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波离问佛说,如果提婆达多罪重不可救,为什么经中说,如果有人皈依三宝,就不会堕落到三恶道中,这又是什么意思。佛说,提婆达多因为皈依了三宝,虽然他入阿鼻地狱,他受的苦还是很轻微的,他也能够得到暂时的休息。就像人在山林的旷野中,在恐怖的地方,如果因为念佛的功德,恐怖就会除灭。所以皈依三宝能够得到救护是不虚妄的。优波离问,佛法僧三宝在四谛中,是什么谛所摄。在二十二根中,是什么根所摄。在十八界中是,什么界所摄。在十二入中,是什么入所摄。在五阴中,是什么阴所摄。佛说,佛法僧三宝在四谛中是所有的谛所摄,(四谛,苦、集、灭、道)。道谛少入。在根中,是三根所摄,是未知、已知、无知根所摄。在十八界所摄中,意界、意识界、法界所摄。在十二入中,是意入、法入所摄。在五阴(色受想行识)中,是无漏五阴所摄。佛宝,在四谛中,道谛少入。法宝,在四谛中,灭谛少入。僧宝,在四谛中,道谛少入。佛宝,在二十二根中,是无知根所摄。法宝,是灭谛无为,不是根所摄。僧宝,在二十二根中,三无漏根所摄。佛宝,在十八界中,意界、意识界,法界少入。在十二入中,在意入、法入少入。在五阴中,无漏五阴少入。法宝(佛说的法),在十八界中(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法界少入。在十二入中,法入少入。法宝不是五阴摄。(五阴,色受想行识)。阴是有为的法,而法宝是无为的法。僧宝,在十八界中,意界,意识界,在法界少入。在十二入中,意中入,在法入中少入。在五阴中,在无漏五阴少入。优波离问佛说,世尊,皈依佛,是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还是皈依三世诸佛。佛说,皈依是皈依三世诸佛。因为佛就是佛法僧,所以皈依一个佛就是皈依三世诸佛。因为佛是一样没有不同的。优波离问,世尊,如果说皈依三世诸佛,但是为什么有的诸天人会说,我是皈依迦叶佛的弟子,我是皈依拘留孙佛的弟子,像七佛之中,各各都有众生称是他们的弟子,因为这个因缘,是不是我们应该皈依一个佛。而不是说皈依三世诸佛。佛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比如在毗沙门经中有说,毗沙门王皈依三宝,皈依过去、现在、未来佛。这个经文的意思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皈依三世诸佛。优波离问,如果是这样,那么诸天人各各说他们是某一个佛的弟子,这又怎么样解释。佛说,诸天的说法怎么能够成为定意。有些诸天他们各各喜欢称自己是一个佛的皈依弟子,他们也皈依了三世诸佛,他们只是在一个佛的地方得到修证。优波离问,什么地方皈依,名皈依佛。佛说,皈依于语言,让自己的心回转一切智慧,修行无为是自己的功德。优波离问佛,是皈依佛的色身还是皈依佛的法身。佛说,是皈依佛的法身,不是皈依佛的色身。不要以色身说是佛。优波离问,如果佛的色身不是佛,那么众生为什么有出佛身血而得到逆罪。佛说,因为色身是法身的器,是法身所依的地方,如果众生害佛的色身,那么就会得到逆罪,但是不要以色身说是佛。优波离问,皈依法,在什么地方皈依,名皈依法。佛说,皈依于语言,回转自己的心,断自己的欲。无欲的尽处就是涅,就是皈依法。优波离问佛说,是皈依自己身无欲的尽处,还是皈依他身无欲的尽处。佛说,皈依自己身无欲的尽处。皈依他身无欲的尽处,是皈依法。优波离问佛说,如果皈依僧,什么地方皈依。佛说,皈依于语言,回转皈依良善的福田,声闻修行无为的功德,就是皈依僧。优波离问佛说,是皈依世俗的僧人,还是皈依第一意谛的僧人。如果说是皈依第一意谛的僧人,那么佛和提波利说受三皈依,就不应该说未来有僧,应该皈依第一意谛僧,常常在世间。佛说,因为第一意谛僧是从俗世僧人中出来。佛说,未来有僧,你们应该皈依,又你们要尊重俗世谛的僧,所以佛这样说。佛在大众中自己说一切法,佛是众中第一。就像从乳中可以出酪,从酪中可以出酥,从酥中出了醍醐。醍醐是它们中最胜最妙的东西。佛说,佛弟子也是这样。众僧在众生中是无上的福田,僧人在一切九十六种众生中,他们是最尊最上没有人可以比的福田,所以说未来有僧,你们应该皈依,这个不伤正法的意。优波离问,佛也是法,法也是法,僧也是法,都是一法,有什么差别。佛说,虽然都是一法,但是以意来说它有差别。从三宝来说,佛是无师自己获得大智慧,以及无师修学而得到一切功德,这是佛宝。佛没有苦集灭道是无为法,是法宝。声闻是随师修学和自己修学得到功德和智慧,名僧宝。以法而言,法是无师无学的法,(法是真实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法相),是名佛宝。没有苦集灭道是无为的法,是非学非无学的法,是法宝。声闻修行无学的法,是僧宝。从根上来说,佛是无知根,(根上没有分别执着的法)。法宝不是根的法。僧是三无漏根。从苦集灭道的四谛上来说,佛是道谛少入,法宝是灭谛,僧宝是道谛少入。从沙门的果来说,佛是沙门,法是沙门想得到的果,僧是沙门,法宝是沙门的果。从婆罗门来说,佛是婆罗门,法是婆罗门的果,僧是婆罗门,法宝是婆罗门的果。从梵行来说,佛是梵行,法宝是梵行的果,僧是梵行,法宝是梵行的果。以因果来说,佛是因,法宝是果,僧是因,法宝是果。从道果上来说,佛是道,法宝是果,僧是道,法宝是果。佛以法为导师,佛从法中生。佛依法而住。优波离问,佛如果是以法为师,为什么在皈依三宝中不以先皈依法为初。佛说,法虽然是佛的师,而法没有佛不能弘扬,这就是所谓道有人才得以弘扬,所以说要以佛皈依在先。(先说皈依佛,再说皈依法,皈依僧佛)。这时候,优波离又对佛说,如果众生受三皈依戒的时候,先说了皈依法宝,然后再说皈依佛宝,这个三皈依成就吗。佛说,如果这个人本来就不知道应该次第而说,他不会得到罪,可以成就三皈依。如果这个人知道应该次第先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故意说颠倒,这个人就得到罪,三皈依也不能成就。优波离问,如果有人作三皈依,只是称了皈依佛,皈依法,没有说皈依僧,他的三皈依可以成就吗。如果他只是说了皈依法,皈依僧,没有说皈依佛,这个皈依成就吗。佛说,不能成就三皈依。优波离问佛,如果众生没有受持三皈依,可以成就五戒吗,如果众生没有三皈依可以成就八斋戒吗,如果众生没有三皈依,可以成就十戒吗,如果不说四羯摩,可以得到具足戒吗。佛说,一切不可得到。如果众生要受五戒,应该先受三皈依,三皈依以后才能够得到戒,得到五戒名,是要使得前人认识这个五戒,就像说了四羯磨以后,才可以得到具足戒。所以说,四依、四堕、十三僧残者,只是为了知道而说。众生受了三皈依,说不杀的戒,这时候才得到戒。所以说受持一戒,也可以受持五戒。如果众生可以受持一戒,然后受持五戒,因为五戒的势力分相著入,因为众生自己的本意誓愿受持五戒。众生受持了五戒后,然后得到戒,众生于自己说受持三皈依后,得到五戒。这是正意。优波离问佛说,如果众生要受持八斋戒,受持十戒,如果众生以前做过三皈依,做了优婆塞,如果再受五戒、八斋戒、十戒,他们还要再作三皈依吗。佛说,不用再受三皈依。优波离问佛说,一切戒,以先受持三皈依,如果众生不是先受持三皈依,自己直接说四羯磨,那么他能得到戒吗。佛说,受五戒,八斋戒,十戒,只要受三皈依,就可以得到戒。如果众生要受具足戒,要以自己直接说四羯磨,才能得到具足戒,不是看三皈依。佛说,凡是具足戒的众生,他的功德是很深重的,他不要以多因缘多力量,没有任何理由就可以得到。三皈依、十僧、白四羯磨后得到。五戒、八戒、十戒功德力少,所以只要受三皈依,即可以得到戒,不需要多缘多力量。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