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桓兵团在武昌集结了,他所辖的是华东军区的精锐力量,包括第4、12、13、14和骑二师共四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总兵力五万多人。
穆里玛给苏叔桓丢下了一个烂摊子,苏叔桓必须处理,但是好在大明已经有了一支精干的行政团队,而且武昌至上海的全线长江航道都是南明控制的,白明修可以轻易地输送大批的物资到武昌去。
这也让苏叔桓减轻了一些管理当地的压力,可以专心于对付穆里玛。
苏叔桓率领的大军在武昌仅休息了两天,就立即向北进发。穆里玛一路撤得倒是极为彻底,一直跑到了湖广和河南的交界处,武胜关。
武胜关分豫楚,地势险要,穆里玛在此也算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算明军的火炮厉害,轰塌了武胜关,又能如何?”
穆里玛虽然是个鞑子,但是也身经百战,他已经逐渐分析出了一套明军作战的方式。新的明军非常依赖于他们的火器,而也是他们的火器让这支明军变得极为可怕。持续不断的枪炮,能够让任何敌人难以接近他们,也使得这支明军可以攻坚拔寨。
穆里玛分析出这样的明军是极为依赖后勤的,也曾经动过去断明军后勤的心思。但是明军后勤主要依靠江河船运,而且有着复杂且周密的保障。穆里玛就算是动用一支部队渗透过去,也很难取得什么效果。
武胜关前,当大批的明军抵达关外,穆里玛也稍稍有些紧张了。
“将军,勿须紧张,武胜关城坚隘险,明军就算是插上翅膀,也飞不上来的。且关谷后面地势极为狭窄,明军的火炮越不过来,就算入了关,也只能在这狭窄的地形上与我军对拼。”周昌侃侃而谈,那样子看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丢了武昌重镇,一路逃了几百里的人。
穆里玛自己其实信心也不足了,他怀疑道:“在武胜关,我们真的能够取胜吗?周培公,朝廷现在太需要这场胜利了,逆渠猖獗,现在朝廷人心已经散了,若是不能取胜,反丢了大批兵将,不要说跟南明划江而治,恐怕我大清国的江山都要动摇了。”
武胜关外,大明复国军也已经开始布设阵地了。
“清军怕是有安排啊。”苏叔桓望着武胜关的城墙,自言自语道。
要越过大别山进入中原,武胜关就是必经之路,可是此地地势险要,进行强攻的风险会很高。
商仲和则道:“咱们军团几百门大炮都铺在这儿了,轰他娘的。”
苏叔桓听了商仲和的话,倒是不由失笑,道:“也对,轰他娘的。”
数百门大明复国军炮兵的75mm和105mm的火炮,还有18门155mm的重炮,已经全部铺展开来,对准了武胜关的城墙。其实就连清军自己都不觉得他们能够抵挡得住明军的炮击,这毕竟是差距了二百多年的军事科技,明军的线膛炮的杀伤力,对于清军的坚城来说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了。
“开炮吧。”苏叔桓放下了望远镜,他知道,炮击仅仅是这场大战的一个开始。
数百门明军火炮争相开火,巨大的轰鸣声连续响彻着整个阵地,火光和浓烟笼罩战场,明军的火炮已经发展出自用的延迟引信,以及专门对付城墙的穿甲炮弹。16或者17世纪的青铜炮威力特别有限,在对付城墙的时候,只能一点点的啃。而欧洲人也一般习惯使用臼炮这样的大家伙,从高处砸击城墙。
不过明军面对清军的城防,已经越来越完善出自己的炮击城墙战术和技术。他们的炮采用平射或者炮射,解锁了各种姿势可以杀伤城墙和城墙上的敌军。
带着强大破坏力的炮弹直接打中城墙,大块大块的土方就开始往下坍塌,虽然并不怎么剧烈,但是效果也格外显著。也幸亏是狮姐并不在现场,要不然她的主炮基本确定可以在一轮齐射的情况下,彻底瓦解武胜关的城防。
事实上,穆里玛和周培公等人也根本不在武胜关的城墙上。清军也精了,他们知道城墙可能是这场战斗中最危险的地方,所以压根只放了一些炮灰在上面,穆里玛和他的大队人马,都在城后。
一如所料,武胜关的城墙塌陷了下来,形成了好几道斜坡,足以让士兵攀爬上去。其实明军也准备了一定的攻城设备,比如折叠梯一类的东西。炮击除了瓦解城防之外,还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敌军。明军也具备工程部队,会携带各种工具和土方,调整攻城的地形环境,协助攻城行动。
在轰击了十五分钟之后,明军开始了他们的攻城。一个营规模的复国军士兵提着自己的武器,快速地冲向城墙。而这个时候,清军根本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反制。明军的炮兵也很快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射表,将炮击落地设在了城墙之后的区域。尽管他们并不清楚后面有没有敌军,但是他们还是这样做了,为的是掩护自己攻城的步兵。
当明军成功攀爬上城墙,登上武胜关头,他们很快发现,关外还有关,在武胜关南关后面,清军也结成了一个个的营寨,凭借着山势,在狭窄的地形中,形成了各种防御工事。
“啧啧,清军这是准备将武胜关变成一处绞肉机啊。他们也根本没有打算好好地守卫关城,而是想要在关里山谷中,极大程度地削弱我们火力展开,跟我们拼肉搏战呢。”苏叔桓是白明修从系统中招募出来军事才能最高的将领之一,从清军的排兵布阵上,苏叔桓轻易就察觉到了清军的打算。
苏叔桓笑了笑,对自己手下的军官们说道:“清军想跟我们打一场硬仗啊,得让他们彻底认清,我们大明复国军的强力并不是单纯靠着先进的武器和军事科技啊,我们的组织、我们的士兵素质、我们的战术,任何一项不是他们能比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