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领旨出征
孙权派出精锐水军“甲士万人”,“远规夷州”。在当时三国时期,相当于一场中等规模战役用兵,但是这“甲士万人”的海军,可以征服当时中国周边任何国家。
张昭见孙权高度关注夷州,意图转移孙权对夷州的关注,出列上前道:“陛下,州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仙山及仙药,止此州不返。平东大将军,伏波大将军,你们至州可要仔细寻访神山与仙药。如能访得神山,取得仙药,则圣上万岁,百姓万幸矣!”
卫温,诸葛直应道:“谨遵阁老教导。”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
《三国志》在记载这一段历史时,刻意回避夷州,对夷州方面的事情完全避而不谈。反而写上了这一段使后人把日本与州混为一谈的话。其实三国时期,是倭国女王卑弥乎当政时期。在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之后,日本女王卑弥乎立即遣使来朝见中国皇帝,(此时日本的海船小,只能走循朝鲜半岛的沿海线来中国,必须经过辽东半岛。)中国皇帝赐与女王铜镜百面,至今仍然被日本视为国宝珍藏。
《三国志》记载了这一段历史。
所以三国时期中国对日本是很熟悉的,史书《三国志》是不可能把日本与州相混的。
遥远的州,应该是檀香山。
陆逊对卫温,诸葛直严肃地说道:“平东大将军,伏波大将军,我军此去,如能取胜,切记皇上懿旨,要生擒水公主面圣,必须是生擒,不可加害于她。”
大虎公主大声对卫温诸葛直说道:“我就是要好好看看这水公主是什么模样,她要是少了一根头发,我可不依!”
卫温,诸葛直拱手说道:“谨记大都督与公主指示。”
孙权兴致颇好,点头说道:“既然大都督与公主如此在意这个水公主,你们二人在押解水公主时,善待她一些就是。”
卫温,诸葛直拱手说道:“末将遵旨。”
全琮正色对卫温诸葛直说道:“陛下仁爱之心,下此仁慈懿旨,两位将军可要以仁心认真体会哟。”
卫温,诸葛直拱手说道:“末将不敢忘记。”
陆逊又说道:“水公主在夷州,口杯颇佳,也算是一位仁人。二位取夷州时,当有宽仁之心,以体现圣上之仁德。”
卫温,诸葛直拱手说道:“大都督教导的是。”
孙权笑道:“哈哈,你们俩个,一口一个仁字,仁过来仁过去的干什么?不就是提醒卫温诸葛直取夷州时,要军士少杀伤吗?二位将军记住就是。”
卫温,诸葛直拱手说道:“至尊皇上陛下,大都督,卫将军,末将记下了。此次出征夷州,要仁,要仁,仁。”
(《三国演义》中,孙权之妹孙尚香名:孙仁。)
陆逊,全琮看看孙权,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并没有对孙权起到任何提醒作用,相顾失望地摇头。
卫温上前禀道:“至尊皇上陛下,末将现在可以行使平东将军的职责,下达军令么?”
孙权点头说道:“好,朕正想听听平东第一令是什么。”
卫温下令道:“传令官听令。”
传令官道:“下官在。”
卫温命令道:“传令即时起,全部港口封港。所有船只,只许进港,不许出港。如有违反者,以违抗军令论处。”
传令官道:“得令。”
传令官下朝传令。
传令官大声传令:“平东大将军卫温有令,即时起,全部港口封港。所有船只,只许进港,不许出港。如有违反者,以违抗军令论处。”
孙权点头赞许,对陆逊,全琮笑问道:“两位老师,对你们学生的第一令以为如何?”
陆逊说道:“至尊皇帝陛下,此令下的时机最佳,可在百官散朝前封锁港口。在消息泄露之前,就切断消息传出渠道,使夷州无法得知大军压境之军情。”
全琮补充说道:“封锁消息,攻其不备,加分胜算。”
孙权对自己的决策十分满意,笑道:“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哈哈。好!退朝。”
退朝路上。
卫温与诸葛直意气风发地走着。
全琮看着卫温与诸葛直,对陆逊说道:“大都督,他们俩个会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吗?”
陆逊点头说道:“无论如何,他们都将名留青史。”
“二位将军请留步。”
卫温与诸葛直回头看。
臭妹公主,大虎公主,小虎公主三位公主站在面前。
卫温,诸葛直连忙拱手道:“三位公主,有何指教?末将无不从命。”
大虎公主说道:“二位将军,当大军凯旋之日,我们三个可要第一个到港口迎接二位将军。”
卫温,诸葛直受宠若惊地说道:“不敢,不敢。不敢有劳三位公主大驾。”
臭妹公主认真地说道:“我们要的可是一个活蹦乱跳的水公主。”
卫温,诸葛直说道:“当然!当然!”
小虎公主严肃地说道:“不论你们如何功高盖世,水公主如果少了一根头发,我们三个定取你俩首级!”
卫温,诸葛直说道:“一定!一定!”
三位公主扬长而去。
卫温,诸葛直相视愕然。
孙尚香,即孙权之妹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只有到截江夺阿斗为止。孙尚香后来的历史,却被史书避而不谈。但《三国志》与其他的史书谈到孙尚香都记载着孙尚香“才捷刚猛,有诸兄风”的评价。我们从孙尚香在截江夺阿斗以前的表现,是看不出孙尚香是如何“才捷刚猛,有诸兄风”的。
“诸兄”者,横扫江东六郡的小霸王孙策,与独霸江南的东吴皇帝孙权也。所以我们认为孙尚香在截江夺阿斗之后应该有一番史书避而不谈的轰轰烈烈的大作为。
卫温诸葛直,《三国志》详细记载了这两位海军统帅“远规夷州”的全过程,直至最后被“下狱诛”。
但是我们查遍了史书,始终无法看到这两位名垂青史的中国第一代海军统帅的个人资料,(我们还查了与他们同姓的,如诸葛瑾,诸葛恪之类的传记)对于他们的个人身世,父母,生辰等,均无法考据,均属于史书避而不谈之类。
我们初步认为,当时史书对有关夷州的人和事,都采取避而不谈。
为什么会对夷州(古台湾)避而不谈呢?
我们估计因为当时战乱,而台湾是绝佳的避乱的世外桃源。如果这个避乱的世外桃源被人们所知,将会导致大量人口流失到夷州。
在三国时期,全国人口大量减少。当时非常重视强本弱末,对于人口流向夷州,应该是在特别防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