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围着洛阳城转了一圈,包知县去见同年去了。李县丞有事要办也去衙门去了,叶生带着宁儿先到文峰塔附近转了一转,然后找了一间客栈投诉其中。这些天风餐露宿的大家也是真的累了,休息一会由宁儿陪着叶生来到大厅,点了几个小菜用把晚饭。因为是中秋节又是第一次出远门,宁儿很是兴奋,嚷嚷着要到街上看灯。
叶生前生对于洛阳城还是很熟悉得的,什么丽景门,明堂,天堂景区都去过。不过那时都是拆除古建筑,另外盖的新建筑。仔细看全是人工的痕迹,没有啥古建筑的历史感和岁月留下的痕迹了。前生对于这些现象是很不满意的。前几次来洛阳都是匆匆茫茫这次时间长正好可以这次洛阳之行看看宋朝洛阳城的风土人情。
两人带着洛阳大运河镖局专门为叶生安全而安排的随从从旅馆出来,不远走进洛阳西关附近的街道。返现洛阳是个不夜城,各种楼台灯光闪烁,界面上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洛阳的繁华扑面而来,洛阳的繁华实实在在。这一点从运河码头上的扰攘就可以看出来,及至上了码头一路往城里走时,叶生的感觉就跟后世人初逛上海城地感觉差不多,人多,车也多,跟眼前这座城市比起来,原本觉得挺大的孟津县城简直就像个乡下了。但叶生毕竟是后世里穿越过来的,大城市也见的多了,是以并没有如宁儿一样的那般惊诧。路上运河镖局是狄青手下退伍老军担任。知道自己以后的好日子要落在眼前的少年身上了,都是刻意的逢迎。给叶生介绍界面上的各国胡人。一个老军40多岁了叫杨志,听说是杨家分支的人。本人使的一手好枪法。背上背着拆除了三节的长枪,这会正一边走一边给叶生介绍界面上的胡人。
这是波斯胡,京城最多的。那个……看那个全身黑棕色的是海外南昆仑人,少爷你要有兴趣的话可以买两个昆仑奴,这些家伙别的本事没有,水性确实好的很;看那个袒赤着半个肩膀地是婆罗门”,一路往城里走,杨志一边指指点点的向唐成介绍着两边路过的蕃客,“这个是狮国来的,大石国,这两个倒是有意思,一个看着像白蛮。一个看着像赤蛮,怎么居然走到一造儿里了,这个嘛……骨唐国,他娘的他肯定是骨唐国来的”。
叶生后世学生时代里学杜诗时也读过司马光“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的诗句,加之看过其它一些资料,自也知道洛阳居住人口众多,有大量胡人在此定居。一众人等慢慢的从丽景门出来,沿着大运河行走。
从这里望去大运河上画舫巡游,河流两岸灯火通明,中秋夜的洛阳是不关城门的,热闹与欢乐要持续一夜,要到第二日的清晨才会散去。此时城内的街道上都是人头涌涌,吃完晚饭不久的时间点上,人们从各家各户走出来,大街小巷的往以文峰塔、九州池一带为中心的最为繁华的街道过来,道路上花灯如织,如同浩浩荡荡的不灭的流火,小贩们高声叫嚷,舞龙舞狮的队伍走过,敲锣打鼓,也有杂耍卖艺的表演者聚集街头,一家家青楼妓寨中传出招揽客人的渺渺歌声,有时也能看见里面的舞蹈,不时有人进进出出,热闹非常。在这样狂欢的日子里稍有名气的青楼女子今夜都已有了去处,大厅之中偶尔还能找到座位,街道上不时会传来某某诗会某某公子有某某新作出炉的消息,这是今晚的重头戏之一,随后便能听见某间青楼之中某位名妓将这诗词唱诵一番,随后便又能听到另一首佳作在某某诗会出炉的消息,才子们互相较劲,佳人们将这些才华饰上一层美丽的绯色气息,大多数人赏着花灯、看着热闹,这样的氛围当中,便可感受魏晋遗韵,唐时风雅,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古诗之道自唐时便已兴盛,此时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诗以诵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诗多为有感而作。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因此文化界普遍是这样认为的诗在唐朝已经达到顶峰。
词,诗歌的一种。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而词在叶生看来现在的宋朝词才刚刚兴起。
此时的洛阳城中,西关、小北门等这些地方是最为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在这些地方,都有一个个商家所摆出的展示牌,各个诗会上能拿得出手的诗作陆续地聚集过来,偶尔有人大声朗诵,也有的商家安排了会唱曲的姑娘唱上一段,街道上、附近的茶馆酒楼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聚会中,文人学子们摇头晃脑地点评着上佳的诗作,品评着何人的诗作能传唱最久,即便是未曾读书的市井小民,在这样的气氛下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意境,与身边之人品评议论,沾些风雅气息。
中秋节的诗会,多会以月为题,但自然不会一整晚只写月亮,有的诗会上有限制,主人家比较强势的,大家聊得高兴,兴之所至出个题目,诗会都是文人社团,也有比较针锋相对或是暗暗较劲的,譬如丽正书院和应天书院就为此争斗的热火朝天。丽正书院的这边出道题目应天书院听到那边的题目之后,应天书院立刻就会有人站起来说:“关于月亮的诗,小生倒也偶得一首”然后说出来然后十分平静的于众人评价一番。话说诗词这东西如果水平相差无几,自然不好评判。但是如果真有佳作出来那也是立刻明辨优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