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在襄阳城外,奋力的指挥战斗。
这是太史慈第一次充当主帅,统领两万大军作战,虽然有些生疏,但是指挥的确是行云流水,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所有的步骤,他再就跟随黄忠,学习过很多次,在黄忠的帐下历练了一年的时间,该学会的他都努力在学习当中。
如今就是检验他学习成果的时候,自然要卖力的在刘争面前表现一番,同时让他手下的那一万兵马知道,他这个将军,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一场激烈的攻城战,愈演愈烈,在刘争这边,不计代价,全力攻城的命令下,牢不可摧的襄阳城,终于开始出现了一些动摇。
城楼上的守军,其实也一直都没有闲着,刘争的人马发起攻城的时候,已经严密注视刘争几天的李严,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刘争等人的行动,随后他马上就安排好人手,进行抵御。
算上后来陆陆续续安排好的人马,在这城楼上,一共有八千人驻防,其他的人,都被李严分派去了其他城门,虽然刘争等人这几天一直都只关注这一扇城门,可难保不是疑兵之计,其他几个城门,多少还是需要派遣数百人马驻守的。
至少有几百人驻守的话,一旦发现了敌军,还能暂时抵御一二,拖延一下时间,等到支援,要是完全不派人看守,一旦出现敌军,说不定溃散,就是从那几个城门开始的。
八千兵马驻守城门,在刘争的兵马开始攻城的时候,一切应对办法,早在几天前,李严就已经想出来了,大量防守器具,都被摆放在城楼上。
各种稻草,火油,防云梯的绳索,滚木等等。
不过李严准备的再完备,也完全没有想到,刘争这边,居然架出了投石机这种武器。
这让李严准备的那些防守器具,一时间都没有用武之地,刘争的人,根本不利用云梯登城,而是利用投石机和箭雨,进行战场上的火力压制,然后掩护城下的步兵,利用冲城锤进行强攻城门。
虽然城下的城门早就让李严利用巨石封死,可一旦城门破碎,刘争的人,搬开巨石,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意识到这场防守战不好打之后,李严本以为可以不损伤兵马,就将在和襄阳城给镇守下来,可是见到了城下的敌军正在破城,李严也只能硬着头皮,让手下的人,冒着性命危险,上去利用火油阻扰刘争军的破城。
同时命令一些射手反击,不求杀死刘争的人,只求阻挠一些敌军投石机和箭雨的袭击,让防守的将士,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击。
只不过这样一来,城楼上时不时的就有士兵阵亡,被箭矢射中,被投石机投射上来的巨大木材砸中等等。
第一轮的进攻,很快就在城楼上的严防死守之下过去。
城楼还没有破开,倒不是刘争的人打不开,而是这襄阳城的防御实在太强,加之现在又是夜幕降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天空之中只留下一片彩霞,再过个几分钟的时间,天色就要完全黑下来,那个时候攻城也没有意义,反倒是不利于刘争这边的人马。
不过城楼虽然没有打下来,城楼上的守军却是损失了不少,加上这种围城的惶恐,只会继续增加,城中很多守军都清楚襄阳城很难守住。
明日如果刘争继续攻城,只怕这城池,多半是守不住的,这种惶恐的情绪,将会继续增加。蔓延到整个襄阳城,到时候城中肯定会出现逃兵,甚至百姓出逃的情况,刘争就是故意让这种惶恐的情绪蔓延,这样只会让城中的士卒军心不稳。
有利于刘争继续攻打襄阳城。
现在这些守军,还能如此顽强的镇守襄阳,一来是觉得刘争的人马,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打破襄阳城,二来也是他们相信可以依靠援军,只需要等几日的功夫,就能够等到长沙郡的援军,到时候就不需要害怕刘争这些人了。
而刘争就是知道了他们心中的想法,故意将战斗的时间,拖延到第五天,因为按照刘争的推测,第五天就是长沙的援军到达的日子。
如果第五天,长沙的援军还没有出现,而襄阳这边的情况又越发焦急,只会让城中的守军变得更加害怕。
一夜无话,刘争在傍晚时刻,收了兵马之后,就让自己的人开始休息,统计了一下战损之后,刘争才发现,这激烈的一战,死伤不过两千多人。
虽然攻城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是多是以投石机和射手进行射击,冲城的步兵不过三四千人,并且是在死伤一部分之后,开始继续送上去,所以只死伤了两千多人也算正常。、
想必,守城的一方,也损失在一千人左右,甚至不到一千人,不过对守城一方打击最大的应该还是刘争这种攻城的办法,让他们防守起来,十分吃力。
不计死伤的话,还能拖延一段时间,这一晚,城楼上的李严,彻夜未眠。
一想到,明日可能城下的进攻,更加凶猛,他就根本睡不着,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防守,不过支撑他的是,马上就可以到来的长沙郡援军。
只要他继续坚持一两日,相信长沙郡的援军就会到来,到时候他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他强行打起精神,让自己继续在这里防守。
第二日,刘争没有继续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先前的进攻,第一是试探性的进行攻城演练,第二也是要给城中的守军一些厉害瞧瞧,告诉他们,刘争是有实力攻城的。给他们造成一些恐慌。
他真正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根本就不急着进攻,但是刘争也没有闲着,让太史慈调派手下的人马,每隔半个时辰就进行一轮佯攻,不用发起冲锋,就是吹吹号角,带个几千人,到城外走一趟。
让城中的守军别闲着,打击他们的精神,让他们时刻保持在高度紧张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