睡觉。
两更时分,小思绪还见不到母亲的面,便开始哭闹了。
柳思绪从小有模揸的习惯[就是睡觉时手总要摸着大人睡]。如烟也学着婆婆给小思绪脱了衣服,只穿了个小红兜兜,然后温柔地把他抱在怀里,解开自己的上衣,将自己小小的**送到小思绪的嘴里。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从那一刻起,柳如烟的眼睛里就全是柳思绪了……
小思绪迫不及待的含住她的小**,贪婪的吮吸起来。
不多时,小思绪又哭闹了起来对于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来说,胸都没有,更不应说哺乳了。
柳如烟只好抱着小思绪下了床,在地上走来走去,不停地哄睡着他。可能是哭累了,小思绪渐渐没了声音,睡着了。
柳如烟像圣母般的冲着孩子含泪微笑着,看着怀中嗷嗷待哺的孩子,轻轻地抚摸着他,仿佛如烟长大了很多。
睡梦中的小思绪也伸出细嫩的小手,不住触动那稚嫩而又美丽的胸前……
【三】《夜雪》白居易.诗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柳如烟就这样抱着小思绪坐了一夜。
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得透亮,心中不免为柳好好担心着:“您去了哪里?为何不和我们说一声?”想到柳好好最近怪异的表情,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了柳如烟的心头,她不由得打了个寒颤,眼泪不停地在她眼眶里打转,一眨眼,淌过了她娇小的脸庞,滴到柳思绪红扑扑酣睡的脸上……
夜深了,雪也好像越下越大,她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四】《对雪》高骈.诗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岐。
天亮了,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柳如烟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柳如烟让仆人在高楼上放了个大火盆,她边哄着小思绪玩耍,边不停地朝窗外张望,期待着能看到婆婆的身影。
天放睛了,太阳出来了。
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的摇晃着,将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都抖落下来了,玉屑儿似的雪末儿也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看远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都铺上了一床厚厚的白雪。仿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让大雪给湮灭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
柳如烟终于等来了柳好好,她抱着小思绪急急地下了楼,来到客厅,抱着柳好好哭个不停:“娘,您去哪里啦?”她看着柳好好用白布包着的伤头,又问,“娘~,您的头怎么啦?谁打你了?”
刘基笑道:“谁敢打你娘!是你娘用脑袋撞人了,是她自己磕破了。”
柳如烟转头怒视着刘基:“是不是你,惹我娘生气了?”
小思绪也两眼泪汪汪地看着刘基,语言不清地学话:“是不是你……是不是你……”
小思绪的萌态,把大伙都逗乐了。
【五】《临江仙.送王缄》苏轼.词
忘却成都来十载,
因君未免思量。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
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第二天,柳好好送别刘基去云贵的军屯区选拔侍卫。
刘基看到柳好好昨日好好的心情,忽然变成了今日离别的忧伤,他也不知用什么话来安慰她。
但是,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又有谁能够体会?
这对苦命鸳鸯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一个,纪绪不知何时才能名正言顺地恢复本姓;再说,柳好好很快就将跟随汪寿昌回他老家落叶归根了。恐怕,他俩以后再也不会有见面的机会了。
看到柳好好忧郁的样子,刘基问:“汪大人何时归故里?”
“明年三月。”
“要不然,你跟我去云南散散心?”
“好呀,好呀,我正想去见我的义父和语蓉大姐。”
“那我们下午再走吧,你整理一下行装,也好去汪府跟汪大人打声招呼……”
“他那儿就不必招呼了,你也不必等待多久,我回去带几件衣服就走。”
大约半个时辰,柳家大院出来了一辆豪华的两骑大马车。柳好好一掀车帘,兴奋地说:“刘大人,您也不必骑马去了,我们一起坐车吧……”
看到有温暖的大马车,刘基把坐骑交给了随从小厮,让他骑马跟在车后,自己急忙上了马车。
车上坐着柳好好的儿子和儿媳,他俩高兴地叫了声“刘伯伯”。刘基应着,坐到了马车的正座上。车中心还有个大火炉,红腾腾地烧着车内暖洋洋的。
刘基问:“你哪找来的这辆大马车?”
柳好好自豪地说:“我自己的。”
“汪大人一生俭朴,他能为你买如此豪车,看来对你也确实不薄啊!”
“他,哼哼,他哪舍得给我买车?!”
“怎会不舍得?听说,当年汪大人为了娶你,特派五千名手持红灯笼的士兵从帅府沿途肃立到内桥平章府,而轰动了整个蜀川……”
“刘大人净提人家不开心的事儿~”
刘基笑了笑,赶紧转移话题:“听说赵语蓉一家受到牵连,发配给皮甲之人为奴,也在勐泐……木公子让我去她那里看看情况如何,不知她们是否已解救出来?”
“我已打听过了,语蓉一家已经从军队里出来住了。本来我已派人去勐泐接她们回四川住,但小妹舍兹不愿意离开勐泐,所以一直待在那里不肯走。”
“她为何不愿意离开勐泐?我这还有她大哥捎带给她的礼物呢。”
“还不是不愿离开那个奢衣尔。”
“怎么,谈恋爱了?”
“是啊!”
刘基笑了笑:“蜀地的女孩儿,恋爱得真早……”
“不是我们四川的女孩子早熟,关键得看是谁家的妹子!”两人会意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