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卧室时,经杏恰好回来了。
“主子,严淑娴那个丫环不在蘅芷院。不过,我在蘅芷院,遇到了刘春花和刘秋月姐妹。”
“她们正在收拾行李,打算明天离开芝兰书院,回家乡。”红杏主动告诉萧琼枝。
萧琼枝点点头。
刘春和刘秋月都曾经陷落在春香院,这次,又与萧明珠一家子对薄公堂,依萧明珠的大嘴巴,只怕不用一天,就能让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变得人尽皆知。
芝兰书院她们肯定是很难呆下去了,因为这里的女学生,贵女居多,基本上都很排斥、像她们这种从春香院那种里方出来的女子。
只是,等事情传到她们的家乡去,她们又要怎么在家乡呆下去呢?
萧琼枝低头沉思一下,带着红杏,去蘅芷院找她们。
才走到她们住的屋子门口,萧琼枝就发现她们大开着门,一个仍然还在灯下收拾行李,另一个靠坐在床头看着。
那些大到用过的帕子,穿旧的衣服,小到一针一线,都已被刘秋月有条不紊地仔细整理起来,打包。
萧琼枝粗粗看了下,发现她打包好的这种衣服细软类包袱,居然已经有五个了。
这实在是有些奇怪。
因为,现在还是进入秋天不久,天气不是太冷。
像她平时带着红杏、青桃两个过来,都是只需要一人一个包袱装衣服,背过来放进芝兰书院配备的箱笼里,就可以了。
“为什么你们会有这么多包衣服呀?”萧琼枝好奇的问。
“公主殿下,你来了?”刘秋月和刘春花原本都没有注意到萧琼枝过来,听到萧琼枝的问话,刘秋月马上停下手里的动作,给萧琼枝行礼。
床上的刘春花也挣扎着用手肘撑起身子,试图转身给萧琼枝行礼。
萧琼枝连忙快步走到床边,扶住刘春花,温声说:“春花,你好好坐着,别乱动了,等身上的伤好了,想要给我行礼时,还有的是机会。”
刘春花目光一亮,不过,很快,又黯淡了下去,低下头,潸然泪下。
虽然,这次萧琼枝替她出头,使她得以从萧明珠那里,得到了万两银子补偿,又从玲珑郡主那里,得到了千两银子,一辈子的吃穿是不愁了。
但是,她的嘴里,根本没有牙齿,连舌头,也被人剪去一大截,说不出话,双手十根指头,指骨全部断了,以后,就算伤好了,也等同废人,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再也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春花,别难过了,一切会好起来的。”萧琼枝没想到刘春花居然会突然哭起来,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边轻轻替刘春花拭泪,边温声安慰。
“是呀,姐姐,你放心,一切会好起来的。”刘秋月也凑过来,乖巧地附和。
萧琼枝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趁机指着那些衣服包袱,说:“公主殿下,你刚才问到这些衣服,其实,它们里面只有两包,是我和我姐姐的衣服,其余都是书院的姐妹,送给我们的。”
“哦?她们怎么会想到送衣服给你们?”萧琼枝有些意外。
刘秋月说:“我们家没有钱,我和我姐姐一直依靠成绩好,拿家乡县里、州里资助贫困学生的奖学金,才得以有钱出来读书的。”
“芝兰书院有近二十个女生姐妹,都跟我们来自同一个县里,州里,知道我们的情况。”
“其中有几个家里条件好、人也好的,每学期都会把她们换季时换下的旧衣服,送给我们。”
“而跟她们住一个院子的一些好心女生姐妹看到了,问明情况后,也跟她们一样,每学期都会把自己换季时换下的旧衣服,送给我们。”
“这次,我算了下,一共有十四个好心姐妹,送给我们衣服。”
“像我已经打包好的另三包衣服,以及现在正在整理的这些衣服,绝大部分,都是不久前,这些好心姐妹就陆续送过来的夏衣。”
“只有一小部分,是她们今天听说我们要走,特意送过来给我们的、崭新的秋衣。”
原来是这样。
萧琼枝感到很高兴。
她沉思一下,说:“秋月,我很欣赏这样的好心姑娘,你把她们的名字,都用一张纸,写下来,交给我吧,等以后,有可以提携她们的机会时,我也好借机提携她们一下。”
“好的,我在这里,先替她们,谢谢公主殿下了。”刘秋月大喜。
她马上拿出笔墨纸砚,在一张纸上,写下她们的名字,交给萧琼枝。
萧琼枝收起来,好奇地问:“秋月,我听红杏回来跟我说,你打算带你姐姐明天回乡下。那么,等你们回到乡下后,你又是怎么打算的呢?”
秋月不假思索地说:“是这样的,公主殿下,这次,幸亏你做主,让我们从淮阳王妃和玲珑郡主那里,得到了一万一千两银子的赔偿。”
“我经我姐姐点头同意,打算把这笔银子分成三份。”
“一份六千两,用来在我们外婆家那边的乡下镇上,买一栋宅子,两百亩田地,三、四个铺面。其中,宅子用来给家里人住,铺面和田地用来发租,租金作为家里每月的生活开销。”
“一份三千两,分给我们的弟、妹三人,一人一千两,作为他们以后成家时,贴补他们娶妻的聘礼,嫁人的添妆。”
“至于剩下那一份里面那两千两银子,我打算一部分用来给我姐姐治疗身上的伤势,剩下的一部分等我姐姐伤好后,全部捐给京郊的静月观,然后,求观主收留我们姐妹,留在观里生活,直到终老。”
萧琼枝仔细听完,摇了摇头,说:“你们前面两份银子的用处,还算合理,不过,你们最后一份银子的用处,还是有些不合理。”
“你想想看,你今年才多大?最多也就十五、六岁吧?你姐姐呢?十七、八岁吧?”
“你们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完全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为何要早早去道观里,过那种青灯、木鱼、经书为伴的枯燥生活,直到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