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雷虎本身的超绝武力,单单他此时执掌江东六郡的身份和实力,说话分量自然不同以往。
起码,提到对待士族的手段时,宋缺以往还能以便宜岳丈的身份说道一二,现在却是没有那份底气了,这就是实力带来的威势。
宋缺陷入良久沉默,显然心中有事难以决断。
能叫天刀如此犹豫之事,显然跟岭南宋阀密切相关。
眼下的南方局势,已经容不得岭南宋阀再超然下去,要么被吴国公领地彻底排挤出去,要么就只能主动并入吴国公领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如今两家乃是极为亲近的姻亲关系,暂时还没到那份上,只是随着时间流逝,以后如何就难说了。
显然,宋缺心中有数才会纠结。
主要还是他乃是门阀阀主心态,对于便宜女婿对待士族的手段不是很认同,也就仅此而已。
眼下暂时无事,可等雷虎彻底消化了江东六郡后,岭南的归属必须确定,不然就算有姻亲关系也不成。
宋缺显然心中有数,这不沉吟许久突然开口:“让岭南并入江东六郡的体系如何?”
雷虎没有矫情,笑道:“岳丈应该知晓,小婿对于治下之官民,都是有要求的,就怕宋阀族人不愿适应!”
“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不想适应的话那就按规矩办事吧!”
宋缺面无表情开口:“只是希望你不要刻意针对才好,毕竟宋阀族人大多习惯了门阀做派!”
“这个倒是无所谓,有规章制度约束,又有足够的监察力量!”
雷虎淡然道:“要是如此种种都无法做到将人纳入体系的话,那就只能说一句不欢迎了!”
“好!”
宋缺点头笑道:“就该这么霸气!”
雷虎但笑不语,这是原则问题没得商量好吧。
“阿虎,你什么时候派人接管岭南?”
宋缺倒是雷厉风行,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便立刻开始了执行。
“先不急于一时!”
雷虎摇头道:“小婿会先派部分官员前往岭南,岳丈也可派来部分精英过来适应小婿的规矩,等这天下秩序彻底崩溃再合并不迟!”
见宋缺面露不解,他笑着解释道:“此时合并,太打眼了!”
确实打眼!
本来他成为江东六郡之主,就已经叫所有势力高层都红眼了。
此时要是再合并岭南的话,整个南方也就那些穷乡僻壤之地还没纳入掌控,雷虎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南方之王了。
真要是如此张扬,指不定刚刚决定第三次远征高句丽的杨广,都会收回决定刻意针对南方的统一势力。
倒不是雷虎怕了,而是不想北方的门阀势力联合在一起。
此时的杨广还有那么点号召力,起码他手里的雄厚兵力不是作假的。
宋缺立刻领会,对于便宜女婿雷虎的决定还是相当满意的。
都到了这时候了,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没有被眼下大好局势迷惑,有前途!
两位大佬做出了决定,很快国公府便秘密派遣一只上百人规模的军政联席代表前往岭南,而岭南山城方面也有上百宋阀精英子弟秘密前来国公府效力。
中间没有遇到丝毫阻碍,国公府雷虎一家独大,岭南山城也没有哪位宋阀族老反对两家合并。
南方形势已经彻底明朗,这时候不趁吴国公雷虎还在消化新得领地的时候加入,等以后雷虎的实力彻底成型,岭南宋阀再想加盟就迟了。
为了表示重视,宋缺让地剑宋智还有银须宋鲁两位宋阀核心轮流前来江东六郡坐镇,负责与吴国公府的沟通交流事宜。
这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秘,短时间内不用担心会被外人察觉。
而外界局势,确实风云变化叫人看不清楚。
首先就是第三次远征高句丽之战,以一种儿戏般的方式终结,再次以杨广失败为结尾。
隋军优势极大,又不用担心身受重伤的奕剑大师傅采林捣乱,水军大都督来护儿甚至一度杀到高句丽国都城下。
可惜,杨广再次犯了骄傲自大的毛病。
在高句丽国王表示了臣服之意后,不顾前线将领的强烈反对,生生将杀入高句丽国都城外的军队收回。
结果等威胁一除,高句丽国王立即翻脸不认人,根本就不承认之前答应的投降条件,国主更是拒绝杨广征召再次对立。
这一下,可把杨广的脸打肿了,同时也将他所剩不多的威望都消磨的干净。
当然,作为天下第一大诸侯的雷虎,却是知晓此事的一桩隐秘。
杨广之所以匆匆结束高句丽战事,如此轻易就中了招,还是感受到了来自关陇军事集团的威胁。
好象关陇军事集团有意在关中闹腾,杨广可不敢冒风险了。
可惜,高句丽国主的出尔反尔,却是把他坑惨了。
接下来,杨广在雁门郡经历了一次,绝对算不得愉快的事件,让他彻底看清了关陇军事集团的打算,同时也基本确定了他和关陇军事集团彻底决裂。
大业十一年,想要挽回颜面的杨广巡视雁门郡,结果却是被突厥数十万大军包围,然后发生了十分可笑的一幕。
还是个白身的李世民粉墨登场,以更加可笑的方式替杨广解围,将其最后一丝颜面都打击得丝毫不剩,同时也借机登上历史舞台。
“李阀和佛门,坐不住了啊!”
雷虎得到消息,立即反应过来,心中冷笑连连,对于李阀和佛门的手段相当不屑。
至于他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么?
只要脑子还不糊涂,就该知晓李世民这样的行为,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很有种踩杨广的脸出名的迹象,而以杨广那种唯我独尊的性格,竟然还能忍得下去,要不是感受到生命威胁,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李世民这样的存在?
有些事情是经不得推敲的,一旦把其中的问题看清了,就能知道某些人的心思和手段。
不过就是政治手段罢了,杨广这次栽得狠了,成全了李世民的风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