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浪沙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今天更不了,发一篇历史文章吧。

它的价值,应该远远大于一篇网文章节。

喜欢的同学,可以仔细看下。会发现书本上的历史,未必就是真的。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建成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他施行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推行郡县制,修水利,拓交通;逐匈奴,伐南越,并开启了长城、阿房宫、郦山墓、直道等一系列旷世工程……

读史每到此,不能不佩服始皇帝旺盛的精力和他膨胀的欲望。也疑问,难道不懂征战连年后,应该安抚民心和修养生息?

这个问题很复杂,古往今来有不少论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应该是这样。秦人以耕战立国,整个国家就是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吞掉六国后,虽然四海之内再无对手,但战时的精神和机制却刹不住车。比方说酷刑徭役,南征北战,国内几无屯兵……导致它在高速运转中走向毁灭。

在修墓与求仙中矛盾的始皇帝,开始了自己的天下巡游。十二年间五次出游,祭祖先,封禅告天,刻石记功。

今天根据秦陵出土铜车马仿制的始皇帝车驾,行动颠簸异常,演员呆上面根本坚持不了五分钟。再联想一下古道的平坦状况,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巡游并不是一件美差,始皇帝性格倔强,坚忍异常。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出函谷,过洛阳,经过阳武县博浪沙,即今天的河南原阳,突然遭遇了刺客的狙击。

秦代历史专家马元材先生曾亲临考察,在《博浪沙考察记》中说道:

“……每疑所谓博浪沙者,必为深山大泽,茂林曲涧之地,可以薮匿逋逃……及亲莅兹土,始知除荒沙一大堆之外,殆全为无草木、无山涧溪谷之一大平原,牛羊散其间,可数而知也……盖博浪乃当日一地名,其地必多风沙……大概探知始皇东游,必经由此道,故与仓海力士预伏于此。

“又至天幸,始皇车马过此时适风沙大起,故遂乘此于风沙中狙击之。此种风沙起时,往往弥漫空中,白昼如夜,对面不辨景物。正惟其狙击系在风沙之中,故观察不确,致有误中副车之事。亦惟其系在风沙之中,故虽狙击未中,亦无法能从万人载道之内,将主犯明白认出。及至大索十日之时,则张良等已去之远矣。”

这种说法已成定论,为各方采用。然而,我却大有疑惑。

《史记》上记载:良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这个叙述遗漏了几个关键点。一是客有几人?二是如何狙击?三是为何误中副车?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距离司马迁成书的年代并不久远。狙击始皇帝是大事件,也是反秦号角的强音,他不至于要对这件事情遮遮掩掩。秦始皇之前被荆柯、高渐离行刺,后来又兰池遇刺,记录都要比这一回详尽得多。

司马迁应该很容易得到行刺的详情,为什么没有大书特书?只一个可能,举动虽然意义重大,过程却不惊心动魄,而且很难造成严重后果。同之前秦始皇死里逃生不可同日而语,有点小儿科。

在《秦始皇本纪》中,对此只寥寥数语带过: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也就是说,被骚扰了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结合上下文以及古文的简洁习惯,我判断客只有一人,即沧海力士。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掉脑袋的,乱哄哄一堆人特容易泄密。原先我猜测,是否使用了投石车?也可以基本排除。因为投石车的目标太大,容易暴露发现,仅仅两个人并不好操纵。

但张良怀一腔悲愤,豁出了性命不要,仅仅只为骚扰一下吗?朝皇帝吐一口唾沫只怕都会诛九族,何况发射一枚土制的“飞毛腿”导弹!他一定是经过了详细的计划和演练,觉得有可能成功才这样做。

我一直想知道,大铁椎击中了副车侧面还是顶部?两千多年前的博浪沙,难道也一马平川吗?

博浪沙,顾名思义,意味着大风沙。如果刺客混杂在欢迎人群中,平地飞起一椎,然后借风沙而遁,可能性有多大呢?

皇帝出行,先派人勘察道路,排除险情。在行进中,“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执角弓,违者射之,乘高窥瞰者亦射之。”

秦始皇车驾的前后左右,都被属车、副车环卫;车队周围布满了车、步、骑等武装警卫。

平地飞起一椎,绕过车警、骑警、步警,可以利用空隙而发。但要绕过副车,就不那么容易了。

铁椎也即铁锤,《史记》中录有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令朱亥用40斤铁椎击杀晋鄙,夺取军权的故事。但沧海力士所用铁椎非比非常,重达一百二十斤。

秦汉时一斤基本上为250克,也就是现在的半斤。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30公斤,也就是六十斤。

六十斤重的大铁椎,应该是非常可信的。轻一点杀伤力有限,再重一点的话未必就抡得动了。一罐充满的液化气钢瓶也就五六十斤,大家不妨抡抡看,我估计顶多能把它扔出2、3米。

沧海同学非比常人,六十斤重的大铁锥他到底能丢出多远?

铁锥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忽略空气阻力,飞行距离只与初速度及初始角度有关,即s= 2vvsinacosa/g。算出当初始轨迹同水平面的夹角a等于45度时,可以达到最远飞行距离。

而物体由静止达到一定初速度,只与作用在其上的“功”有关,由动能公式e=1/2mvv进行换算,可知s=4esinacosa/mg。即在达到相同动能情况下,铁锥的飞行距离和质量呈反比关系。

现代运动中,有两项和“飞椎”非常相似,那便是掷链球和投铅球。

链球的英语词意即铁锤,起源于中世纪,苏格兰矿工在劳动之余用带木柄的铁锤掷远,后来逐渐在英国流行。这,完全就是“飞椎”嘛!后来为了便于投掷,将木柄改为钢链。由最初采用原地直接投,逐渐改进为旋转投。男子链球重7.26公斤,现在的世界记录是86.74米。

沧海同学天赋异禀,是个大力士。假设他达到了世界顶级高手的水准,由飞行距离和物体质量呈反比的关系,我们计算出六十斤重的链球应该可以投出86.74/30*7.26=21米。

实际上,会要差一点。因为要使物体达到相同的动能和势能,随着重量增加,肢体运动的难度会加大。

二十一米的距离,完全能以此刺杀秦始皇!

且慢,一则那时冶炼技术造不出如此坚韧的“钢链”。关键时刻,“吧嗒”一声掉链子的事情是不能做滴!

二则张良很难异想天开,超前发明“链球”。像“飞锤”、“流星锤”等武器,也是隔了很多年代才出现。

三则沧海同学虽然浑身都是力气,却没经过专门训练,一不小心转晕找不着北可就危险了。

而链球不经过旋转达到极高初速度,根本掷不远,如下面要提到的铅球。

链球不好使,就改投铅球吧。

现在男子铅球重量也是7.26公斤,世界记录是23.06米。如果沧海同学用掷铅球的方式,把六十斤重的大铁椎在平地能掷多远呢?

换算一下就知道,大概不到6米。

问题是,秦始皇能让苦大仇深的六国人民群众靠近到六米以内吗?

更何况,他周围环绕着近两米高的副车。要想铁椎绕过副车,也就是说把副车置于铁椎的飞行抛物线下方,沧海同学还要进一步拉近他和秦始皇主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要贴着副车展开行动。

这,基本上不可能了!

以张良那样思维精细的人,冒如此大险,决不会只为出口气,吓得皇帝出一身冷汗。

他应该早考虑到皇帝出行要清道,闲人靠近不了,而且警卫环侍,副车遮挡。最后依然采取行动,就说明“飞椎”方案具备非常大的可行性。

我判断,名震千古的大铁椎一定是从上空击落,而不是平地飞起。

从上空击落,椎就有了更远的飞行距离,同时具备了更大的杀伤力势能。

从上空击落,才能从容地饶开副车,隐蔽自己。否则,拎一个大铁疙瘩傻楞楞站在路旁,是很危险滴!那东西一看就是凶器!

但是根据现在的考察,博浪沙一带虽然风沙大点,却无丘陵、山脉。

山脉的消失,需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但谁能担保,两千多年前博浪沙不存在丘陵?

现在开封城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城池,最下面的则属于唐代。

高大城池尚且陷入地层十多米,何况暴露在外的数十米高山丘?它们很快被沙化或者夷平,消失在岁月风尘中了。

两千多年前,张良和沧海力士在博浪沙的山丘之上,做出了足以影响后世的惊天一击。只可惜不知被风沙干扰,还是数学不精没计算好抛物线落点,功亏一篑。

但这种方法冒的风险不小,收效却微。毕竟操作难度太大了,属于不太明智的举动。不容易砸中目标,就算砸中了,因为被车盖阻挡,砸击位置不同,也未必能造成多大伤害。

所以,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略写了这件事情,觉得不足为道。

而张良在之后的秦末风云中,再无此类举动。从一个热血冲动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军师,更多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万相之王 星汉灿烂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人族镇守使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陆地键仙 从长津湖开始 从木叶开始逃亡
相关推荐:穿越七零小媳妇戮生绝星途之影后驾到都市龙血御尊婷泓恋之新界吞噬诸天舌尖上的九零年代捉鬼极品大妖王至尊大刁民姐姐有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