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前,汉南都指挥使司便下达了军令,急调襄州卫、安陵右卫围堵李显,前者于襄阳城南大路往南,后者则自驻地向西横插,两路兵马呈交叉之势,务必要夺回塔庙和黄岩,以解局势之危!
由于先前钟州卫和安陵左卫的接连失利,这一次出兵虽然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但两方仍旧是各自的卫指挥使亲自出马。襄州卫副指挥使杨忠统带三千兵马,安陵右卫指挥使黄瀚带了两千兵马,这已经是各自的极限了,不说两下合兵一处,便是只派其中之一来,拿下东阳李显也不在话下。
根据之前的信报,李显拿下塔庙和黄岩之后,兵力已经不足五百,即便是襄州卫的两千兵马,也已经是四倍于敌!此时若是将所有兵马一次都带出来,耗费时间耗费军资不说,即便胜了李显,也丝毫显不出朝廷任何实力,反倒有些助长他人气焰,显得朝廷兴师动众。况且,朝廷各地的卫所也不光是战时出兵打仗这一件事,目前水患处处,到处都是饿得红了眼睛的灾民,连押送粮草的军队都敢抢,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各地的卫所此时都严阵以待,不但是防止吴王的叛军突袭,同时也在防止地方上饥民哗变……
因此,襄州卫和安陵右卫派出的兵马,都并不多,大约只是各自卫所兵马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罢了。但即便如此,若是对付东阳李显的五百人,那也是绰绰有余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一天之后,当安陵右卫和襄州卫到达预定地点,分别对塔庙和黄岩形成包围并开始进攻的时候才赫然发现,两处镇子根本没有无人把守!李显和五百叛军,竟然根本没有驻守两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不是城头歪歪斜斜顺风飘起的叛军旗帜、城门内外布满的撞痕、散落的戈矛和一些没有处理的尸首频频可见,仿佛李显的叛军根本就没有来过一般!
杨忠和黄瀚分别攻占塔庙和黄岩,见到眼前是一座空城,不明所以,两人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形,都以为李显尚在另一城,因此分别带兵赶奔对方的城镇,直到在半路上相遇,这才知晓了事情的大概。可是接下来问题就来了:李显,到底去了哪里?
退回去了?
吴王麾下三卫,合共两万余军卒,每个卫都是满员编制,但在三卫之中,雷山卫人最多,八千余人的营伍,已经足以抵得上朝廷两个卫的编制了。而江阳卫虽然人员略少,也是七千余人的大卫。只有李显的东阳卫,人员比其他两卫少了很多,仅仅有五千余人。但在三卫之中,一向声名最显,战力最强的,却恰恰是李显的东阳卫!如今,李显单人匹马,只带了不足千人的队伍便如入无人之境地接连西进,在短短的三日之内,就几乎要打通了一条线,足可见其动作之迅猛!战力之强悍!
有如此强悍之军,固然是吴王平日粮饷不断,百般供养出来的,但也与其统领将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统带出这样一支军队的人,绝对不是庸才。正因为这一点,所以襄州卫副指挥使杨忠和安陵右卫指挥使黄瀚才不约而同地有些怀疑,退?退到哪里?柳林镇还是拒马河?抑或是直接退回到东阳卫的老巢去?不可能!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李显也便不过如此。放弃了塔庙和黄岩两处互为犄角的县城,退到柳林镇和拒马河?那两处只是一般的镇子,防御只有土墙,根本无法和塔庙黄岩相比!退回东阳卫的驻地东江?如果真是这样,那杨忠和黄瀚倒要笑了,因为这样一来两人就轻松地很,一路带着兵将失地一一收复就是,尤其是三岔口地段,进可攻退可守,如果连这样的地方李显都轻易地放弃而选择退回东江,那形势就会逆转,而一切就真的再好不过!
但是,无论是杨忠还是黄瀚,心中都明镜似的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李显前三天闪电一般的行动背后,肯定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仅仅在眼前的形势看来,这种目的似乎还并没有达成,杨忠和黄瀚甚至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李显很可能不但放弃了塔庙和黄岩,甚至连先前占领的柳林镇和拒马河,都一并放弃掉了!唯一可能派兵扼守住的,就是往东江的必经之路三岔口!
而李显……从东江一路好不停顿,接连三天浴血厮杀,战钟州,破安陵,到得现在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仅仅是用作战争的试探,这也未免动静太大了些,而且根本没有必要他这个吴王麾下的大将锋锐亲自上阵!如果就这样退回去了,一切岂不是变得毫无意义?
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杨忠和黄瀚的军报分别用快马报到了汉南都指挥使司,一众将官以都指挥使骆天为首,一时间也都陷入了沉思。李显,到底想干什么?!只要能弄清楚这一点,区区五百士卒加一个李显,便是瓮中之鳖,再厉害也翻不出花来了。
可是现在,若是想仅仅凭借沿着地图搜索找他出来,太难了。
汉南地域颇大,江河纵横,河网密布,加上眼下大水刚过,很多村镇都被淹了,根本没有人烟,以往设置的保甲、里正等等都形同虚设了。遍地的灾民都涌向了最近的州县,间接导致了州县附近人口瞬间增多,密密麻麻,而各个州县之间,则成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沼泽带……在如此大的区域内,李显带着五百左右的一个队伍,要想藏匿起来简直太容易了!可是,他到底会藏在哪里呢?
前军都督府的行文已经下来了,一连三道批示让汉南都指挥使骆天倍感压力!身为一省大员,朝廷的封疆大吏,却在自己辖区之内出了这样大的乱子,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平息下去,骆天的脸已经被李显打得啪啪作响了……如果不是限于形势和身份,骆天都想自己亲自带兵出去剿了这个王八蛋!区区五百人,老子带二百人,不灭了你个黄口小儿,就算堕了老子威风!
可是,这些也只能想想而已,李显,已经消失了。茫茫大地,遍野灾荒,上哪去找他?
骆天想了想,当即下了一道手令:命令安陵右卫的黄瀚原地驻守,务必保证塔庙和黄岩两地不再失守,而襄州卫的杨忠,除了分出一千兵马交给黄瀚之外,剩下的人马由他率领,沿着李显西进的路线一路向南,逢村叩村,逢镇过镇,一定要把李显的尾巴给揪出来!如果李显真的原路退回,那么就要夺回三岔口,原地驻守不容有失!如果沿途没有查到李显的一丝行迹,那么……骆天点了点桌案上的地图,如果是这样,李显自然是还在汉南防区之内,这样的话,就堵死他的后路,让他有来无回!
黄瀚和杨忠接到命令,迅速分兵,由杨忠带领两千士卒,一路朝着东南方向,风尘仆仆地朝着柳林镇进发。果不其然,到了柳林镇一看,残垣断壁,破瓦低檐,除了在城郭低矮的土墙后头谨慎打量来军的乡民之外,一个叛军的影子都没看到!杨忠当即立断,绕城而走,没有进柳林镇去查探,直接奔了拒马河,到那一看,结果是一模一样!杨忠并不迟疑,稍微休息整顿了一番,两千兵马浩浩荡荡,沿着大路向东,直接开赴了三岔口。
一切似乎都被料中,就在三岔口,杨忠遭遇了叛军主力。两下里并不答话,杨忠一挥手,直接就攻了上去!然而三岔口的地势实在不利,叛军指挥是东阳卫的一个千户,吴王新封的参将韦亢,这人并不贪功,只带着人依据山势和简单的防御,不断地用强弓劲孥和滚石来阻挡杨忠的进攻,稍微一接触,襄州卫就损失了二百余人!当下杨忠果断撤退,在柳林镇驻扎下来,同时派探马回报军情。
…………
就在汉南几个卫所疲于调兵应付李显之时,江南各处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朝廷在颁布撤藩令之后,于各处藩王处都派驻了监察使。名称里带一个“使”字,却并不是方面大员,而是正六品的散职,目的只在于督促和监察各地藩王,尽快履行撤藩事宜。但就在李显攻占塔庙和黄岩后不久,朝廷便收到了都察院和飞翎卫两处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密报!
淮王和越王反了!
派往越王处的监察使被赶出城门,而派往淮王处的监察使,则被淮王干脆果断地砍了脑袋,现在挂在城中张扬示众呢!
这还了得!这不是天塌下来了么!
仅仅一个吴王还不够,李显这一下折腾,立刻就反了两位王爷!越王也还罢了,毕竟一直是仰吴王鼻息,手中无兵无权,但那淮王张蛮手下,却也有五千府兵!而淮王、吴王、越王同时反叛,顿时东南半壁牵连成片,朝廷若是再没有立竿见影的举措,只怕江南形势……将再不会如今日这样乐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