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比赛输球之后就是两周的国家队比赛周。而王羽这次也要回国参加两场友谊赛,本来定好的是10月10号在武汉和泰国队打一场比赛,10月14号和巴拉圭在长沙打一场比赛,但是后来,佩兰直接要求能不能将两支球队调换下位置,让巴拉圭在10月10号打,泰国到10月14号。
佩兰直截了当的就说,王羽现在回来参加泰国的话,那么对中国队的整体建设反而没有任何帮助,他一个人的就可以打破泰国队的整条防线,这样怎么看出中国队其他球员的配合呢?所以王羽只需要参加和巴拉圭的这场比赛就可以了,把巴拉圭的比赛放在前面,让王羽回来参加,然后让他再及时回到西班牙去,一般来说长途旅行实在是太费体能了,对王羽在西班牙西甲的比赛也有很多的影响。现在的王羽在佩兰心中就是块宝,绝对不能让他有受伤的情况。
而这个要求经过中国队的领队反映到上级机关的时候,也被批准通过。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联系沟通环节,为此中国队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几个月后的那次亚洲杯就完全要仰仗王羽到时候的表现如何了。
王羽,回到国内,休息了几天,比赛就在武汉的球场打响了。对于巴拉圭这支球队,王羽并不熟悉,只认得里面的两个球员,一个是巴里奥斯,王羽记得他以前在恒大队踢过球,另外一个就是西甲的一个老熟人,但是王羽只记得他的脸,并不记得他的名字其实相对来说国内的球迷对巴拉圭肯定也不是很熟悉大家更熟悉的其实是另外一个名字,乌拉圭。
比赛开始前,王羽坐在更衣室里,他透过更衣室的窗户,都还能听到外面球迷的呼喊声,他知道这里有一大半球迷都是为他而来的,这不是自大或是怎样,这就是事实,因为他刚进厂的时候就看到外面铺天盖地的都是自己的名字,他知道,自己现在在国内的人气实在是太高了,毕竟自己也算是一个巨星了,王羽突然觉得自己这样想有点好像不要脸的感觉,但是,他知道,这就是事实。
走出球场列队,王羽站在最前面,只是他不知道第几次佩戴队长袖标了,在友谊赛中王羽都没有一种自己是中国国家队队长的感觉,也有可能是这些比赛,对自己来说并不是那么无关紧要吧,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提过的更加大的舞台,更加紧张的时刻,所以自己现在对这些比赛都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了。
王羽站在场上的时候,望着对面的球员,他知道这仅仅是一场友谊赛,他不准备在这场友谊赛里面过多的使用自己的个人能力,他准备和球队多打一些配合,毕竟在正规比赛,比如说亚洲杯,比如说世界杯的预选赛中,自己才需要去得分,却赢下胜利,那个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由于赛事为那些正在做准备的,球队的磨合才是最重要的,足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游戏,自己再强也不能带领这支中国队冲入世界杯啊,要队员们是一个整体才行,这个道理王羽很深刻的明白,所以他并不准备自己就强突啊之类的。
现在开始了,王羽在中国队打的就是左边锋的位置,他此时站在左路,等待着队友们的传球他知道,对我们现在对他的依赖程度很高,本方开球的话,他们第一时间就会找到自己,果不其然,高林在拿球之后,立马就将球分给了自己。
而王羽并没有自己带球的意思,他回头望了一下将球传给了中场的张稀哲,意思很明白,就让张稀哲在中场组织传导。
张希哲也懂了队长的意思,因为王羽在赛前就在更衣室里发表过相关的言论了,所以王羽刚一个眼神,张希哲也就懂了。
张希哲在中场倒球,要传给右路的吴磊。而吴磊也是留洋军团里这赛季首发过的球员,他本赛季在沙尔克04的表现确实不错。
连续首发了两场。
所以在佩兰的眼中,吴磊的重要度就是仅次于王羽的球员。
而王羽也很希望能帮助吴磊在国家队。
他知道,在国家队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没法走的很远的。
要想在亚洲范围强起来,必须要让整支球队都好起来才行。
目前的留洋军团,除了王羽外,也就吴磊这一名球员算是表现不错的。
沙尔克04这个赛季排名第5,冲击欧冠席位也很有希望。
最重要的是,这赛季沙尔克04就已经在参加欧冠了。
虽然吴磊在欧冠中并没有登场过,但是国内的球迷还是对吴磊寄予了厚望。
上半场的比赛因为王羽的刻意表现,所以国足的进攻打得不是很流畅,但是对面的巴拉圭也明显不在状态。
所以上半场的比赛也就0比0结束了。
中场休息的时候,佩兰也重点表扬了王羽这种为了球队的做法。
下半场比赛开始的时候,巴拉圭队还是很没有状态。
中国队也是继续按照着上半场的局面在踢着。
两队踢得真的就很友谊。
比赛也来到了80分钟,王羽这个时候听到了现场球迷的大喊。
“王羽--进一个,王羽--进一个”
王羽知道这是现场球迷的愿望。
但是既然是球迷的愿望,那么自己就实现一下吧。
已经磨合了80分钟,现在想想时间也够了。
于是,趁着巴拉圭队还是不在状态的时候。
王羽在左路长驱直入,晃过了巴拉圭的右后卫,一个内切直接进入了禁区,随后面对巴拉圭的门将,直接抽了一脚近角。
“球进了比赛来到89分钟,常规时间的最后一分钟,王羽终于打破了场上的僵局,我们也能看到,这场比赛之前,王羽更多的和队友们寻求着配合,打的更加整体,但是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王羽依靠他的个人能力,打破了僵局,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