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终于微抬法眼素酒轻拈,又双手合十道:“陛下之言真是愧煞老僧,适才摩诃迦叶金蝉子二徒,为石猴之争偶有唐突之言,还望陛下恕罪二徒狂妄之罪。”
“哪里哪里,佛祖二位高足览闻辩见实乃大才,我三界之幸也。”玉帝摆手一笑了之。
如来续道:“世间万物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异。众生若其自身清静,不犯众恶。口舌清静,常说至诚。秉意清静,常行慈心。斯谓佛心,则普无不入。我修大乘三藏真经,为《法》、《论》、《经》,各一藏。为谈天、说地、度鬼,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济世之道……”
“如来佛祖佛法无边。”众仙齐贺。
正要开怀畅饮,却听那迦叶尊者又慨然道:“我世尊如来佛法通天,常怀慈悲之心以度众生之苦,我辈当以效之……”
此时,他又不怀好意地扫了金蝉子一眼,“可我这师弟金蝉子却仍钻研小乘佛经,对大乘佛义不闻不顾。是问,这为佛者可有度人之心?可有尊师之道?金蝉子,这究竟是何道理!”
看来,这迦叶尊者对金蝉子刚才的“忤逆之言”仍旧怀恨在心,不过他所说却并非是凭空捏造。
原来,这佛祖修成大乘佛法之后,金蝉子却对其兴味索然,在灵山仍旧畅谈小乘佛法,却常常自诩有度世之心。众师兄弟俱都颇有微辞,却见世尊如来未有一丝诘责之意,便也就小事化了。
今日这迦叶尊者却在安天大会上“大义灭亲”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着实让那些仰慕君子佛之名的神仙为之捏了一把汗。
金蝉子仍是不卑不亢,正色道:“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不同,由是故有诸般轮回之苦。小乘佛法以远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是为度己。大乘佛义乃普渡众生成佛救世,可为度人度世。入我空门者不求万物了然,贵在有济世之心。这度己度人皆为利世,我辈中人当有此宏心大愿……”
且不论这修不修大乘佛法的对错,单是金蝉子这番度己度人的侃侃而论,众神俱都频频点头称道。
“金蝉子真是大言不惭,”迦叶尊者却是冷眼相对,“那你入我空门所修何心?只图口舌之利!”
“金蝉子只为一念。”金蝉子随口而出。
“何为一念?”
“我执一念,只为天下苍生。”
“你只修度己之法,何来度人之心?”
“度己者自度,自不劳度人者度之。而后以度己之心度人,方不违我辈参禅出尘之心……己所不度,缘何度人?”
“如你所言,此生若修不得度己之身,便永不会度人?你可知一念不成,则万念俱灰。”迦叶尊者咄咄逼人。
“万物始于一念,而毁于万念。”金蝉子针锋相对,又双手合十虔诚道:“我苦,则众生苦。众生苦,则我苦。众生之苦皆因我,我自为众生脱苦。”
“大胆金蝉子!”迦叶尊者大喝一声盛气凌人,响彻凌霄宝殿。
他似是抓住了一个天大的把柄,“金蝉子,你真是胆大妄为目无尊长,今日在玉帝世尊老君及众仙面前,你焉敢以一人担天下,视我等于无物!”
众仙又是哗然,有的是真心钦佩金蝉子光明磊落气度不凡,也有的就如摩诃迦叶一般觉得他是在口吐狂言。
玉帝却是面露悦色,轻呷了一口御酒说道:“朕闻佛祖常言,从痴有爱则我苦生。以一切众生苦是故我苦,若一切众生苦尽则我苦灭。君子佛以一人系天下一人忧天下,出世者当有此心金蝉子德才广厚……”
太上老君也手抚仙须开了尊口:“忧先天之忧方有后天之乐也,佛祖之大乘教义老夫也略知一二。金蝉子以修小乘度己之身却怀有大乘度人之心,实乃难能可贵……”
如来佛祖仍是巍然不动,喜怒不形于色。
“君子佛说得好。”赤脚大仙忽的大叫一声,却仍是伏岸不动。
众仙只道是说了句梦话,皆是摇头莞尔。
迦叶尊者正自揣摩说辞如何应对,他是不正己见不罢休。
只听金蝉子声色凝重道:“世人自古崇尚圣人修为,寻佛求道者万千,但出尘者能有几人,成佛入圣更是万里无一。我灵山脚下有一西圣河,为上山朝奉者必经之河。然河流湍急水深浪高,每年溺水信徒无数。我修行者名为修身利世,却度不得眼前之物,时有羞愧之感……”
“拙心短见,妇人之仁。”摩诃迦叶暗嘲道。
众仙虽觉得金蝉子此番提及那西圣河之事对灵山名望有所折损,却时时怀有大慈悲的济世心肠,又是频频称赞。
迦叶尊者此时妒心再甚,恶念陡生。
横扫了一眼金蝉子说道:“好一个济世为怀的君子佛。世尊常言迷人口说,智者心行。金蝉子,既然你常叹众生之苦,何不学老君骑牛出关世尊舍身度孔雀大明王。入世度妖猴升天,使万民向善。”
“有何不敢!”金蝉子思忖片刻凛然道:“我愿受尘世之苦,历千万劫,度那一念苍生。”
“哼,历千万劫,如若度不得众生,难道要永世在下界苟活不成?”
“最多十世。”
“好,许你下凡五百年,若五百年你一事无成,又当如何?”
“金蝉子自愿坠入我佛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一言为定?”
“君子一言,当如江水东流不复不收。”
众仙齐愕,没想到这君子佛金蝉子受摩诃迦叶三言两语之激便发此毒誓。
这下凡历劫如人死投生,需先过奈何桥喝了那忘却前世的孟婆汤水,转生后与常人无异。要度那妖猴升天谈何容易,使万民向善更是难上加难。别说十世,就是有百世千世的期限,众仙中也无一人敢出此狂言。
再说那忘情之水在凡人肝肠中百转千回数遭,还不把那佛心淘得一干二净,只剩凡尘……
但这些为他人之想只是一闪而过,众仙都是超凡出尘之躯,生死早已了然。
五百年在天道看来只是沧海一粟过眼云烟,谁知前尘后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