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已经知道自己要知道的,沈三问这个态度,表明之后过的也不可能太差吧。
反正他也已经劝李和多待一会了?
算是该做的都做过了。
心安理得。
李和三日后启程回京。
说起来,见这一面更多的是给李和解开心结,对他们二人其实没什么大影响的。
不过,是真的没有遗憾了。
以后该干嘛干嘛。
沈三问与王彬照旧每天各种娱乐玩的天昏地暗,今日享受这一世最后的时光。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何等的快活。
不过沈三问时常考虑身后的问题。
他甚至会思索半天,要不要入已经给他们准备好的陵墓。
其实火葬就挺好,生在天地之间,最后变成一堆尘土,也消散在天地之间。
想来公主应该不是这么想的。
但是考虑到王孙贵族的墓少不了后面要被挖开,被作为考古研究,或者在漫长的岁月中,就要被后世的人利用,大多是为了墓地中的财物,最终其实也没得到安息啊。
沈三问与公主商量这事来着。
其实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不过想起来随意聊一聊。
公主作为一个接受当代思想的人,自然与沈三问有些不同,她认为,还是入土为安。
即便有来世,这一世的尘归尘土归土,也是应该走向应该有的终点。
也就是走到皇室的那个墓地中去的。
沈三问有时候在想,长生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他来大唐的时候没有亲人,只有朋友。
后来有公主的母亲作为亲人。
那时候,他就觉得如果人能够长生不死并不是什么坏事,当然得要保持应有的理性。
至少,如果武皇帝活着,后面许多事情都会容易许多。他们也不会像是独立于天地间的浮萍,做事都得三思而行,考量的周周到到。
大抵这是一种对长辈的依赖感。
习惯了有人把持着最后的工序,不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
渴望自主,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却又难以拒绝被人安排的好处。
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类虽然没有长生,但是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独立性,又有自己的痕迹,一代代繁衍下去,最终形成了文化的延续和传递,实现了更高层次的长生。
沈三问对这种说法是不能苟同的。
一个人的思想永远是独立的,就算能够影响他人,继承的残缺,最终得到的也绝不是完整的自己。
这只是一种安慰。
安慰自己没办法做到的事情,仿佛用另一种看法望去,便是真实。
沈三问不想自己骗自己。
他以前也想过,只有那些活的好的人追求无穷无尽的长生,差一点的,简单一点,只期望生活过的更好。
最近,他又看到一种说法。
只要生活中有美好的事物,心中充满的眷恋,就会对人世多一份留恋,从而不忍离去。
若是入目皆是苍凉,没有留恋的事,再年轻,对死亡再恐惧,也不会有活下去的勇气。
沈三问自然是没经历这些的,也有很多不明白的事。
他留恋的美好,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意的能长长久久。
大多数时候,对自身的长生的想法,反倒来源于希望有更长的时间对周围做出改变。
人的观念总是多变而复杂。
不过,现在,讨论这些没什么意义。
因为,他就要远去。
令他颇为奇怪的是,公主对此事也有所感。
“你害怕吗?”沈三问问道。
已经有许久没有问过什么问题,沈三问自诩是很了解公主的,至少来到苏州之后,两人的相处,很多时候来源于懂,而不是问。
语言是人类为了交流创造出来,解决沟通不畅的工具。
最终,却让交流蒙上了更多的色彩。
因为情绪和背后的思想有时候扛不住太多的询问,特别是淡泊宁静的人不见得喜欢某种嘈杂。
虽然这个问题还算必要,公主到底是给出了回答。
带着浅笑而又必然,语言坚定。
“死亡或许只是新的开始,我,并无未尽的心愿。”
沈三问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了解一个人,无论多么在意,多么认真的去揣度和倾听。
大概,人唯一能了解的人只有自己。
愿意交流和能够交流,远远比不上理解和懂得。
也许是一个人不做事业闲下来会想的很多。
“其实我一直好奇,年少的时候,你为什么会看重我。”
这大概是沈三问心里一直有个解释,又一直没办法解释,甚至没办法开口询问的事。
或许有某种必然,但是他难以相信。
公主笑而不答。
“未来,也期待与你相遇。”
若有来世,我也期待。
纵然今生并没有残缺,来世也可以相识相知。
不过,再来一次,沈三问不会选择如此。
他也许不会再龟缩于一地,钦羡战场的热血,朝堂的争锋,而是以一己之力开创更好的世界,改变所有的悲剧。
虽然理想主义,但是绝不后悔。
三月后,秋日,阳光明媚。
四季流转,各有各的景象。
不过秋天,永远都有他磨灭不掉的寂灭。
树叶枯黄,衰败过后,再迎来新的一年。
或许是老了,沈三问与王彬提到了书中的事,历史书当中的。
“我给你讲些故事,告诉我你的答案可好。”
王彬欣然同意,听故事,他一向是特别乐意的。
沈三问说:
春秋战国秦国,人命不如草芥,征战不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若是有强大的机关术,甚至如今的知识水平,就可以在某方面轻松碾压土著,至少借助如今所见,做个富家翁还算容易。
汉朝,将相封王裂土,内政平息,外部也是空前强盛,丝绸之路新开,将知识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将外族的一些特产传入,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汉末三国,文臣谋士纷纷出世,魏蜀吴三国鼎立,无论是做个贤臣良将,还是个人想要角逐天下,都是特别适合争霸的土壤。
若再有一国,姑且称之为宋,君君臣臣礼教严明,经济发达,文臣地位超然,民间富庶繁荣,但是武力羸弱,以钱币换取边疆安宁,也是大有可为。
你,会选择去哪里。
王彬听的觉得很无语。
这还用选?
“肯定去宋啊。”
沈三问再问:“为什么?”
王彬回答,“如果是冲着做皇帝做大将军去的,肯定是东汉末年是最佳的土壤,若是冲着安定去的,宋朝肯定是最好的。
礼教严明重文抑武不会有中央和地方内乱,做个平头老百姓至少是可以保障生存的。
那个时代都需要一定的身份地位,否则都不容易。
而且民间富裕说明百姓的日子过的好,至少没有太多的饥荒,政治也是比较清明的。
就算用钱币换取安定的确有失大国风度,但是一国如果国民都过的不好,国威有什么用。
国家不就是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富裕一点,我认为这种办法并无不妥。
打仗消耗的粮食、人力远不是百姓所能承受的,一场战乱让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不是一句空话。
这是真正的仁义。当政者愿意用自身享乐的资本来换取百姓的安宁,将获取到的钱财分出去。
国内也有个好的发展环境。
当然,也不应该没有保障自身的实力。
如果真正打起来,也能保护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是必须的。
太弱的政权都无法长久,如果列兵就能得到财物,那么列兵的军队会源源不断。
甚至敌人会想,如果我直接拿下国度,奴役他们的人民,岂不是经济收益更高的方式。
有道理吧?”
沈三问点点头,很有道理。
武力虽然是很重要的一环,打仗和开荒看起来能够带来很高的功绩,但背后承载的更多是自私和要求。
若是无牵无挂,他或许会选择宋朝,有着健全的制度,比较完备的法度,做个小老百姓是再合适不过的。
王彬问道,“你呢?你会选择哪里。”
“我?”沈三问轻笑,这还用问,“我肯定会选择唐朝啊。如果再次重生,我希望我是薛绍那样的贵公子,做什么有皇帝在背后撑腰,有个虽然愚蠢但是为了考虑很多大哥,还有......”
后面的话,他不说,王彬也知道。
还有一段所有人看好的姻缘,一段安乐的人生。
唐朝吗?
王彬充满向往的看着天边的云朵,“我希望每个朝代都去看一看,我想去三国见吕布和诸葛亮,想去秦朝看秦始皇和项羽,想到隋末去征讨隋炀帝,甚至与。”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
沈三问自然也听懂了,甚至于李世民一较高下。
王彬说完焉了下来,“甚至与高祖一起打天下做兄弟。”
沈三问疑惑的盯着他。
“我脸上有东西?”王彬有一点不确信,伸出手在脸上浮了浮。
“你不是要做个富家翁吗?”
“对哦!”王彬反应过来。
“那我改改,我要去见褒姒,把他从周幽王身边抢过来,然后灭了吴越,让西施待在我身边,让范蠡为我赚钱。然后去三国,开个大大的后宫,将小乔大乔甄宓貂蝉蔡琰全部送到自己的铜雀台去。”
你还如此年轻的吗?
你赢了。
“希望你美梦成真。”沈三问发出真挚的祝愿。
“谢谢。”王彬道谢,不过潜意识认为这并不现实。
毕竟,时光一去不复返,过去的后人终归只能遥望和猜想。
“你送过人吗?我指的是真正的送进棺木中。”王彬问道。
“恩,送过,那不是什么好的经历,我不希望见证亲人和朋友的离去。”沈三问话语中带着丝丝伤感。
“重点不是那个,我有时候怀疑佛家说的那些天堂,人跟动物有区别吗,凉了之后身体僵硬,然后被送入一地,真的有灵魂解脱而出,然后投胎转世,成为新的生灵吗?”王彬问道。
这孩子就是看过太多佛教典籍了,信什么不好。
沈三问现在可以很自信且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不会,人活一世已经是天大的机缘,哪里会有再来的机会。”除非你是一方世界真正的主角。
“哦。”王彬应了一声,继续抬头望天。
一辈子其实挺长,活好也不容易了,好好活,将一辈子活的精彩就行了。
属于他的精彩,就是一条很棒的咸鱼,两面都用盐腌的入味,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香味。
“你呢?”王彬也不知道自己再问什么。
问他的愿望,还是梦想,期待。
沈三问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和变化,“我只想像白云一样高洁,像清风一样自由,像湖水一样宁静,像阳光一样温暖,做我自己。”
“你这个要求太高了啊。”王彬很快将他拉回现实。
“那我就做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吧,就像我这辈子做过的事情一样。”沈三问哈哈大笑。
这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生活,等死倒是容易,混上口舒心自在的吃的,他算得上是最棒的吧。
不用与谁去比较,自己活得舒心自在就够了,沈三问不去想太多。
王彬离开之后想了很久。
沈三问说的这些,怎么都不像是在说笑。
未来可能会有个宋朝,宋朝国民富裕,经济发达,不过用钱来买和平。
与周边民族的度量是怎么确定的,多少钱能买和平?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王彬没有忘记身为王氏子孙的职责。
将上次与沈三问讨论一般的扑街指点和这次的这个消息传回了王家的祠堂。
他不愿意做家主,不过这可以作为王家家主代代相传的秘密,为家族做很多事情。
毕竟,未来,想要被掌控,先机非常重要。
比如,到了特定的年代收缩对武将培养的投入,转为一心做个文官,同时加大对经济人才的培养,让他们给家族赚更多的钱。
那时候,钱可能比武功能混到军功吧。
书信寄回去,自然受到了重视。
王彬,从来不是没用的公子,而是王家最为看重的人,就算他在灵隐寺两年,探望的人也没少。
不过大多都没找到门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