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白纸做画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一户多少亩地合适?自古以来,中国便就有一夫百亩和一夫五十亩两种说法,当然由于亩的大小不同,两者面积的差别可能不大。这是理想的情况,每到王朝新立,重新分配土地的时候,往往是按照这个数目授田。这个数字肯定不是凭空得出来的,是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

杜中宵也面临这个问题。营田务开垦闲田,按户平摊下来应该是多少亩?前朝的一夫五十亩,是以关中和中原的自然地理条件计算的,包括休耕。换一个地方,比如说江南,一夫肯定照顾不了五十亩,一般十亩就足够了。既有那里地少人稠的因素,也有精耕细作传统的原因,还有勤劳程度不同的影响。

此时江淮种稻麦,麦子成熟的时候,两浙恰好农闲。往往有两浙的人乘船北上,为江淮地区的人家收麦,分走一半的收成。这种跨地区的麦客,入宋以来在两浙非常流行。

具体到唐州邓州这片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比淮河以北好一些,按理来说,户均耕地应该少一些。

人的劳动能力是有极限的,超出这个极限,更多的土地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好处。对于杜中宵这个管理者来说,评价有两个标准。一是总体上,以劳动力算户均产粮最多。再一个从面积上,亩均粮食产量最高。两者得出来的最适合面积,并不重合。

不考虑这个问题,让到这里的纤夫盲目开垦闲地,贪多嚼不烂,开出来的田种不了,管理不善,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的后劲。

派人在附近走访了些日子,看看闰正月就要过去,营田务衙门要给出答案。

看崔主簿在案后忙碌,杜中宵道:“主簿,前些日子派了吏人查访民情,看看四周一户多少田更加合适。诸般说法不一,有说五十亩的,有说三十亩的,还有说十亩足够的。主簿在这里为官多年,熟悉民情,觉得哪种说法为是?”

崔主簿放下笔,想了一会道:“依下官看来,这些说法各有道理,看运判如何定。一户五十亩,如果没有水田,全是旱地,应该合适。如果有几亩水田,那一户三十亩便就足够了,不然种不过来。要是全是水田的话,一年稻麦两季,十亩就足够了。”

说完,崔主簿补充一句:“下官如此说,是假定家家有耕牛,有农具。若是没有,又当别论。”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以唐州来看,气候湿润,雨水不缺,而且多河流,开一些水田出来并不是难事。不过这里还有不少山地坡地,全是水田也不可能。还是定一家三十亩,杂一些果园种菜的地,更加合适一些。新立村落,闲田开荒,便可依此数而定。一户三十亩,另加五亩桑园。”

崔主簿点了点头,过了一会问道:“运判,何不让各村子自己定开田数目呢?他们开得多,愿意出力种的多,对于衙门不是好事?”

杜中宵道:“主簿,事情不是这样做的。有地便就有税,还有差役,种的多了,赋税差役自然就会重。一夫之力总是有数的,开田多了,种着本就吃力,再加上差役赋税,力有不逮,说起来,就是我们衙门税重。定一个合适的数目,一般的人可以小康,还可略有余力,才能官民两便。”

这是管理技巧的问题,其他地方土地不均没有办法,营田务白纸上做画,当然力求完美。一家地太多了,种着吃力,再向他们摊派差役,自然满腹怨言。而税依地而定,家里地多税就多,人均耕地超过一定的数目,反而会加重官方和百姓的矛盾。

这就是小农经济的问题,要想让自耕农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就要有合适的规模。这个时代,以唐州这里来说,家里有几亩水田,一家合适的规模就是三十亩。如果普遍超过此数,以后必然会有其他地方的人来做佃客,或者打短工,营田务不追求这种经济模式。

作为军队的一部分,营田务的土地不得买卖,不得租佃,要让种地的人自力更生。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不到,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注定是主流,从一开始就要规划好。

这个规模是以五口之家的小家庭来算的,子女多了,就要分家。留着大量闲田,就是给他们的后代留的储备用地。至于这个储备可以管多少代,那就超出杜中宵规划的能力了,他只要规划三代就了不起。

从案上拿起吏人调查的几个典型村落的情况,杜中宵仔细斟酌。一个村子,多少人家合适?如果户数太多,耕地就离着住处过远,耕种不便。户数太少,人口太过分散,衙门管理又不便。一个村子与邻近的村子隔多远合适?隔得远了交流不便,隔得近了闲地太少,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这些问题,是必须在这几天定下来的。有了一个总体的规范,吏人差役才能够做事,不能让他们随心所欲胡来。这个大框架定下来,对未来几十年有无穷好处。

村子的规模定下来,还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比如除了耕地,要留多少地种果树,多少地做菜园,多少地做林地,多少地做草地放牧牛羊,小农经济下要一应俱全。一个典型的村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除此之外,多远距离内设立集市,各集市如何组织管理,都有道理可讲。自然演化下,这些都是按着地理、经济条件下自然出现的,营田衙门统一组织,可以提前布局。

有了这个大致规划,就以粗估某一个范围内粮食和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量,进行工业布局。比如某一片地方桑树多柞树多,就可以设立缫丝作坊。某一片粮食多,就可以设立酒坊。某地耕地多,可以设立铁器农具的作坊。再结全水利、矿产这些自然条件,在最合适的地方布置。

想一下子进入大工业时代是不可能的,必然要经过一个广泛分布的散、小的工业阶段,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慢慢集中。这个时间可能很漫长,但不能人为跳过去,不然工业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与社会脱节。

这种经济布局,有个名字就五小工业,私有化后称为乡镇企业。

发展工业,不能只想着在大城市建大工厂,那样不利于民间的积累,你造出来东西,民间没有能力去买。后果就是工业空中楼阁,轻工业发展无力,拖累整个工业的进程。

一二十万人的纤夫,对应就是十几万户,几个大州的范围,与永城的小规模营田不是一回事。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陆地键仙 人族镇守使 我有一剑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相关推荐:暖冬事件盛世强嫁:暴君,请接招虎豹骑网游之神装西游之白衣秀士传奇之超级法师三国人物召唤系统哈利波特之血猎者遥远的第三天永不沉没的星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