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校定完一篇,两人都会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下,喝茶、闲聊或者是去上茅厕。在他们校正《论语》期间,要是有人打扰了,他们都很生气或者不耐烦。就算是外面的声音大了,他们的眉头都会皱几皱。
“乐伯伯!”曾参拿起竹简自己见扫了一眼,然后递给乐歌。
乐歌接过竹简,扫一眼后就放下了,朝着曾参看着。
“说说吧?你这一篇都编排进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编排这些内容?”乐歌问道。
“乐伯伯!你先看一眼啊?”曾参要求道。
“呵呵呵!”乐歌笑道:“还是你读我听吧?”
“乐伯伯!”曾参失望地摇了摇了头,只得依着对方。
“上篇‘雍也篇’你写的是规矩、尺度,那么这一篇呢?又是什么内容呢?”乐歌问道。
“乐伯伯!你看一下啊?你给我参考啊?”曾参哀求一般地说道。
让他直接说出来,那么?还怎么让对方指点?是不是先入为主了?人家就按照你的思路去解读。那样!就没有意义了,就不能正解。所以!他希望乐伯伯先给他解读一下,看看能不能是他希望的结果、效果。
“你往下读,你读我听着!”
“嗯!”曾参应了一声,开始读《论语》中的“述而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对于古代文化典籍,我只阐述它,解读它,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地理解原著,不将自己没有确定的理解强加其中,生怕改变了原著的本意;我尊重并喜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典籍,私下里,我把自己比做老子和彭祖,饱读经书,好述古事。以他们为我学习的榜样。”
“什么意思?”乐歌不解地问道。
曾参应道:“先生好学!”
“你这一篇是要讲学习?学习的目的?学以致用?是不是?”乐歌问道。
“这个?”曾参没有直接回答。
要是直接回答了,就可能会给对方误导。只有让对方猜,才能更精确一些。
见曾参不愿意说,乐歌也就没有再追问。说道:“你往下读吧!你又来考我了!”
“没有!乐伯伯!我往下读!”曾参应道。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什么意思?”乐歌的眉头皱了皱,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并不时复习之。勤奋学习并不觉得厌烦,反而还觉得学的还不够。教导别人不敢倦怠,生怕哪个地方没有讲清楚,有所疏忽。谁能告诉我?我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呢?”
“这是讲学习的方法?‘学而篇’里面讲过!”乐歌问。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学而篇’讲的是大纲,这篇是补充!”
“哦?”乐歌应和地点点头。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现代的许多人不讲品德,没有修养。不学无术,追求眼前利益。从不把‘义’当回事,根本不讲究道义,见利忘义。做了错事,有了过错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改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你先生的学习目的就是:教化民众!是么?”乐歌问道。
“然!”曾参很忧虑地应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回答道:“先生闲居在家里的时候是这样的:他衣着整洁、清雅,仪态温和舒畅,信步而来,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你写这些干嘛?”乐歌不解地问道。
“这?”曾参解读道:“这是先生平时的形象!”
“你先生最会装比!”乐歌不动声色地说道。
“装比?”
“装比!”乐歌忍着笑说道。
“装比是什么意思?”曾参不解地问道。
“继续往下读,我想看看你下面编排的是什么内容?”
“是!”曾参应道。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在推行周礼的道路上,我觉得自己越来越乏力,我已经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好像跟上面一句又不接连?上面是闲得蛋`痛,这一段又忧心忡忡了?”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人之一。
周公又以解梦闻名于世,不过!后世的《周公解梦》都不是周公原著,都是托名而已。
曾参解释道:“先生自称他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重任。这句话也表明了先生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哦?”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有自己的目标方向。遵守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以仁爱之心为根本,懂得礼、乐、射、御、书、数等最基本的六艺。”
“哦?”乐歌笑道:“我说你先生会装比,还真的会装比!得了吧?他现在暴露出原型了!不!也是你曾参暴露出原形了!哈哈!你编排这些内容进来,就是为了表达这些的吧?这是你先生的学习目的,也是你的用意!是吧!好!”
“呜呜!”曾参激动地应道:“然!乐伯伯!”
“你先生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难为他了!唉!”乐歌神色一变,感叹道。
“理解万岁!”曾参感动地说道。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什么意思?”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从能够生活自理、懂得礼数的孩童开始,到所有愿意来向我求教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们教诲的。”
“你先生用心良苦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