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日后威震欧陆的精锐部队之一,土耳其新军的成名战争虽然是1453年的拜占庭陷落战,但是更早的,在成立不久之后,土耳其新军就投入到奥斯曼土耳其对外扩张的战争当中。
土耳其新军第一次为西方人知道是在1396年,这一年雷神巴塞耶特在尼科堡击败了匈牙利波艮底联军,这时的土耳其新军规模还很小,只有2400人,投入此次战斗的数量据说有1000人,和当事双方都超过5万的参战军队相比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充其量充当了苏丹的卫队。
土耳其新军被称之为土耳其近卫军,主要就是因为这一战的渊源。
虽然在这一战当中,土耳其新军发挥出来的作用不算太大,但是此后巴塞耶特把禁卫军扩大到6000人,这些军人在他的注视下于1402年全部战死在安卡拉战役当中。这一战可以说是土耳其新军第一次全军覆没之战。
当然巴塞耶特一世也逃不掉,帖木尔那可都是骑兵。
……
16世纪末,穆拉德三世开始准许杂耍人员加入耶尼切里兵团。兵团纪律逐渐松弛。他们是不许结婚的,但到了苏里曼大帝时期,有所放宽。17世纪末最终禁止征募基督徒。
到了塞利姆二世时代,几乎成为定制,职位传子,纪律败坏。到了穆拉德三世时代,为了庆祝王子的割礼,人人皆可参军,完全丧失战斗力。
结果,兵团人数不断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而战斗力却逐渐丧失。耶尼切里蜕变为宫廷阴谋的工具,其营房则成为宫廷骚动和叛乱的策源地。1622年耶尼切里杀死苏丹奥斯曼二世,拥立患有疯病的穆斯塔法一世;1807年又勾结宫中的保守分子,推翻实施新政改革的苏丹谢利姆三世。耶尼切里实际上已成为国家进步的严重障碍。
1826年苏丹马赫穆德二世决定建立欧式新军,耶尼切里兵团于同年6月掀起叛乱。苏丹在宰相、伊斯兰教教长等官员和伊斯坦布尔市民的支持下,将耶尼切里彻底屠杀干净,然后放火烧光他们的军事训练设施和培训机构!数万耶尼切里的尸首在烈火中熊熊燃烧了3天3夜,腥臭数千里外!
曾经威震欧陆的土耳其新军最终在熊熊烈火当中,成为了历史尘埃。
………………………………………………分割线…………………………………………
除了土耳其新军之外,作为游牧民族突厥人传承的土耳其人,其骑兵部队也算得上是当其时的精锐。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开始的骑兵精锐被称之为西帕希。
西帕希,或称为斯巴克,其名来自于波斯语的“sepah“,意为“军队“。
西帕希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封建地主骑兵(也就是依赖地产维护,而不支薪的部队),其地位就相当于欧洲的骑士,不过与欧洲骑士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土地不可世袭。
他们与后起的耶尼塞里、共同构成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常备主力军队,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两大军事支柱。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早期为游牧民族,因此早自塞尔柱土耳其时代,奥斯曼人便已经采取西帕希这种采邑骑兵的军事编组与制度。
当时,奥斯曼人将所辖的国土画分为众多的采邑,并将这些采邑分封给予王公大臣与有功兵士。“迪立克“又可根据采邑收入的多寡,分为三个不同的阶级。
这些拥有“迪立克“的人,都有义务必须提供苏丹全副武装的骑兵,以为获得采邑的代价。随着奥斯曼人势力的扩张,“迪立克“制度也被推广到其新征服的领地上,而西帕希的人数也就越来越多,逐渐构成奥斯曼人的军事主力。当奥斯曼王公“闪电“巴耶塞特一世横扫小亚细亚各突厥公国时,便是依赖着这批军队。
西帕希在早期是以轻装骑兵居多,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到了15世纪时,西帕希也出现大批装备重装铠甲的重装骑兵,但这时的西帕希已逐渐没落了。随着耶尼塞里在奥斯曼帝国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采邑制度的败坏,西帕希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
特别是当支薪的耶尼塞里大肆扩编之后,在采邑制度崩坏的影响下,西帕希也越来越不可能被维持下去,于是到16世纪,西帕希便已经丧失原有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地位,而为耶尼塞里所取代了。
至17世纪时,西帕希则由封建骑兵已成为耶尼塞里的一部份了(仍为骑兵单位)。虽然,西帕希后被并入耶尼塞里,然而西帕希与耶尼塞里的结局却大不相同。当耶尼塞里被血腥地清理后,附属于耶尼塞里的西帕希却直接被改编为土耳其新式军队的骑兵部队,直到帝国崩溃为止。
在西帕希骑兵逐渐衰落的时候,第二支成名的重装骑兵部队出现。
卡普库鲁骑兵与西帕希不同,他们是苏丹亲自率领的重装铁甲骑兵部队,只对苏丹负责,其薪水也由中央发放,而西帕希骑兵则是领主骑兵,他们的薪水中央政府是不负责的,而是许以土地作为作战的报酬。
卡普库鲁由六个分队组成,所以又被称为“阿鲁博鲁克哈尔基,即六团之人的意思,其中,一,二分队被称为“乌鲁菲西扬”,三分队和四分队被称为“古里巴”,五分队被称为“西拉赫塔尔”,六分队被称为“西帕希欧古兰”。
六个分队的职责是不相同的,其中前四分队负责冲击敌人阵列的不同地方,而五、六分队,则列于苏丹的身侧,一般不会冲锋,是以静止的状态牵制敌方的运动。卡普库鲁骑兵的总指挥和耶尼塞里的总指挥名字一样,被称为“阿加”,而六个支队的指挥官都被称为“克特胡达耶里”。
卡普库鲁骑兵由于属于苏丹直属,只对苏丹负责,所以地位崇高,大部分士兵都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不过这并不容易,首先必须是穆斯林,其次是必须精通各种武器,因为选拔严格,所以在苏莱曼一世时期,整个卡普库鲁军团才6000人,他们的成员主要是中东地区的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也有库尔德人。
他们是奥斯曼军队的精锐骑兵,除了骑在马上以外,和耶尼塞里的职责相同,他们在奥斯曼军队中的数量也多于其它骑兵。在几个世纪以来,土耳其重骑兵一直是令对手闻风丧胆的兵种,也可以说是15,16世纪最强大的骑兵。
土耳其战士所使用的刀剑主要有四种:基里克马刀刀身不长,刃很宽,与伊朗的军刀相比,没有多少装饰的雕刻纹路;帕尔尤斯是一种宽刃剑,也较为朴素;辛塞尔是伊朗风格的军刀,刀身较细;最后是常见的雅塔干短剑。雅塔干是非常具有突厥特色的武器,它的剑身呈很奇特的反弧形,单边开刃,没有护手。
14世纪早期欧洲旅行者们注意到,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只有一件简陋的皮甲护身,只有诗人的作品中的部落英雄才能拥有一套闪闪发亮,足以自豪的金属胸甲、头盔、手套和胫甲,甚至,他们的战马也要披上铠甲。当然,在诗歌中,这些护具的种类和名称也和武器一样,五花八门,诸如胸甲布德鲁克,锁子甲塞博(ceber),鳞片胸甲塞夫森,圆盾卡尔卡恩,鳞片甲苏卡,头盔伊西克和图古尔卡,前臂甲柯鲁克,鳞片长胸甲皮拉亨-阿赫宁,环甲切赫和锁链盔切赫-库拉。
成熟于15世纪穆斯林头巾盔是最常见的一种土耳其头盔,圆形的尖顶盔下连缀着一圈环甲遮盖住整个面部和颈部,只露出眼睛,就像穆斯林妇女遮面用的纱巾。颈部通常是弓箭手们射击的最主要和最致命的目标,而头巾盔恰好为此提供了有效的防护
。另一种值得一提的土耳其头盔是奇恰克,它相对较小,在奥斯曼帝国中后期的骑兵部队中普遍装备,从外形看,它显然学习了16世纪德国半圆护鼻头盔和17世纪英国的龙虾尾头盔的设计思路。切赫-库拉是极简化的一种头盔,它除了保护头顶的碗状铁板,它全部由铁环编织而成。
不同于埃及马穆鲁克人和波斯萨法维人,奥斯曼土耳其人偏爱铁环和板甲混合的铠甲,这种偏好或许是长期使用混合皮革与铁片甲养成的习惯。另外,步兵和骑兵所使用的混合铠甲区别很大,针对不同部位重点防护。16世纪步兵甲已经基本被废弃,只有一种叫做卡扎甘德的步兵用覆布环甲一直存在到17世纪,它虽然外形不起眼,但重量很轻,穿着也较为舒适。
科拉津是16世纪的西帕希骑兵甲,细密的铁环将身体各部位的防护铁板连缀起来,组成一副完整的全身甲,具有典型的土耳其风格,它的名称表明它起源于欧洲。除了科拉津,环甲切赫,前臂甲柯鲁克和圆盾卡尔卡恩也是奥斯曼骑兵的标准装备,直到17世纪依然在使用。
……
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伊斯兰教的国家,奥斯曼土耳其有着几个基督教教义为主导的附庸国。
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达维亚是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三个基督教附庸国。除了当地封建王公的军队,瓦拉几亚的弗拉齐游牧民也是巴尔干附庸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虽然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但同样承担附庸义务,提供步兵和骑兵。
东摩尔达维亚的延伸部与克里米亚汗国接壤。300多年以来,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一直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忠实盟友和附庸,无护甲的鞑靼轻骑射手十分胜任袭扰敌人和开路先锋的任务。
克里米亚汗国相当贫穷,因此对战争、掠夺和战利品充满渴望,如有需要,鞑靼部落中的男性成员无不蜂拥而至,即使很多人连马匹都无力购置。鞑靼的职业军人被称为欧古兰,他们数量不多,担任米尔扎贵族军事统帅的近卫军。
除此以外,克里米亚汗还拥有20小队的骑马步兵,他们都装备火枪,从王家直属领地的村庄中招募而来。鞑靼人的弓箭颇具威力,在18世纪以前,其射程和命中率甚至在火枪之上,杀伤力也不逊色,尤其对密集的步兵队型,鞑靼射手的游击战术和箭矢威胁甚大。
在开阔的俄罗斯大草原上,鞑靼人逐水草而聚,并时常袭扰掠夺他们的邻居哥萨克人,抢劫他们的女人和孩子卖作奴隶。哥萨克人偶尔也为苏丹打仗,与使用轻型的两轮马车迁徙的鞑靼人不同,他们的马车有四个轮子,又大又重,可以首尾相连结成大车阵,置火绳枪和轻型火炮加以保护。在水上,哥萨克人的技艺也毫不逊色,乌克兰的河流就是哥萨克独木舟的天下。
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部的库尔德人是最接近帝国心脏的自治附庸。他们原先与波斯的萨法维王朝结盟,共同对付奥斯曼土耳其,但在卡尔迪兰之战(1514)谢利姆一世率军大败易斯马仪后,库尔德部落长老们转而投靠了奥斯曼帝国。
此后,帝国在此设立了专门的胡库梅特桑贾克,由世袭的贝伊负责管理,并调耶尼色里军团驻扎在中心城镇中。库尔德人骁勇彪悍,他们平时游牧,在苏丹召集时将随耶尼色里一同出征并承担重要任务。例如在1596年的一次出征中,迪亚尔巴基尔(位于今土耳其东部,库尔德区首府)的库尔德骑兵曾为奥斯曼大军殿后。
其他中东地区的附庸自治政权还有黎巴嫩的玛洛尼派基督徒和德鲁兹派穆斯林,而马穆鲁克埃及和伊拉克、阿拉伯湾沿海和厄立特里亚则处在半自治状态,在这些地方的中心城镇,都驻有耶尼色里军营,标志着奥斯曼政府的主权。
除了兵役,这些附庸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例如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和瓦拉几亚供应木材、火枪、战马、锡和绳索;库尔德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则提供了沥青、硫磺和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