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诸子百家十二派(8)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c_t;

农家正式将中华文明奠基成为农耕文明,主要是在战国后期,秦朝,汉朝初期的事情。[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

当然,中国在之前的历史也有着比较模糊的农耕制度,而农家则是主要在这一方面提出正式的理论基点。

在农家出现之前,中国的农民已经认识到农业生产必须依赖阳光、雨水等天气和气象条件,还要有供作物生长的土地,而如何使这些自然生态条件最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这就需要人发挥体力和智慧,根据自然条件对农作物进行恰当的管理。

而农家算是系统提出这种管理方式的诸子百家:

“天-地-人”三者构成了一个三维结构,它对于农业生产缺一不可。《淮南子》中曾说:“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因群生逐长,五谷繁殖。”

“天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的生态条件,它为农作物的成长提供了光照、温度、热度和水分等条件。农业生产本身是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是四个基本的环节,而这一切都是由天体运行所显现出的时间节律决定的,所以人们只有把握“天时”,才可能把握住“农时”,天时和农时密不可分。

人们首先要通过观测和研究,掌握四季更替的节律,了解风霜雨雪发生的规律,通过制定历法等手段,做到“知时”。其次,人们要顺应天时,把握农时,在最适当的时候抓紧时间勤奋耕作,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将“天时”转化为实在的收成。

《吕氏春秋》的文章内容,关于农家部分的就认为,一年中的“天时”和“农时”是稍纵即逝的,必须牢牢把握,所以人们生活的节律也要服从于农业的季节节律。

同时,农家整理出一套比较原始的四季耕作条令:

春季是农作物的播种、萌芽季节,应做好土地规划和整治工作,确定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整修沟渠,匡正阡陌,保证用水;保护幼苗等。

夏季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应加强田间管理,驱逐野兽;锄杂草,干后烧掉,就雨水肥田;各种官吏要巡视农业生产,劝民劳作等。

秋季是农作物的收获季节,应进行秋收,搞好冬藏前的准备工作;加强水利建设,以防秋涝;官员要根据土地状况制定农业税;做好国库的收入工作等。

冬季是农闲时节,应收藏粮食,做好保管工作;为来年作准备,进行选种,维护农具等reads;。

……

在后世,记录在《汉书艺文志》的农家内容基本上已经失传,但是从《吕氏春秋》的相关记载当中,也可见一斑:

《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故当时之务,不兴土功,不作师徒,庶人不冠弁、娶妻、嫁女、享祀,不酒醴聚众,农不上闻,不敢私籍于庸,为害于时也。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然后制野禁。野禁有五: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齿年未长,不敢为园囿。量力不足,不敢渠地而耕。农不敢行贾,不敢为异事。为害于时也。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僇,缳网罝不敢出于门,罛罟不敢入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绝,为害其时也。

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共,是谓大凶。夺之以土功,是谓稽,不绝忧唯,必丧其秕。夺之以水事,是谓籥,丧以继乐,四邻来虐。夺之以兵事,是谓厉,祸因胥岁,不举铚艾。数夺民时,大饥乃来。野有寝耒,或谈或歌,旦则有昏,丧粟甚多。皆知其末,莫知其本真。

这部分内容的译文则是:

上古圣王之所以能够教导百姓,因为他们首先致力于农业reads;。使百姓从事农业,不仅仅是为了开发土地资源,而是为了重视他们的思想修养。百姓务农就会质朴,质朴就容易使用;容易使用则边境安宁,君主的地位也就尊贵。百姓务农,行为就稳重,行为稳重就少徇私谊;少徇私谊,公法就确立了,精力也就专注在农事上了。百姓务农,他们的财产就会丰厚,财产丰厚了,就不轻易迁徙,就会一辈子死守着居处,而不会有二心。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会不听从号令,不听从号令就不能守卫国土,不能与敌作战。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他们的财产就减少,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有了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乐业之心。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节,就喜爱耍小聪明,爱耍小聪明,就行为奸诈,行为奸诈就会钻法令的空子,把是当做非,把非当做是。

后稷说:“古代圣王之所以从事耕织,就是要以此作为根本的教化。”所以天子亲自率领诸侯耕种帝王的祭祀用田,大夫和士子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所以,农忙时城中见不到农民,以此用来教导百姓重视田地的生产。后妃率领后宫九嫔在郊外养蚕。在公田里采桑。所以春夏秋冬都有织麻纺丝之事,以致力于对妇女的教化。所以男子不从事纺织却有衣穿,女子不从事耕作却有饭吃,男女交换劳动成果,以繁衍生息,这是圣人定的制度。因此人们重视时令、珍惜光阴,不到年老不肯停止,不遇疾病不肯休息,不到死不肯放弃农时。上等田,一人耕作能养活九人。下等田,一人耕作可养活五人。供养的人数可以增加,不可减少。一人经营,十人靠它养活,六畜的饲养都包括在其中了。这是充分利用地力的原则。所以,农忙之时,不得兴土木,不得动员征兵,平民不得举行加冠礼及娶妻嫁女、祭祀,不得聚众请酒;农民如不向上请示,不得私自雇工替自己耕作,因为这样会妨害农时。如果不是因为避免同姓婚嫁,男子不得外出入赘,女子不得远嫁外乡,以此稳定务农的人。然后要制定田野的禁令。田野的禁令有五条:土地未经解冻开垦,不得操持秸秆,不得出粪下田;未达到成年的,不得管理园圃;劳力不够的,不得开沟拓地而耕;农夫不得经商,不得干其他的事。因为这些会妨害农时。然后要制定四季的禁令:山林中不得随时砍伐木材,湖泽地带不得随时火耕水耨,不得随时将罗网等猎具带出城门打猎,不得随时将罟网放入水渊捕鱼,在湖泽中若不是管理舟船的官员,不得任意绕泽横渡,因为这些都会妨害农时。

如果百姓不致力于农作,家畜就会灭减,那么国家就难以治理。农、工、商三业相互跨行混乱之极,这就叫做背弃了根本。违反了法则,就会使国家招致损失和破坏。凡是百姓身高七尺以上的,都分属农、工、商三个部门。农民种植庄稼,工匠制作器具,商人经营货物。若农时与农事不能统一,这就叫做“大凶”。因为土木工程而占用农时,就叫做延误农时,农民就会忧愁不断,就会没有收成。因为水利工程而占用农时,这叫做冒进;没有收成还要继续作乐,四邻敌国就会来肆虐reads;。因为战事而占用农时,这叫做凶厉。灾祸的形成是由于全年没有收成,不从事农业生产所致。屡屡侵占农时,严重的饥荒就要到来。田野上遗弃着无人使用的农具,做国君的却谈笑歌舞,夜以继日,势必损失大量的粮食。他们都只知道追求末事,而不知道以农为本这一真谛。

……

而在《管子地员》的部分关于农家的内容,很有可能就是许行以及其弟子的农家学派理论的精髓:

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

渎田悉徙,五种无不宜,其立后而手实。其木宜蚖、菕与杜、松,其草宜楚棘。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其水仓,其民强。

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其麻白,其布黄,其草宜白茅与雚,其木宜赤棠。见是土也,命之曰四施,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其水白而甘,其民寿。

黄唐,无宜也,唯宜黍秫也。宜县泽。行廧落,地润数毁,难以立邑置廧。其草宜(黍秫)与茅,其木宜櫄桑。见是土也,命之曰三施,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流徙。

斥埴,宜大菽与麦。其草宜萯、雚,其木宜杞。见是土也,命之曰再施,二七一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其泉咸,水流徙。

黑埴,宜稻麦。其草宜苹、蓨,其木宜白棠。见是土也,命之曰一施,七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徵。其水黑而苦。

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坟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于泉。陕之芳七施,七七四十九尺而至于泉。祀陕八施,七八五十六尺而至于泉。杜陵九施,七九六十三尺而至于泉。延陵十施,七十尺而至于泉。环陵十一施,七十七尺而至于泉。蔓山十二施,八十四尺而至于泉。付山十三施,九十一尺而至于泉。付山白徒十四施,九十八尺而至于泉。中陵十五施,百五尺而至于泉。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青龙之所居,庚泥,不可得泉,赤壤磝山十七施,百一十九尺而至于泉,其下清商,不可得泉。山白壤十八施,百二十六尺而至于泉,其下骈石,不可得泉。徙山十九施,百三十三尺而至于泉,其下有灰壤,不可得泉。高陵土山二十施,百四十尺而至于泉。

山之上,命之曰悬泉,其地不干,其草如茅与走,其木乃樠,凿之二尺,乃至于泉。山之上,命曰复吕,其草鱼肠与莸,其木乃柳,凿之三尺而至于泉reads;。山之上,命之曰泉英,其草蕲、白昌,其木乃杨,凿之五尺而至于泉。山之材,其草兢与蔷,其木乃格,凿之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山之侧,其草葍与蒌,其木乃品榆,凿之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

凡草土之道,各有榖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叶下于,下于苋,苋下于蒲,蒲下于苇,苇下于雚,雚下于蒌,蒌下于,下于萧,萧下于薜,薜下于萑,萑下于茅。凡彼草物,有十二衰,各有所归。

……

以上的内容很明显的说出许行在农家学说当中的相应总结。

当然,有人说《管子》是管仲所著作的。但是毫无疑问,《管子》是稷下学宫在齐国被燕国侵攻之前已经成型的著作,与管仲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说,《管子》只不过是挂上管仲名头的“伪书”而已。

...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修罗武神 人族镇守使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相关推荐:子传第一序列经营一座恐怖墓场超级特种兵王重生之我是巨无霸仙逆之顺意贤相中场上帝异世元神录末世最强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