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的配乐已经做完了,因为之前不知道黄欣还有卜朽这条关系,所以也没有想到让他来做配乐,不过听陈可心话里的意思还是挺满意的。
只不过,配乐只是电影的一小部分,作为有美国资本投资、并且制作成本高达4000万美元的电影的导演,陈可心的压力显然很大根据2003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江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香江内地合拍片享受国产片同等待遇,香江电影可以从内地融资,这吸引了包括他在内的很多香江导演进入内地“北漂”。
当时华夏已经进入大片时代,从2002年的《英雄》全球获得将近2亿美元票房开始,大制作、大投资、大导演、大明星组成的国产电影,迅速占领了大陆的电影荧幕,《十面埋伏》、《无极》等电影都取得了过亿的票房。一时之间,古装武侠题材的大片被认为是最能够取得高回报的电影类型,而这也成为内地与香江合拍片的最热题材。
陈可心压力很大,首先就体现在他选择执导的电影上,他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写实题材电影,而选择迎合潮流拍古装大片。
他拍大片是因为没得选,他从香江回到内地北漂,进入新的市场,考虑的不是想拍什么,而是能拍什么,在能拍的范围内,尽量去找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刚刚,陈可心还开玩笑似的说:“刚来内地拍片那会,想拍个一千万的电影都没有人投资,现在却有很多人拿着一个亿两个亿排队请他拍大片。”
《投名状》是陈可心第一部古装大片,他压力很大的同时,也确实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最直接的体现在于他从看中文剧本有些困难,到看剧本和普通话都很顺畅。
“但这种努力更像是孤军奋战,投资、发行、审核都是我要面对的困难。在一个新环境里,很多东西我根本无法控制。比如拍戏时要经历的水土不服,我说的不是饮食和生理方面的。我说的是作为一个导演要去和当地人反复沟通和了解……导演作为一个个体,和市场互动需要时间。”陈可心端起茶杯又放下,放下又端起,反复几次,也没喝。
在香江拍戏多年,他能够迅速找到默契的合作伙伴,但是到了内地,突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和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他很长时间都无法应对。
“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拍摄那场千军万马的戏,由于开镜前剧本被推翻,这场戏在没有剧本的情形下,我需要对五六百人进行调度,这和我在好莱坞面对的情形完全不同,现今的内地电影工业,还达不到每个人各司其职,快速完成拍摄的阶段。
几百人都在等着我说下一步做什么,但短时间内我哪能给出答案。我拍古装武侠大片也是新手上路,就跟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我和我的动作指导程小东是第一次合作,小东他无法理解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效果,导致我们两个都处在痛苦的沟通和拉锯战中,直到阳中(李联杰,金庸取的)进组后从中调和。”陈可心说起拍摄《投名状》时的事宜。
这个时候,黄欣拍了拍陈可心的肩膀,扭头笑着对卜朽道:“矛盾、纠缠、不确定性,差点压垮了他,他竟然还患上了急性焦虑症,几乎是逃一样的跑回了香江!他跟我说想逃离京城,心里已经对内地有些恐惧!”
对于好友的揶揄,陈可心只是笑笑,对卜朽道:“老黄当时和我说,全剧组谁都能走,只有我陈可心不能走!所以,几天后我就乖乖回来了。”
三个人相视一眼,一起哈哈大笑。
“拍‘投名状’真挺不容易的,老陈当时和美国投资人安德鲁摩根产生分歧,从剧本到发行,那位好莱坞制片人都想要把这部电影打造成一部西方人喜欢看的武打片,但这显然不是老陈的初衷。
在发行阶段,安德鲁摩根剪辑了一个国际版本,企图说服发行公司使用这个版本。”黄欣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卜朽,问:“你知道老陈什么反应吗?他觉得自己被出卖了,还说就跟‘投名状’里的剧情一样,在自己的军营里发生了政变!”
三人又哈哈大笑。
但是,不管是陈可心还是黄欣,话里话外,都透露着陈可心拍摄《投名状》的不易,同时两人也显得忧心忡忡。
《投名状》如果成功了,口碑票房飘红,陈可心将毫无悬念的彻底在内地站稳脚跟,而且一跃成为大导演之一,但如果失败了,虽说他不至于就此被踢出内地影视圈,但想要获得内地资本和观众的认可就要晚个好几年了。
而黄欣作为这部电影的制片人兼监制,电影票房的好坏自然也跟他有干系,所以,他的压力同样不小。
笑过之后,气氛突然有些沉默,就连卜朽也是眉头微蹙。
因为了解陈可心未来事迹以及《投名状》未来票房,卜朽很不想,但事实就是这部电影虽然不仅让李联杰获得香江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而且还让陈可心荣获香江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以及宝岛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
但是,票房却扑了……典型的叫好不叫座。
不过,好歹《投名状》在奖项上颇有建树,也不算坠了陈可心的名头。
而且,前世当时国产大片从无到有的过程,伴随着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的快速发展,他们同时也在寻找合适的香江导演合作。
于是,前世2009年,陈可心和黄欣在bj创建了“我们制作”工作室,同年,“我们制作”和保利博纳共同组建“人人电影”,其目标是三年内拍15部电影,总票房要达到20亿元!
《十月围城》是“人人电影”的第一部戏,陈可心和黄欣共同担任监制。这部电影是保利博纳当时最大的项目,陈可心和于冬都很努力促成拍摄,后者四处筹集电影的资金。
但是,这部在陈可心和于冬关于预算超支的争吵下,拿到了2.9亿内地票房,并拿下不少奖项的电影,是“人人电影”的第一部电影,同样也是最后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