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燕国的这一掺和,赵国还真危险了,这样一来,只怕是要再给赵国点帮助,以此来再次次均衡一下秦赵双方的实力了。
“我楚国确实无力出兵,不过寡人也不能看着盟国覆亡,这样吧,寡人再以五万套兵甲换取赵国一些焦石及战马,同时寡人会派遣使节入齐,看看能不能协助赵使说服齐王牵制燕国。”
听到熊元的话,平原君赵胜不禁面色一喜,看向旁边的毛遂充满了赞赏,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返赵以后,就给毛遂在朝堂上谋个官职。
“外臣谢过楚王!”
见到事情大体上已经谈完了,熊元也没让平原君赵胜离开,而是带着赵胜直接往宫中而去,随后更是将赵施叫过来,平原君、赵施、熊元三人一起在宫中一番宴饮。
而赵胜看到这一幕更是高兴地不行,在赵胜看来楚王元的这种举动已经算是失仪了,而楚王元仍旧这样做了,这就说明了楚王对赵施的喜爱啊,如今秦赵争锋的这种局势下,楚国作为举足轻重的一方大国,楚王如此宠爱赵施,那对赵国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在楚国东郢城,赵楚两国达成协议,正在歌舞升平之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北方燕国都城,此时却非常不平静。
此时的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宫中,燕王易也就是燕武成王,燕王易死后谥号武成,这个谥号不是谁都能给的,武成代表的是赫赫战功,史书记载燕武成王在位期间,燕国继承了燕昭王、燕惠王遗志,向北及向东扩地千里,修筑了燕北长城,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可以说是燕国历代君王中,排得上名号的贤能之主。
除此以外燕王易多次寻找机会伐赵,为燕国寻找扩张之机,是位雄才大略之主,但是燕国毕竟处在北方苦寒之地,底子确实不行,而且因为燕王易得国不正,因此燕昭王千金买马骨为燕国招揽的人才大量流失,导致燕国国力下降。也因此尽管燕王易向北扩地千里,但是国力仍然疲弱,一直无力南下,占据赵、齐两国富庶之地。
“成安君!如今秦使和赵使都已在蓟城数日,成安君对秦赵之战如何看?”
说话的是燕国上卿剧辛,这是位燕昭王留下的老臣,而成安君就是公孙操,公孙操是燕国将领,封号成安君,成安君曾于燕惠王七年(公元前271年)弑杀燕惠王,并拥立如今的燕王易成为新的燕王。
这也是燕王易得国不正导致燕国人才大量流失的原因,至于剧辛本是赵人,曾在赵武灵王麾下为官,沙丘宫之变后,赵国大乱,权臣当道,剧辛受到排挤,听说燕昭王求贤若渴就赶赴了燕国,至今一直在燕国为臣。(剧辛(?—公元前243年),赵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燕国将领。在战国历史上,剧辛不是一般人物,当年在赵国也出仕过赵武灵王。剧辛是兵家的代表,著有著名的《剧子》,亦称《处子》九篇。剧辛与庞友善。闻燕昭王下诏求贤,乃由赵赴燕。)
“剧大夫,此事王上怕是早有定论,你也见到了,我燕国正在整顿大军,只怕是出征在即。”
“成安君也不知道王上要伐哪国吗?”剧辛很是疑惑的问道。
“剧大夫,此事显而易见,王上一直亲近秦国,想要借秦国之力削弱赵国,以占据赵地,开疆拓土,如今大好的机会,王上自不会轻易放过。”
“成安君!剧辛以为,此事怕是不宜轻举妄动,想来剧大夫应该也接到线报了,赵国已先后派出了苏代使齐、冯亭使韩、赵胜使魏、楚两国,再加上来我燕国的乐间,赵国这是要组织合纵啊!我燕国虽一直依靠秦国,但是毕竟与赵齐两国相邻,不能轻举妄动啊,稍有不慎,只怕是成为众矢之的啊!”
听到这里,公孙操面色一变,言语间不再是那种稳如泰山之感,而是带着点急迫说道。
“剧大夫所言有理,走,你我快快进宫,面见王上,将此事告知与王上,不可让往上轻举妄动啊!”
剧辛看着已经失去分寸的公孙操,不由得在心里暗暗思忖,这公孙操做出弑杀先王之事,还能活到现在,只怕不仅仅是有拥立王上之功,这装傻充愣的功夫也是炉火纯青,以这公孙操将近六十多岁的年纪,以及在燕国朝堂沉浮四十年的经历,剧辛可不信他连这点事都看不出来。
要真是如此,那这公孙操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那还能活到现在,而且剧辛也不相信一向颇为睿智的燕王易,会看不出来秦赵两国的局势。
“鄙臣剧辛(公孙操)参见王上!”
“免!”
“两位卿家携手而来所为何事啊?”
“禀王上!剧辛大夫刚才与鄙臣谈起秦赵之战,剧辛大夫以为,此时秦赵两国局势不明,赵国颇有组织合纵之势,我燕国不宜轻举妄动,稍有不慎站错了队,会带来大祸。”
“两位卿家所言,寡人安能不知,只是如今赵人若是胜了秦国,那么下一步,赵国绝对会将目光放在我燕国身上,到时我燕国只怕是会有灭国之祸,因此对楚韩而言,也许赵国胜利更有利,但是与我燕国而言,秦国胜利才能保我燕国不至于灭国啊!”
燕王易言语间也是颇为无奈,说到底燕国太过弱小,只能依靠大国而存在,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大祸。
正如后世所记录的,韩非曾说过“韩存非韩之力,乃诸国角力之力也。”燕国现在也是如此。
若没有诸国互相牵制,两个邻国赵国和齐国,谁都有灭燕的能力,因此,燕王也是无奈,只能希望赵国不要胜。
“只是寡人也信不过秦国,以秦王稷之心性,危急时刻很可能扔出我燕国去给秦国挡灾。”
燕王易说话间眉头就纠结在了一起,仿佛已经预见了燕国战败被迫割地甚至灭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