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29)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握奇经》的流传时间,有可能是在三国末年。(品书¥网)!但是在马隆的《八阵总述》出现之前,《握奇经》不见史书记载。

最起码,即使是《三略》,《六韬》两本兵书的内容,同样不见《握奇经》的详细对比。

而在《汉书艺文志》当中,并没有《握奇经》的相应描述。

虽然,《握奇经》有可能是失传而被后世之人所得的孤本,但是这种可能性严格来说不大。

……

《李卫公问对》除了兵法思想之外,还有一部分内容提及到唐太宗以及李靖在对用人以及任用外族,以夷制夷方面的理解:

太宗曰:“近契丹、奚皆内属,置松漠、饶乐二都督,统于安北都护。朕用薛万彻,如何?”

靖曰:“万彻不如阿史那社尔及执失思力、契必何力,此皆番臣之知兵者也。臣尝与之言松漠、饶乐山川道路,番情逆顺,远至于西域部落十数种,历历可信。臣教之以阵法,无不点头服义。望陛下任之勿疑,若万彻,则勇而无谋,难以独任。”

太宗曰:“番人皆为卿役使!古人云,‘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势也。’卿得之矣。”

太宗曰:朕置瑶池都督以隶安西都护,蕃汉之兵,如何处置?

靖曰: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由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陛下置此都护,臣请收汉卒,处之内地,减省粮馈,兵家所谓治力之法也。但择汉吏有熟蕃情者,散守堡障,此足以经久。或遇有警,则汉卒出焉。

太宗曰:《孙子》所言治力如何?

靖曰:“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略言其概尔。善用兵者,推此三义而有六焉:以诱待来,以静待躁,以重待轻,以严待懈。以治待乱,以守待攻。反是则力有弗逮。非治力之术。安能临战哉!

太宗曰:今人习《孙子》者,但说空文,鲜克推广其义。治力之法,宜遍告诸将。

太宗曰:旧将老卒,凋零殆尽,诸军新置,不经陈敌今教以何道为要?

靖曰:臣尝教士,分为三等。必先结伍法,伍法即成。授之军校,此一等也。军校之法,以一为十,以十为百,此一等也。授之裨将,裨将乃总诸校之队聚为陈图,此一等也。大将军家此三等之教。于是大阅,稽查制度,分别奇正,誓众行罚,陛下临高观之,无施不可。

太宗曰:伍法有数家。孰者为要?

靖曰:臣案《春秋左氏传》云,先偏后伍;又《司马法》曰;五人为伍;《尉缭子》有束伍令;汉制有尺籍伍符。后世符籍以纸为之,于是失其制矣。臣酌其法,自五人变为二十五人,自二十五人而变为七十五人,此则步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之制也。舍车用骑,则二十五人当八马。此则五兵五当之制也。是则诸家兵法,惟伍法为要。小列五人,大列二十五人,参列七十五人,又五参其数,得三百七十五人。三百人为正,六十人为奇;此则百五十人分二正,而三十人分二奇。盖左右等也。穰苴所谓五人为伍,十伍为队,至今因之,此其要也。

在这一部分内容当中,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李靖希望将军事教学的内容,以国家的名义创建军校来实施,让国家能够得到更多的军事人才。

但是不知道是唐太宗出于顾虑,还是因为认为眼下创建军校的时机不合适,最终搁置李靖在这一个方面的建议。

只不过唐朝确实是不存在军校或者是类似的学府,但是唐朝却开创了一个先河,那就是武举。

武则天科举制首先是从文举开始的,选拔的都是经国治世的文才,因此文举是科举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唐代文举的科目是很多的,明经、明法(通晓法令者)、明字(通晓书法者)、明算(通晓术算者)、进士、俊士(才能俊秀者)等五十多种,后来渐渐演变为只重视明经、进士两科。

这两科最初只是试策,也就是根据经义和时务写作论文,后来逐渐转变为进士科注重诗赋,明经科注重“帖经”和“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意揭开一页,将左右两边遮住,中间只露出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应试者填充(填空)。所谓墨义,则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默写)。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以考中,而写作诗赋则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才能,所以进士科及第很难,当时流传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举制度也是她执政时期开始的。武举主要选拔将才,与文举比较,其重要性不及文举,武举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举的进士。

历史上的武举开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702年,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宋代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比如孙吴兵法(孙子、吴起)等。到了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把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术之上,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便不能参加武试。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但明代的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

清代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从制度上看,基本沿袭明末,考试程序、办法等也没有多少变化,但由于清朝统治者出身于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因此对武举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清代武官虽然仍以行伍出身为“正途”,由武举出身的次之,但武举出身者数量不断增大,在军中占有相当比例,由于封建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密,录取相对公正,因此,民间习武之风兴盛一时。

唐代的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宋代时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到了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考武试。

至清朝时,改为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异等),北宋徐徽言(文进士出身,后弃文习武。徽宗授武状元)等等。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700)“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国家网罗武备人村的重要制度。

唐代武举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完备,只能说是武举的创制时期。宋代开始,武举被纳入整个科举体系之中,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武举制度臻于规整。元代武举废止不行。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而武举虽然并不是为国家带来将领级别人员的基础,但是毫无疑问,唐朝时期的尚武风气,与武举是密不可分的。

若是没有武举,恐怕唐朝的军事作战方面的能力,还没有等到天宝年间,就会有很大程度的下滑。

……

而另外一点。那就是唐朝正式确立起大规模使用外族作为正规军的中国朝代。

当然,这一点事实上还是无奈之举。因为在隋唐交际的乱世当中,府兵制度的崩坏已经可见一斑。

在唐朝的军事作战历史当中,尤其是在唐玄宗时期,外族人所组成的部队,已经成为唐帝国几个都护府的主力部队。

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几个作为唐玄宗时期的名将出身可见一斑。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

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747年)命他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他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天宝十四年(756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哥舒翰(?-757年),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唐朝名将。

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迁左卫郎将。天宝年间与吐蕃战于苦拔海,屡破吐蕃,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王忠嗣为宰相李林甫所忌,故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玄宗以哥舒翰取代王忠嗣。朝廷对忠嗣严加审讯,打算处以极刑。哥舒翰闻知后,极言王忠嗣无罪,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王忠嗣的罪,玄宗不听,走入内宫,哥舒翰一路追随,“言词慷慨,声泪俱下”,玄宗深受感动,遂贬忠嗣为汉阳(今湖北)太守。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之兵。向石堡城发起进攻。吐蕃凭险据守,唐军进攻多日,伤亡惨重。哥舒翰大怒,限三日内破城,否则斩杀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三日后,唐军占领石堡城。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

天宝十一年(752年),进为开府仪同三司。

天宝十二年(753年)八月三十日。进封西平郡王。天宝十三年(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御史大夫。

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俘虏,后安庆绪杀安禄山,登基为帝,不久,败于唐军而逃,将哥舒翰杀害。唐代宗赠太尉,谥曰武愍。

仆固怀恩(?~765),唐朝时期铁勒人。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又与回纥关系良好,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二女与回纥和亲。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满门忠烈。平乱之后,仆固怀恩率朔方兵屯汾州。后因被宦官骆奉先陷害,举兵叛唐,不久病死,唐代宗仍为他感到可惜。

白孝德。生卒年不详,安西(今新疆库车)胡人,唐朝名将。

白孝德是龟兹王族后裔,勇猛强悍,精于骑射,尤善使两支短矛。后应征从军,因屡立战功而受提拔担任下级军官。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白孝德随军入关勤王,在蕃将仆固怀恩军中充当军吏。朝廷收复两京后,白孝德因功升任副将,隶属河北节度使李光弼麾下。

乾元二年(759年),叛军首领史思明攻打河阳,先派其骁将刘龙仙前来挑战。刘龙仙自恃武艺高强,不把唐军放在眼里,大骂李光弼。李光弼问众将谁能将刘龙仙的首级取来,众将推举白孝德,李光弼便派白孝德出战。白孝德不负众望,单枪匹马斩下刘龙仙的首级,叛军见状非常惊恐,便仓惶的败逃而去。白孝德因功升任镇西、北庭行营都知兵马使。

宝应元年(762年),由于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荔非元礼贪婪残暴,经常克扣军粮,鞭打将士,因而激起将士哗变,杀害荔非元礼,推举白孝德担任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改任鄜坊、邠宁节度使,奉命抗击侵扰唐朝的吐蕃。历任检校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封昌化郡王。大历十四年(779年),担任太子少傅。不久,白孝德逝世,追赠太子太保。

而在唐太宗时期,同样有作为名将的外族人:

执失思力:生卒年不详,突厥人,娶唐高祖李渊女九江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封安国公。执失思力原为******颉利可汗的心腹爱将,曾率兵侵略唐朝,后投降。贞观九年(635年)闰四月、十九年(645年)二月、二十年(646年)正月,执失思力领军分别在居茹川、夏州等地,大败吐谷浑军和薛延陀部,使唐北部边境从此得以安定。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二月初三,执失思力因房玄龄次子房遗爱谋反一事受到牵连,流配巂州(治今四川西昌)。龙朔(661—663年)中,复官为归州刺史,不久病卒。

阿史那社尔:(609年-655年):突厥人,唐朝初年名将。阿史那社尔是******汗国处罗可汗次子。贞观二年(628年),阿史那社尔击破西突厥汗国,自立为都布可汗。之后,他引军攻击薛延陀,战败,逃奔高昌。

贞观九年(635年),阿史那社尔因畏惧西突厥的报复,率部万人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骑卫大将军,娶唐太宗之妹衡阳公主为妻。贞观十四年(640年),阿史那社尔任行军总管,同侯君集攻灭高昌,因功被封为毕国公。其后,他又参与唐朝对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并有清廉之名。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任命其为昆丘道大总管,负责对西域的军事行动。他同契苾何力等人率领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了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

唐太宗去世后,阿史那社尔请求殉葬,被唐高宗阻止。永徽四年,官拜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655年)去世,年四十七岁,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唐高宗命人把他的坟冢修成葱山的形状,并立碑,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

契苾何力:(620-677年):铁勒族人,祖父与父亲都为可汗。契苾何力九岁那年父亲去世,贞观六年(632年),与母亲率领本部一千余人归属唐朝。贞观九年(635年),唐朝派契苾何力等人至赤水川讨伐吐谷浑。契苾何力见机行事,挑选精兵一千余名,突袭吐谷浑王帐,俘获了吐谷浑王后,并获骆驼、马、牛、羊二十余万头(只),取得重大胜利。太宗于是下诏,任命他为北门宿卫,检校屯营事,并将临洮公主嫁给他。贞观十六年(642年),契苾何力回凉州看望母亲和弟弟时,被劫持到薛延陀部,他大骂薛延陀可汗,面向东方大呼:“岂有大唐烈士受辱番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当即割下自己左耳,以示对大唐的忠心。

契苾何力回到唐朝后,先后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昆丘道行军副大总管、弓月道行军大总管。太宗亲征高丽,他为前军总管,攻城时被长矛刺中,伤势严重,太宗亲自为他敷药。唐太宗去世,契苾何力请求以身殉葬,以侍卫陵寝,被唐高宗阻止。仪凤二年(677年),契苾何力因病去世。唐高宗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并陪葬昭陵,谥曰毅。

黑齿常之:(630—689年):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人。黑齿常之早先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

龙朔元年(661年)至三年,刘仁轨率军多次击败百济军,黑齿常之遂率部降唐。不久,黑齿常之被调回国内,任左领军员外将军、洋州(治在今陕西西乡)刺史。

仪风三年(678年)正月,黑齿常之率领500兵士组成敢死队,深夜偷袭吐蕃兵营,杀死300余人,使唐军化险为夷。唐高宗闻报后,嘉赏黑齿常之之功,擢其为左武卫将军,兼检校左羽林军,充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东南)副使,并赐黄金五百两、绢五百匹。调露二年(680年)七月,黑齿常之率部击退吐蕃军,因功被擢升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并赏物四百匹。黑齿常之任职后,在该地置烽燧70余所,开屯田5000余顷,每年收粮达500余万石,军粮充足,河源防线更为牢固,成为抗御吐蕃的中坚力量。光宅元年(684年)十一月,黑齿常之作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帮助将军李孝逸击败李敬业,平定了叛乱。

垂拱二至三年,(686至687年),黑齿常之两次打败******军。永昌元年(689年)九月,周兴诬陷黑齿常之与人谋反,被捕入狱。十月初九(即公元689年11月26日),黑齿常之在狱中自缢而死。

而这些外族人的名将,在中国历史上被成为藩将。

在唐朝中期之前,这些藩将可以说在大唐军队当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甚至是在一段时间内,作为大唐帝国的边地防务,担任支柱角色。

而在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藩将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并不是被清理干净。

就好比是在唐朝末年时期的李克用,他就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藩将。

(。)

...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修罗武神 人族镇守使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子传第一序列经营一座恐怖墓场超级特种兵王重生之我是巨无霸仙逆之顺意贤相中场上帝异世元神录末世最强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