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戬当即命人将这次战果,传报全军,以激励士气。
当全军得知战果,顿时陷入一片欢呼声中。匈奴人的残暴悍勇,早已传遍天下,人人无不畏惧。
可今日,不可一世的匈奴铁骑,竟然如此轻易的折损在他们手上。这么说来,这匈奴人也没什么可怕的嘛。
此次旗开得胜,顿时让全军士气大增,不一会,全军上下不约而同的唱起了老秦歌,因此庆贺此次大胜。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胡虏暴虐,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虎狼,谁与争锋。“
此时,全军挟大胜之势,正是慷慨激昂之时。所唱战歌,气势相较于之前,更加雄浑大气,饱含着汹汹战心,以及凌厉的杀意。
城上的守军蹲在墙角边,默然的听着城下的战歌,脸色早已苍白如雪。这座城,真的守得住吗?
虽然首战杀敌不算太多,可对双方的影响确实巨大的。伴随着虎狼军士气昂扬,匈奴守军的士气,已经跌到了底部。
如今连骑兵都奈何不得对方,面对攻势猛烈的投石器和床弩,即便他们占据了城池优势,却只能被动防守,早晚为敌所攻破。
时间一点点过去,此时的井阑,已经推至箭程之内。数十架井阑上的弓箭手,开始通过射击孔,对城池发起反击。
五丈高的井阑,比之城墙还要高出一截,守军的优势顿时被压制下来。面对上方不断倾泻下来的箭矢,根本防不胜防。
于此同时,冲撞车顶着城头的箭雨,慢慢推至城门附近。守军立即报以滚石,火油,不断向下倾泻。
很快,十几辆冲撞车被焚毁砸破。但更多的冲撞车,终于突破进去,冲到城门口,疯狂的发起撞击。
而云梯也随之赶到了,巨大的木梯,缓缓放倒墙头,梯顶的铁钩卡在墙垛之上,牢牢的将木梯固定起来。
守军们疯狂的用刀砍,用火烧。但云梯的顶端,早已裹上一层铁皮,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将其破坏。
这时,跟随在云梯后方的虎狼军将士,立即蜂拥着爬上云梯,飞速向墙头奔去。
登墙之战,极为惨烈,无数虎狼军将士,不断从高高的云梯上跌落下来。后方又有无数人继续舍生忘死的攀爬上去,用血肉之躯,打开一条通往墙头的道路。
弓弩手早已不顾对方箭矢的威胁,抵近城墙后,瞄向墙垛内不断闪现的人影,不断射击,以此缓解登墙同袍的压力。
匈奴守军虽然士气大减,但面对生死关头,亦是爆发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好几次被逼得让出墙角后,立即发起猛攻,硬生生的将敌军逼出城头。
为此,许多匈奴骑兵,放弃了战马,干起了守城的战斗,死伤亦是十分惨重。
匈奴守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嫡系兵马死伤无数,无论是汉军还是城中的汉民,早已失去了战斗力。
面对城头的惨烈战斗,几乎是一触即溃。若不是关键时刻,匈奴骑兵顶上来,只怕城头早已失守数次。
大战此时了两个多时辰,眼看着日头偏西,李戬不得不下令鸣金收兵。
战到此时,无论是对方还是己军,早已精疲力尽。再打下去,不仅无法攻陷城墙,反而还要折损更多的兵力。
待到夜幕降临,此战的战报也出来了。虎狼军死伤两千余人,损毁冲撞车三十多辆,云梯二十几架。便是连投石器,也因为投射过多,数十架急需退下维修。
不过此战也不是没有收获,虽然对杀伤敌军数量不太明确,但三四千多人还是有的。虽然这些人中,有部分是城中百姓的身份。
攻城战,本就是攻城方处于劣势,死伤最为惨重。可今日即便除去被裹挟参战的百姓,至少也击杀了两千左右的匈奴兵马,伤亡比例达到一比一,无论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匈奴守军还不到一万,而他则有三万大军。一旦对方损失太大,守城的难度就越发艰难,死伤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
按照当前的趋势,虎狼军只需付出五六千人的代价,便可全歼匈奴守军,夺取万年县。
但李戬可不愿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换取残破的万年县。
当夜,上千弓箭手,悄然进入箭程之内,将包裹这布条的箭矢,向城头发射了几轮后,迅速撤退。
这突然的袭击,让城头陷入一片慌乱。但很快,守军们便发现了箭头上的布条,纷纷打开观看。
对于上面的字,绝大部分守军是看不懂的。但一些中高层的将领,却是完全看懂了其中的内容。
许多人的脸色顿时大变,纷纷下令收集散落在将士们手中的布条。
很快,匈奴守将带着一支匈奴亲卫,气势汹汹的赶来,命令汉军将领,立即将手中的布条上交。
并召集众汉将,严令不得向士兵们,泄露布条上的内容。同时派遣数名匈奴人,以护卫汉军将领的借口,留在其身边进行监视。
当夜,四面城门的守卫,全部换成了匈奴人马驻守,汉军将士尽皆派驻城头监视。
汉军将领们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只得让汉军将士夜宿墙头,枕戈待旦。而他们则留在城内营中,任由匈奴人监视。
第二日早晨,李戬再次下令全军向城下推进。此次,两架井阑上面,悬挂着一张巨大的白布,上面分别写着:汉军投降不杀,斩杀匈奴立功。”
守军们定睛一看,顿时觉得字体有些熟悉,稍加回忆,这不就是昨晚布条上写的那几个字吗?可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快,虎狼军立即给他们解释了,上万人马齐声高喊:“汉军投降不杀,斩杀匈奴立功。”
喊声十分清晰的传递到墙头,数千汉军将士闻言,不由脸色为之一变。他们虽然不识字,但也没那么傻。立即便明白昨晚,为何匈奴人如此紧张了。
于是,许多人看向匈奴人的眼神顿时变了,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被迫从军,对匈奴根本没有什么归属感。
如今城下的敌军愿意放过他们,谁还愿意为匈奴打生打死。若不是看着周围匈奴兵马如临大敌,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他们,只怕此时早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