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五章
官职到了正四品,其实是个不上不下的位置,离着总理一省刑狱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还差了一步,离着协理六部、分管天下的侍郎,也差了那么一步。
这一步看似不远,实则宛若天堑,所谓的一念成佛,不外如是。
可是杨尚荆不一样,他的非法穿越引发了一系列不可预估的后果,也给大明的朝堂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和魏国公徐家的联姻,更仿佛一场龙卷风一般,横扫了整个大明东南的半壁江山。
所以他现在的嗓门,别说和同级别的知府比了,就是比起南京那些木雕泥塑一般的正三品右侍郎,也要大上不少,引起的关注,自然也要多上不少。
毕竟,他是外朝反阉的急先锋,也是被竖立起来的旗标式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除了自己的意愿之外,很可能还会带上整个外朝的意志。
所以,当杨尚荆鼓捣出来这么一篇半文不白、但是逻辑严密的演讲之后,原文连带着各种解读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甚至压过了浙江省闹水灾的新闻。
朝堂震动说不上,士林清议倒是真的因此热闹了不少。
据内廷的消息灵通人士说,皇帝陛下的御书房倒是又震动了一次,当然了,这和皇帝陛下兴致勃发,搂着小宫女啊、贵妃啊之类的搞个书房play没啥关系,纯粹是东西摔多了的缘故。
现在大晚上进去,除了皇帝陛下的御案旁边点着灯之外,其他的地方是漆黑一片,很有两个眼神不太好的小太监走路撞了柱子,然后扰动圣驾,被活活打死。
金秋九月,虽然大明朝经历了七月份山西、陕西二省的饥馑,也经历了八月份湖广的旱灾,也经历了八月末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九月份的江浙十四府州的水灾,整个赋税体系受到了重创,但对于外朝的诸位大佬而言,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他们似乎看见了曙光,一个从皇权**独大的政治体制之中走出来,恢复相权的曙光。
已经年老力衰,觉得自己时日无多的杨溥,整个人都精神抖擞了起来,虽然上朝下朝的时候,还是那副贴着墙角走,谨小慎微的模样,但是和他说话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一个大明朝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应有的威严。
朝气勃发。
“江浙十四府水灾,秋粮要免上一茬了,着南直隶调度粮草罢,免得饥馑一起,流民蜂拥,不好收拾局面。”杨溥看了看手中的奏疏,递给了下首的马愉,“票拟就这么写。”
马愉点点头,接过来奏疏,笔走龙蛇,旋即写就,笑着说道:“说起这水灾,那台州府黄岩县委羽山太清观的蔡老道,还真有些能耐,八月之前足足月余未有雨水下降,他登坛做法毕,便有雨水下降。”
本来他也是身体不太好,加上内廷给外朝的压力太大,虽然上面有杨溥、胡濙、张辅等一众个儿大的顶着,但是他自己的个头也不小,自然能够感受到那种泰山压顶的窒息感,结果杨尚荆这一年多的骚操作下来,他瞬间觉得自己还能再战个五十年。
坐在他对面的曹鼐听了这话,摇了摇头:“法力大抵是有一些罢,不过到底是学艺不精,一场甘霖,生生变成了水灾。”
马愉笑着摇了摇头:“有,总比没有强啊。据传言此人和杨尚荆走的颇近,似乎有些渊源,如今又展现如此法力,不如奏请陛下,封个真人如何?”
真人、大真人,是朝廷的封号,也是官方的认可,有了这个,等老蔡挂机了之后,就能在官面上说“羽化登仙”,而不是“两腿儿一登”了,然后立祠建庙,在哪位老神仙旁边给个排位或者立个全身像,就名正言顺了。
否则就算万家生佛,就算生祠一堆,那也是淫祠,卵用没有,中原王朝这么多年了,早就有了成熟的宗教玩法,没有官方承认的祠堂都是垃圾。
而马愉这话里,自然也有其他的意思在,比如给杨尚荆吃一颗定心丸,比如拉拢一下建安杨氏为首的东南士族,毕竟现在朝野之中流传的小道消息着实不少,其中一部分就是编排内阁对杨尚荆最近的动作不甚满意,打算敲打他一下的。
杨尚荆那通儿讲学的骚操作,也确实有些过线了,说是“天诛国贼”这个档次还差了很多,但是的确是一种下克上,十分的昭和,那些传言倒也有合情合理的地方。
坐在下首,已经在内阁确立了自己地位的陈循沉吟了一下,开了口:“性和兄所言甚是,既是坊间多传其灵验,又有求雨成功之实例,也算得上是能人异士了,合该请封,使天下归心。”
顿了顿,陈循的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如今江西一省,天师府依旧是一家独大,便是由天师改了正一嗣教真人,其威势却也不减,宁王……”
这话说得有些诛心,可是这就是事实,宁王和道教关系匪浅,偏偏天师府在整个南方都是潜势力极大,一旦北方出事,二者合流,大明朝堂必然震动。
略过了宁王后面的话,陈循停顿了一下,这才接着说道:“这京中虽有左正一邵以正坐镇,可终究是远水不解近渴,想要掣肘天师府,难之又难,黄岩县虽属浙东,离着江西却也不远,虽说是天师府嫡传,却是仰仗杨尚荆更多些,许其做大,便是分薄了天师府的威势。”
解决宗教问题,要么暴力碾压,要么分化掣肘,现在大明朝想要弄死整个正一派,不是不行,但是代价太大,大到无法承受,所以就要用分化拉拢的方式,分薄天师府的威望。
坐在上首的杨溥听了这话,倒是慢慢地点了点头:“新近嗣教的张元吉,民间多传其暴戾专横,如今尚未前来朝觐圣上,先行一步册封一个真人,也是对其的一番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