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小的就给你讲解讲解,其实不只是这里的客栈都是这样,在京城的任何一家客栈都是离烟馆妓院很近的,一些达官贵族或是进京赶考的举子都有招妓宿娼的习惯,吸食大烟另算。”
国治听完之后是勃然大怒,道:“岂有此理,天子脚下尽有如此的现象,国家焉能不衰。”
店主有些无奈的道:“国家税收沉重,我们的生意也是不好做啊,只有如此才能招揽顾客,以此来满足顾客的更多的要求。”
“好啦,你先回去吧。”国治进入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店主在离去之时有些埋怨的道:“这都些什么人啊?”国治进入房间之后坐于案桌之前,从行李箱中拿出笔墨纸砚,就当前形势写下一篇文章《就当前形势,变法势在必行》,完笔之后落下,看来国治是支持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的,从国治的眼中看到了国家强盛的曙光。
第二天,国治打听到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的府邸,亲自去梁府拜访。国治走到梁府的大门之前,上前去敲了敲大门,看门的是梁府的一个下人。下人道:“你是什么人?找我家老爷何事?”
“在下何国治,有要事面见梁大人,还请通报一声,劳烦了。”
“我家老爷刚好有事出去了,你还是先回去吧,”下人正要关上大门,国治硬是推开大门,急问道:“你家老爷何时回府?”
“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我家老爷事务繁忙。”
“嗯,还请劳烦通报一下,就说在下住在城东的天一客栈等他。”
“好吧,小的已经知道了。”可是这个下人还是关上了大门。国治退后几步仰望这府门,许久才缓缓的离去。
下朝之后,康有为邀请梁启超到康府叙话。进入府中之后,康有为坐于厅堂之下,梁启超坐于一旁。康有为问道:“卓如啊,为师要你去查这个何国治之事,查清楚了。”
“先生,关于何国治之事学生已经查清楚了。何国治四川人,生于官宦之家,家资丰厚,然而这个何家的二少爷从小行侠仗义,师从于少林,其武学功底深厚,后进京赶考中榜为前三甲进士之列,但是他厌倦官场退于庙堂在成都创办了少林拳馆,其门下弟子众多。他的父亲在朝中是功绩累累,很受先皇显皇帝(咸丰)的器重,在军机处任职,此人很会做官,虽已退隐在朝中乃有势力。”
“好,为师有一种隐隐的感觉,这个何国治要来京城,如果真如为师的所愿,何国治来京城之后请告知为师,为师看过此人的文章,很有见地,为师想和此人见上一面。”
“好,学生知道了。”
“卓如,你就留在府中与为师共进晚餐吧,这是你师娘亲手为你准备。”
梁启超起身行礼,道:“学生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
之后,梁启超回到自己的府邸,换下官服,坐了下来松了一口气,叫来下人问道:“梁生,在本府外出的这几天可有没有人登门造访啊。”
“回禀老爷,今天早上倒是有一个,恐这人是来买官职被小的打发出去了,”梁生站于堂中如实的回答了梁启超的问话。梁生作为一个下人,也深知自家老爷的为人,现今正是变革的关键时刻,可不要让其他的官员就此的抓住了老爷的把柄,对于那些想通过钱财买官或求得在朝中的职位的等闲之辈统统的拒而不睬。其实这等小事也不必向他老爷回禀的,既然他老爷今天问起了此事也就只有如实的回答了。
“那么此人有没有通报他的姓名啊,”尽管如此也不能排除此人也就是他要找的人。虽然梁启超并不对此事抱有多大的希望但是还是要问问心里才放心,所以对于此事还是要细心不为过。
梁生站于堂下沉思了很久,道:“他说他叫什么国治。”
梁启超立即站立而起急问道:“他是不是叫何国治?”
“是,是,就是此人。”
梁启超顿时一惊,伸出指头,道:“梁生,你啊!险些坏了本府的大事,真不知道说你什么为好,”对于此可以看出何国治在于他的心里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对此才做出如此的反应。此时的梁生觉得很是委屈,小声埋怨道:“你又没有告诉小的要留意此人。”这确是是梁生疏忽大意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何国治他来京城了,于是问道:“他有没有说他住在何处?”
“城东东郊的天一客栈。”
第二天一早,梁启超急忙的出门,火急火燎的来到康有为府邸,急忙的道:“先生,先生,何国治他来京城了。”
“他在哪儿,”康有为急忙的走上前问道。
“城东东郊的天一客栈。” 康有为这才缓下急切的心情,不慌不忙的进入后房换上一身便装,与梁启超一起出门,赶往城东东郊的天一客栈与国治会面。国治见得二人敲门而入,随后站起身来,道:“不知二位是... ...?”
梁启超走上前来,道:“在下梁启超,这位是在下的授业恩师康有为康先生。”
国治笑面相迎,道:“原来是康先生、梁先生,二位先生请坐。”
康有为坐下之后仔细的打量着国治,而后缓缓的道:“你就是何国治吧。”
“正是在下,”国治随后相对而坐。国治坐下之后,康有为望着国治,很是面善,含笑着道:“国治,据在下所知你的父亲在朝中任过高官并深受先皇的恩宠,有加之你属于状元及第,以你的才华本可以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的,但是不知为何退居庙堂之外生于江湖之中呢?”
“让二位见笑了,在下本无心做官,也不想攀什么关系依附在我的父亲之下,生于江湖如同闲云野鹤般率性所为倒不失去本真。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是支离破碎,百姓深受战火之苦,在此危难之际在下只有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我们的百姓尽一些绵薄之力。”
“你写的文章有为已经拜读,很有见地,正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么对于当前之势你可有什么真知灼见呢?”
国治站立而起,走到案桌之前拿起自己所写的文章《就当前之势 变法势在必行》,并将这篇文章递于康有为,道:“这里有在下对于国际、民生及其军事等诸多方面所提出的见解,变法为什么变?怎么变?如何变需结合于一个国家的国情及其政治背景。”
康有为仔细的看了这篇文章之后,将此文章递于旁边的梁启超,道:“博古论今,气势磅礴,仔细读起来令人有一种汹涌澎湃之感。好,这篇文章能否借在下一用?”梁启超坐于旁边连忙的点了点头,赞叹道:“恩师把在下所有表达的都说出来了,希望你们这些有志之士涌于朝廷,为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尽一些力。”
国治很是爽快的答应下来,道:“先生要用尽管拿去。”
康有为、梁启超站立而起,行礼道:“多有打搅,就此告辞。”
国治站立而起,将康有为、梁启超二人送至到楼下。康有为转身道:“国治送到此,告辞了。”
“二位好走。”
没过几天,国治的这篇文章登上了《中外纪闻》。康有为拿出这两份报纸去了皇帝的御书房,面见光绪皇帝。康有为奉诏进入光绪皇帝的御书房是三跪九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光绪皇帝坐于案桌之前,道:“康卿平身。”又命贴身太监搬来凳子,道:“赐座。”
康有为坐下之后,道:“谢皇上赐座。”
此时的光绪皇帝正在批阅奏章,见康有为坐下之后放下手中的御笔,道:“康卿此次来见朕所为何事?”
“臣这里有两篇文章,还请皇上御览,”康有为再次跪下将手中的报纸双手捧上。光绪皇帝命身边的贴身太监走下接过康有为手中的报纸放于皇帝身前的案桌之上。光绪皇帝拿起这两份报纸看了很久,随后道:“此人博古通今,怀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两篇文章出自于何人之手?”
“川人何国治,其父何杰豪是原军机大臣。”
“他的父亲朕早有耳闻,很有才华,颇受先皇的器重,大清有如此之才华的人乃大清之福也,有此等贤臣辅政我大清的复兴有望了。朕来问你,此人可是在京城。”
“在,此人就在京城等候皇上奉诏。”
“传何国治快来见朕,”贴身太监接过皇帝手中的圣旨奔出御书房。但是在于宫门口被太监总管李莲英拦下了。李莲英将皇帝的贴身太监带进慈宁宫,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寝宫。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见慈禧太后坐于凤榻之上,跪下道:“奴才叩见老佛爷,老佛爷吉祥。”
“小安子,皇上最近见了些什么人?”
“禀老佛爷,皇上最近见面最多也就是康有为,商议变法事要。”
慈禧打量小安子的身上,道:“嗯,皇上叫你去宣什么人?你身上携带皇上的圣旨,哀家倒是想要看看。”
贴身太监掏出皇上的圣旨将此呈上,慈禧太后命太监总管接过皇帝的圣旨,将其打开看了一会儿又转到贴身太监的手中,道:“你去宣旨吧。”
贴身太监站起压弯腰,道:“奴才告退。”贴身太监这才退出慈宁宫,奔出宫外。
太监总管李莲英此时正在想,“皇上这是要干什么?”慈禧太后望着站于旁边的李莲英,道:“小李子,你在想什么呢?”
李莲英一惊,跪下道:“一些王公大臣请旨诛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奴才跪请老佛爷垂帘听政。”
“皇上还年轻,做起事情难免会有些冲动。好了,今天安排什么戏?”
“大闹天宫。”
“好,随哀家去观戏吧。”慈禧太后站立而起,一手搭在李莲英的手腕之上走出慈宁宫。走出之时,慈禧太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孙猴子本领通天吧,不管他有多大的本领也是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