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欲做大明的启明星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人才库?

这个新鲜词汇让朱棣愣了好久,放下手中笔豪,不解的问黄昏:“科举一事,不是已让天下人才尽入朕之罄中?”

黄昏就知道朱棣会这样,毕竟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科举读书出来的人,才是人才。

然而哪里知道,推动社会进步,当下的大部分读书人,真没起到什么作用,都去做官了,真正搞工业搞科学的人少之又少。

摇头,“微臣说的不是此等人才。”

朱棣反问,“哪还有什么人才?”

黄昏想了想,“像微臣时代商行沈熙礼极其他培养出来的几个管理心腹,是人才,他们促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像微臣钟山工坊的老李极其带出来的几个技术骨干,是人才,他们促动了工业技术的进步,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像近期微臣请之负责城郊水泥工厂的林振东之流,亦是人才。”

实业,才是当下社会的重要支柱。

朱棣瞠目结舌,片刻后问道:“照你这么说来,朕之朝堂重臣,皆不算人才?”

黄昏无语,朱棣你这钻牛角尖了啊,叹道:“陛下,您治下的大明朝堂就像是一艘大船,航行在海洋之中,天下万民便是那汪洋洪水,而您便是大船的船主,朝堂上的重臣,便是大船之上的众多显赫要位,而微臣说的那些人才,便是水手,他们在您的领导下,在那些显赫位置重臣的指挥下,推动着陛下的大明神舟向前而行。”

这个比喻很恰当。

其实就是脱胎于唐朝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棣还是不解,“沈熙礼是个人才没错,但经商而已,你钟山工坊的老李,朕也听闻过,不过一匠人,何德何能能推动我大明进步。”

虽然是千古帝王,不过有些观念依然陈旧。

这是时代局限性。

黄昏反问陛下,“如果大明出现一万个,十万个,百万个老李这样的人呢?如果他们遍及各行各业,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在时代的需求下,也许陛下治下的大明,真的会出现我们想象不到的画面。”

我能想象到,因为我经历过。

但你朱棣肯定想不到。

朱棣陷入沉默之中,他确实有点想象不到,这些匠人能给大明带来多大的变化,转念一想,黄昏之初心皆在为国为民,建立人才库一事,暂且不去权衡利弊,先问他如何施行。

黄昏也是灵犀突来,并无详细计划。

想了想,弱弱的道:“可以这样,官方建册,但凡在某些行业有极其强大的经验和能力者,都记录在案,并且由官方发放廪粮,并且建立一座会馆,专程管理此事,而这些人既可以包括我大明子民,也因包括外邦来客。”

有容乃大。

当然,社会的发展始终是和生产力息息相关,加上需求关系,这个不急,可以慢慢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从朱棣这里得到的资源,慢慢的推动就可以了。

想凭一己之力将封建王朝推高一个台阶,很难。

但全民努力,有希望。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那一朵烟花,为这个时代的那些能工巧匠科学人才提供光亮、指明方向,并在沿途之中为他们遮风挡雨。

我所做的,便是让一个时代进入黄昏,并让自己悬挂天穹成为新时代的那颗启明星!

这是一个穿越者能做到的极致了。

就比如火器一事,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前无法推动它再改进优良,真正依靠的还是军器院洪继来那一批人。

军队有需求,他们就能有目标,从而不断推动火器的进步。

所以,人才。

大量的遍及各行各业的人才,这才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关键。

朱棣一听,要修两座会馆,这个不贵,但是要发廪粮这可是个大开销了,问道:“按照你这个计划话,两座人才库大概要收纳多少人?”

你要是动不动就几万人,这经年累月的廪粮发下来,国库可会有点难以支撑,关键是朱棣现在看不见人才库会给大明带来的利益。

也就是说在朱棣眼中,这是个有投入暂时看不见回报的事情。

黄昏想了想,“以我们大明目前的状况,两座人才库,最多也就能吸纳个两三千人,这就是极致了,再多,也没那么多人才。”

大明受限于时代限制,有条件的,又能有魄力不读书去钻研实业的人不多,大多有条件的去读书了,所以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一些为了生活在各行各业从事多年的人。

比如钟山工坊老李这种。

但是这样的人又有多少呢,哪怕是明朝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商贾的地位依然很低,更别提做实业的了。

毕竟是经济依靠农业的封建时代。

朱棣略微算了个帐,问道:“那你算过一年要多少廪粮吗?”

廪粮其实不多,这算成钱币的话,大概也就一两银子,但如果是三千人,意味着一个月就要三千两,一年下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十年,二十年,这个帐就有得算了。

黄昏知道这事对朱棣而言确实有点过于先进,也不敢奢望他一个人来承担这事,毕竟这事一旦施行,朝堂之上的反对之声将是无比巨大的,而更大的反对声则在民间。

秀才一个月的廪粮才一两银子。

你这些匠人一个月就能拿一两,那些秀才心里会怎么想?

所以这个事的钱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压下这些反对声——这个只有朱棣才可以。

或者另外一种方式:自己私人来办这两个会馆。

于是对朱棣道:“黄金有价,人才无价,微臣认为此时功在当下,利也在当下,更可利在千秋,所以微臣愿意和陛下一起分担这两座人才库的一应花销,另外,如果陛下担心朝中和民间的反对声,陛下可以以私人名义出钱,将钱划到微臣名下,再由微臣来操办此事,此事便成了私人的经营,朝野之间的反对声便师出无名。”

朱棣愣住。

他开始以为黄昏是想利用这个人才库来做生意经商,所以怂恿自己来办这个事,而他黄昏就坐收渔翁之利。

现在他竟然愿意出钱?

朱棣心动了。

黄昏出钱的事情,貌似没有坏事,比如编修全书,比如郑和下西洋,现在他又要出钱来办两座人才库,难道这事真能如黄昏想的那般,影响堪比编修全书?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陆地键仙 人族镇守使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我有一剑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其他书: 堡宗别闹 明末:我行我上了啊! 从人类消失开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相关推荐:大明的工业革命逐梦时代全球中武大宋枭途黑篮之白色奇迹宅化异世界穿越从僵尸先生开始一掌洪荒诸天世界暗行者连续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