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帝国开国大典之日,从凌晨开始,皇家禁卫师的战士,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守备部队的战士,一起在大同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护网络。因为张准嘱咐不要打扰到百姓的生活,所以一切安保行动都是在隐秘中进行的。给百姓唯一的印象就是,巡城的警察和守备部队比往常多了一些而已。可是在他们没有看到的地方,比如大同的几个制高点,华夏帝国陆军部队的精准射手与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已经进入了射击阵地,开始布控。装扮成小贩,行人的情报部门的特工也用看似平淡的眼神打量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光这些,在城中一些隐秘的临界院落中,停放了一些装甲车。在特殊情况下,张准和华夏帝国的高官们可以乘坐它们离开。在这个时代,除了华夏帝国自己的武器,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它。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大同城墙上时,一阵阵高昂的音乐从大同城中的原华夏社办公院落传了出来。身着华夏传统服饰的禁卫师官兵,组成的庞大队伍,从办公区中走了出来。围观的百姓看到这么多威武精神的小伙子走出来,纷纷叫好。特别是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纷纷捂着嘴巴,低声说着什么。年轻的小伙子也都羡慕的看着他们。在华夏社,一人当兵,全家享福。不光是有各种补助,就算是战死,战士的家属也能得到一大笔补偿。虽然说,钱不能代替人,可这免除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
在战士们走出来之后,张准带领着华夏帝国未来的各位大员也从办公区走了出来。看到张准穿着的冕服和头上的冕冠,百姓们纷纷高呼万岁,然后纷纷跪倒。张准无奈的看着跪倒一地的百姓,有些尴尬。按照他的想法,穿一件正式的衣服就好,反正主持仪式的又不是他,而是文天祥和郭守敬。他只要带头进行祭天和一些礼仪就可以了,文天祥和郭守敬自然不可能答应。按照他们的说法,张准当皇帝是顺应天命,华夏帝国是秉承天意,在仪式上不能有一丝马虎。
所以今天,张准也打扮的格外骚包。头顶冕冠,身穿冕服,腰系佩绶,脚踏赤舄。其中冕冠是汉服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华夏最重要的冠式,始于周代,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其实就是一个平顶的帽子,前后垂有冕旒,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张准现在头上戴的这玩意,肯定是十二道。张准以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始皇帝带着冕冠的画像,今天他自己带上,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重,头发还有点痒,让他忍不住想挠挠。只不过看到目光如剑的文天祥和郭守敬,只得干笑两声作罢。
冕服就比较复杂了,光是穿戴的就有玄衣、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就是所谓的十二纹章。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子。张准都没见过这玩意,肯定也不会穿这么复杂的衣服。这还是文天祥和郭守敬指挥,禁卫师的战士们动手,忙活了半天这才穿上。
至于赤舄就是厚底的红色鞋子,张准穿着它,就像是踩着高跟鞋。张准穿上之后,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怪不得电视上的皇帝都是要人扶着的。要是没人扶着,估计就该跌倒了,反正他现在是这样的感觉。当然,让张准被人扶着参加开国和登基大典,他自然是不答应的。所以,他不顾大家的反对,直接用刀子把厚鞋底砍掉,这才舒坦。左右冕服都是垂地的,没人看见,所以文天祥他们也就妥协了。
张准站在那,身后的汗水不断的冒出,冕服都快汗湿了。可看到跪倒一地的百姓,他还是停了下来,然后大声喊道:“所有人都起来,我在华夏社时就曾说过,不得跪拜任何人,除非是祖先。就算是我,也当不得大家的跪拜。有人说,跪拜便是臣服,就是忠诚。可真的如此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一个不是接受了如山如海一般的跪拜,万岁估计也听了无数遍吧。可结果呢?还不是化作了灰,他们的帝业随时间流逝了。
今天华夏帝国就要成立了,我张准也要登基了,可我不想成为孤家寡人。也不想像以前的皇帝一样,接受万民的跪拜和万岁。因为你们,我,我身后的大臣们都是一样的人。可能我们的分工不同,对整个华夏帝国做出的贡献不同,所以身份有高低。可归根到底,我们都是一样的华夏族人。”
张准看着百姓们,有些老大同人,知道张准的脾气和华夏社的老规矩,本来也在犹豫到底跪拜不跪拜。只不过今天来了很多各地的仕子和其他地方的新华夏社人,这些人没有接触过新思想,看见一身冕服的张准,下意识的就跪下了。这样一来,老大同人也只能跪下,听到张准这么说,他们自觉的站了起来。与以往不同,当他们与一个即将登基的皇帝一起站立在这一片土地上,互相平视的时候,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主人的感觉油然而生。
就像是被掀起的浪潮,大同主干道两边的百姓或被人群裹挟,或出于从众心理,纷纷都站了起来。袁合论几人也在人群中,当他们看到张准身后,衣着华丽的大臣们,听到人群中热烈的呼喊声,心中不由得想到:大丈夫生当如是。生在这世界变革之时,就应当博个万户侯。
张准随着禁卫师的官兵和百官,从大同城南门而出,走到了专门为典礼而建造的高台边。先由礼部尚书文天祥登上了高台,进行祀天神、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的典礼,其中还追尊了张准的四代祖先。
文天祥祭祀,总的意思就是带张准向老天报告,张准打了天下,现在想成立华夏帝国了,希望上天恩赐,保佑风调雨顺,人口平安。当然,这是张准的想象,他实在是听不懂如同天书一般的文言文,即使他在华夏社时空已久。更让张准忍俊不禁的是,他老爹竟然也被追封了一个什么太上皇。要是让现代时空,正在淮城大小公园以棋会友的张准爹知道,肯定得吓晕过去。张准祖上倒数十几代,最大的一个官,也就是民x国时期的一个警察局长。
随后代表中书省的苏升,代表枢密院的张一水,代表都察院的魏征,代表大法院的张法,代表大检察院的张检,代表内务院的张二水,这几人携手将乘有代表皇帝奉天承运的金册,和代表国家行政权利的宝玺的托盘,亲手交给张准。张准从这一刻,正式的成为华夏帝国的皇帝,同时他从几千年的华夏法理上,掌握了华夏帝国的所有权利。
值得一说的是,宝玺是什么?天子所佩的印章曰玺,臣下所佩的印章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特别是传说中带有神秘意味的传国玉玺,更是代表了华夏传承一系。只不过现在传国玉玺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张准也不在乎这些,直接让文天祥等人重新安排制作就是了。
宝玺不止一枚,大小24枚。分别是“华夏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华夏嗣天子宝”、檀香木“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钤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不同的场合要使用不同的宝玺,比如“讨罪安民之宝”,制度规定其“以张征伐″,皇帝派军队征伐叛乱时,用此宝。
张准看着一托盘的宝玺脑袋都快炸了,这么多的种类,什么时候用什么宝玺,他怎么能记得清。他是用血脉系统买了一些生物制剂服用,要比一般人健康聪慧的多,可这太复杂了。不过没办法,这是文天祥一力要求的。这宝玺在秦汉的时候称玉玺,数量也不过八枚。直到唐朝武则天称帝时,则独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玺,将八玺改为九玺。而到了北宋增至十二宝,南宋则是十七宝。反正是一代总要比一代多,如今华夏社雄霸一方,将来张准的作为也定然比所有的皇帝都要大,干脆加到了24枚。张准心中实则无语,这又不是玩牌,难道还要比点数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