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陉庭的事情既然已经安排妥当,接下来操练士卒的重任自然由高渠弥一力承担。
而郑忽则需要借着此时的空闲时间再访赵氏。
至于原因嘛,很简单。
长葛民众至翼而郑忽不在的这几天,赵氏为郑忽提供的帮助甚多。
可以说是既出钱又出力。
长葛青壮这几日的粮草是赵氏提供的,营帐是在赵氏的帮助下安扎的。
俗话说恩不可不报,仇亦不可不报。
赵氏明显的示好之举,郑忽也不能寒了人家的心不是!
况且此次长葛青壮至翼,翼城之中伸出援助之手的也就赵氏一家而已。
其他的世卿家族,也就呵呵了!
郑忽上门拜访的时候礼物没少送,一到关键时刻,全特么装聋作哑,一群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只进不出!
就这一点来说,历史上曲沃灭翼之后,曲沃世卿除赵氏之外团灭不是没有道理的。
若是有朝一日,郑忽制晋国之政,也绝对不会将这群只知贪图享乐的蠹虫留下。
命人装了整整二十余车的粮草,郑忽这才带着陈戎、季二人前往赵氏。
这几日赵氏提供了十余车的粮草,郑忽现在粮草又不缺,自然不会让其吃亏。
多出来的权当是谢礼了。
就人家的这份心意,也值多出来的这十车粮草。
而且郑忽此番前去,还有求于人。
说起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郑忽伐陉庭之后,便需要立刻赶往齐国迎娶文姜。
迎娶之时,需要有人为郑忽接引宾客和赞礼,也就是充当郑忽的傧相。
讲道理,高渠弥足以担此之任,但问题是拿下陉庭之后,需要有人坐镇,高渠弥实在走不开。
其他人如邓荒也是世卿出身不假,但他是蔡国公室旁枝,不足以凸现郑忽的身份地位。
思来想去,郑忽觉得赵氏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来,赵氏虽为晋臣,然赢姓乃是千年望族,伯益之后。
更别谈赵氏此时乃是法理上的嬴姓大宗,嬴秦虽然立国了不假,但在周初之时,嬴秦一脉因为混的不怎么如意,只能托庇于赵氏,将嬴姓大宗的地位拱手相让(嬴秦是蜚廉长子恶来之后,嬴赵是蜚廉幼子季胜之后)。
所以,论及声望地位,休说是高渠弥、邓荒这样的世卿,就是翼城中其他的世卿也难以望其项背。
也就翼城中的怀姓九宗堪堪能与其比较一二。
二来嘛,赵氏如此示好,郑忽怎么也得回报一下不是!
这种在齐国君臣面前极好的露脸机会,对赵氏来说可不常见。
赵氏此时的处境并不是太好,虽为嬴姓大宗,却没有如嬴秦那般立国,也没有如后来大国卿士的那般风光。
而是龟缩在晋国这个已经沦为二流的国家里挣扎求存。
处境可谓凄惨!
未过多久,郑忽一行已经抵达赵氏宅院。
接到消息的赵公明再次亲自出门相迎。
虽没有郑忽初至赵氏时阖族上下立于侧门的景象,但亦算是极为隆重。
毕竟一家家主亲自相迎本就是重礼,其他的族人总不能每天都无所事事的等待迎接宾客吧!
“再次劳烦赵司寇亲迎,忽惭愧!”郑忽笑着拱手作揖道。
“不敢称劳,世子客气!”赵公明回礼道。
之后,郑忽又一一与其他几位赵氏族人见礼。
“世子是何意也?”一番客套之后,赵公明指着郑忽身后的粮车,揣着明白装糊涂道。
“承蒙赵司寇不弃,于吾离晋之时,予吾民粮秣以供养之,忽虽不肖,亦不敢忘司寇大德,且不闻乡人曰乎,报德以德,司寇以大德惠我,我不敢不以德报之,还望司寇莫要推辞才是!”
“世子之民自至翼,是世子之德厚也,不然何以至此?外臣不过出些微末之力而已,当不得世子大礼,愿世子更虑之!”
赵公明的姿态摆的是相当之低,此时郑忽已经是晋国的大行人了,名义上是他的下属,而他却仍然以外臣自居,不敢有丝毫的凌驾之意。
“赵司寇过谦了,司寇所谓之末力,实于我有大德也,《诗》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我非只报为司寇之德,愿与赵氏永结同好也!”
话说到这个地步,赵公明只能借驴下坡,再不收下,就有些不识好歹了。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
“承蒙世子厚爱,外臣代赵氏阖族谨谢之!”
“司寇客气!”
“世子请!”
……
再入赵氏正堂时,郑忽已经与赵氏族人聊的火热,毕竟彼此之间已经算是熟人,郑忽此次又是亲来为赵氏送粮,赵氏族人自然对郑忽更加热情。
落座,侍女奉上汤水之后,郑忽又与众人聊了一会,这才切入正题。
“吾有一事欲请赵司寇相助,不知赵司寇可有空暇?”
什么空暇不空暇,这只是客气的问法。
“世子有事但讲无妨,外臣定当竭尽全力!”
赵公明虽然态度鲜明的表示愿意帮忙,却没把话说满。
“吾与齐侯爱女婚期定于仲夏之中,然吾至翼,未有傧相,贸然往迎,恐见笑于诸侯,不知赵司寇可有暇随吾至齐亲往迎之!”
此言一出,在场的赵氏族人皆是喜形于色,这可是一个露脸的好机会。
虽说齐国距离晋国,距离赵氏极远,但在齐国君臣面前露露脸,多结交一些人脉并不是坏事。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能与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确实是一件稳赚不赔的生意。
况且,在这种情况下,充当郑忽的傧相,那是有大德于郑国。
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
赵公明闻言,先惊后喜而后忧。
沉默了片刻,才道:“世子厚爱,外臣谨谢之,然外臣老矣,车马奔波辛劳,实恐精力不济,一旦累及世子大事,外臣万死难赎矣!”
“若世子不弃,外臣请以子夙为世子傧相,不知世子意下如何?”
什么精力不济,纯粹是借口,郑忽估计赵公明这老狐狸想要借此机会磨练磨练赵夙,顺便让其长长见识,多结交一些朋友是真。
当然了,或许还有让其子增进与自己之间情谊的想法,郑忽心说。
郑忽这还真不是自恋,事实上,赵公明还真就是这么想的,其他的也和郑忽估计的大体不差。
从长葛民众至翼时开始,敏锐的赵公明就更加笃定郑忽绝非池中之物的想法。
施德不厚,民岂会归之?
不得君心,民岂能由郑至翼?
有鉴于此,在翼城世卿没有人向郑忽示好的情况下,赵公明首先向郑忽示好。
得来的回报确实也是丰厚的,郑忽不仅尽予其粮,而且又附赠了十车当做报答。
这还不算,郑忽又给了赵氏一次难得的露脸机会。
若是年轻个十来岁,赵公明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答应郑忽。
但现在,他要为家族考虑!
对于赵公明的提议,郑忽也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赵夙的年龄虽然比郑忽略小,但是行动举止自有一番气度,确实也是个不错的人选。
“既如此,那便依司寇之言!”
郑忽的应允也让赵公明在心内松了一口气。
这个建议严格来说确实有些非礼,赵公明心内唯恐郑忽不答应。
如此一来,赵氏非但什么都得不到,还会恶了郑忽。
还好郑忽看起来并不为意,这让赵公明如释重负。
“外臣再谢世子厚爱之德!”
“赵司寇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