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李家的兴衰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李柱说道:“天下尽知,我李家叔父李善长,自从滁州跟随太祖皇帝朱元璋以来,建功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大元帅郭子兴虽然对于朱元璋十分器重,还将养女马氏下嫁于他,后来却因为流言对他心存疑虑,暗中剥夺了他的军权,若无我叔父从中调解斡旋,只怕朱元璋早已冤死于屠刀之下,又何来如今的大明天下?”

“后来朱元璋称吴王,任命叔父为右相国,叔父殚精竭虑,为朱元璋招揽天下贤才,又再三斟酌改革元制的弊端,为朱元璋广积钱粮,发展国力,为他将来能够击败张士诚、陈友谅这样的强敌,一统天下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朱元璋称帝,叔父不但为其研究确定了六部官制,更监修《元史》,主持编写了《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甚至于封赏诸王,爵奖功臣,事无巨细,朱元璋都要与叔父商议决定。”

“到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之时,朱元璋以我叔父之功劳,任为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子孙世袭。当年被封为国公者,仅有徐达和我叔父等六人,我叔父位居首位,朱元璋更是将我叔父比作汉时萧何,足见对我叔父的褒奖与倚重。”

叶枫和张胖子听了这些话,不禁暗暗点头,李善长作为开国功勋,为建立大明王朝所立下的那些汗马功劳,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了。

李柱接着说道:“我父亲李存义,自从在朱元璋称吴王之时,随兄投入麾下之后,也是屡立奇功,做事兢兢业业,因其行事谨慎,颇得朱元璋信赖,到了洪武七年的时候,更是官拜太仆寺丞,我的两位兄长李伸和李祐也都被封为郡官。”

“及至此时,我李家在朝中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举足轻重,朝中百官莫不以我叔父马首是瞻,我李家的权势一时无两。”

说到这里,他满脸都是骄傲之色,双目之中光芒闪动,似乎也在回忆着当年李家的无限风光。

“然而当时我却并不想倚靠着李家的权势,就此谋个一官半职,像我那两位兄长一样,后半生从此过上舒服安逸的生活。我想要凭着自己的本事,建功立业,开创自己的一番天地,只有这样,才能堵住那些议论我只是凭着父荫的悠悠众口,也能改变我作为庶出身份,在李家中被人瞧不起的地位。”

“太祖皇帝崇尚武功,大明王朝也是以武力建国,于是积累军功便成了想要晋升最佳的选择。于是从小饱读诗书的我,从此弃文习武,后来更是用了化名,隐姓埋名进入了军中,远赴边关去为国征战。殊不知,这个决定后来却居然无意中救了我自己的命。”

李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当时我叔父虽然权势滔天,可是朝中依然有一些不肯低头攀附,反而与其针锋相对的人,比如刘基刘伯温便是其中一个。他与叔父在政见上常常会有矛盾,两人时常在大殿之上当着太祖皇帝的面争论不休,甚

至于恶语相向。”

“为了对付和制衡刘基的权力,在洪武六年,叔父当时已经因病辞职在家,于是他向太祖皇帝推荐了胡惟庸担任右丞相一职,想不到,这一决定竟然最终成为了我李家的转折。”

“这胡惟庸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宁国知县,不过为人极为精明,做事颇有才干,加上为人十分圆滑,攀交上我叔父之后,投其所好,很是得到我叔父的赏识,于是在朱元璋称吴王时期,便推荐他成为了太常少卿,进入了政坛的中心。”

“到了后来,他利用他的才干和精明,很得朱元璋的欢心,到了洪武十年的时候,便成为了左丞相,为百官之首。”

“这期间,刘基因为畏惧胡惟庸与李家联合的势力的缘故,托病辞职回归故里,胡惟庸奉了圣命派人前去探视,这之后,刘基便忽然暴毙身亡了。天下间都传说这是胡惟庸收买了去探视的太医,下毒所致。可是真相究竟如何,又有谁知道呢?”

“刘基死后,胡惟庸更无顾忌,行事也愈发的大胆起来,同时也加强了与我李家之间的交往,想要引为他用。然而此时,我叔父已经渐渐看出了他的野心,而刘基之死更令叔父心中感到甚为不安,于是对于胡惟庸也就有了戒心。”

“胡惟庸眼见如此,于是便开始对我父亲下手。他多方笼络示好,我父亲又是一个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老好人,加上当时胡惟庸权势日甚,我父亲不敢得罪,于是两家的关系便越来越紧密了起来。后来胡惟庸更是将他哥哥的女儿嫁与我兄长李祐为妻,两家结为亲家,自此我父亲便被强行绑上了胡惟庸的战车之上。”

“当时胡惟庸多行不轨,其所行多有不法,不过以他当时的权势在朝中可以说是一手遮天,无人敢捋其虎须,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时日一久,太祖皇帝还是偶有所闻,隐约有了见责之意,胡惟庸心中恐惧,便开始有了异心。”

“他秘密勾连各地武官,暗中培植势力,以为谋反之用。又暗中联系了元朝旧人封绩,去联络北元势力,企图令其发兵引为外援。其后他又令我父亲前去劝说我叔父的支持。”

“我叔父当时严词拒绝了胡惟庸的招揽,不过因为谋反乃是诛灭九族的重罪,为了保住李家上下,叔父隐瞒了此事,并未上奏。而且还劝告我父亲,千万不要卷入其中,一旦事败,其祸必定会殃及池鱼。从此我父亲对于胡惟庸也是阳奉阴违,既不敢明里得罪,也不敢过于介入他的阴谋。”

“果然,到了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还没来得及发动,就被人告发,阴谋败露,全家尽皆被诛杀殆尽。我父亲与胡惟庸是亲属,也难免受到了此案株连,却因为我叔父的关系,得以免死,被罢黜安置在了崇明。”

“胡惟庸虽然事败被诛杀,可是此案的风波却远远还没有结束。到了洪武二十一年,大将军蓝玉率军远征北元,

在沙漠之中擒获了当年为胡惟庸联络北元势力的封绩。因为封绩的供词当中涉及到了我父亲,蓝玉不敢擅专,便将此事告知了我叔父。”

“我叔父深知此事一旦上奏,必定会株连李家满门,为了保住李家上下,叔父不得不暗中放走了封绩,隐瞒了此事,并未上奏太祖皇帝。”

“谁知道到了洪武二十三年,封绩竟然再度被擒获,他供出了所有的一切。太祖皇帝朱元璋闻之大怒,下令彻查所有与胡惟庸一案相关的人员,无论地位高低,一律严惩。”

“此案株连蔓引,前后被牵涉诛杀的,一共有三万余人,当真是血流成河,人神俱惊。连我叔父在内,被诛杀的一共有一公二十一侯,我李家满门上下,连同我父亲和兄长在内,全都被杀掉了,唯有我表兄李祺因为是驸马的缘故,被流放免死。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李家还有一个人没有被诛杀,那就是当年改名换姓,远在边关军中的我!”

说起当年的惨案,李柱忍不住情绪激动,一双严重满含热泪,全身簌簌而抖。

虽然是多年之前的事情了,不过在叶枫和张胖子听来,却依旧觉得惊心动魄,震撼不已。

当年的胡惟庸一案,其诛杀的人数之多,对朝廷的震动之大,都是大明开国以来所最为骇人听闻的。

在此案之后,太祖皇帝朱元璋便废除了丞相一职,改为内阁与六部共同理事,而分别向皇帝负责。皇权,被空前的加强了。

这么一桩陈年的谋反逆案,竟然改变了整个朝局和官制,其影响之大足可以想见了。

叶枫定了定神,才又开口对李柱问道:“当年既然你侥幸逃过了一劫,却又是怎么千里迢迢的来到了这乌斯藏地来的?”

李柱深深的呼吸了几下,平定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才又接着讲述下去:“当年闻知这惨案的消息,我立时便想要赶回京城去,纵然我无法去为我父亲,我兄长,还有李家所有被无辜诛杀的人们收尸,哪怕在他们的坟头上祭奠一番,痛哭一场,也是好的。”

“可是当我回到京城的时候,却发现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当时每天都有因为胡惟庸案被株连牵涉的人全家被抓,刑场上每天都有大批的人被砍下脑袋,京中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宾客盈门的达官贵人的府邸,好些个都已经被杀得空了。整个京城里都是血雨腥风,愁云惨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根本无法打听到我李家族人的葬身之所,更是连自己的处境也非常的危险了。我不得不离开了京城,于是我便决定去江浦寻找被流放到那里的表兄李祺。只要找到他,必定可以打听到我李家全族被杀后埋葬的地点。”

李柱这时眼中射出了一种仇恨凄绝的眼神,冷笑道:“只是我没有想到,我到了江浦之后,却见到了人性中最为丑陋的一面!”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万相之王 修罗武神 人族镇守使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长津湖开始 星汉灿烂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我有一剑
相关推荐:一剑长安八戒恋晴空都市妙手医尊血幕鸣荒野王座巅峰时刻三国之老师在此枯骨大帝以妻之名万道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