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快到卯时了,您还是休息会吧。再过一个半时辰您该前往皇城主持元宵会试了。”
百花巷尽头的一座府邸中,一位年老的仆人刚刚将那支快燃尽的蜡烛跟换掉。看着伏在案前的中年男子,轻轻的提醒了一句。
“福伯,这种事情你让其他人来就行了。你年纪已高,就不要随我一同熬夜了。”中年男子抬起头来,接过福伯手中的热毛巾,擦了擦脸道。
“多些大人,这人老了,总想做点什么。忙了大半辈子了。闲不住。”福伯和祥的笑了笑,轻轻的走了出去。
屋内的书架上整齐的摆放着诸多书籍。而案前的卷宗更是堆积如山。摆放在男子面前的是一张今日大理寺初试的试卷。试卷上的名字赫然写着李复。
“师兄啊师兄,你十五年了,你还是放不下吗?”男子看着卷子上字里行间的透露出的气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这一日的东都比昨日热闹太多,万千民众涌上街头,不光是喜迎元宵佳节,今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会试。
清晨十分,东都下了一场小雨,寒冷的气息也未能阻挡住东都民众那山呼海啸般的热情。
一辆辆悬挂着学子监标志的马车,从承天门进入大明宫中。进过层层的检查,终于来到今年元宵会试的目的地含光殿。
含光殿由一主两副三座宫殿组成,西侧是文试的朝阳殿,东侧是武试的武曲殿。中间的那座主殿则是三年一次朝试殿考的含光殿。
含光殿前的广场两侧,身着红色盔甲的龙武卫林立,守备森严。
在大殿八十一阶的神道前,是一名名面无表情的学子监的大儒,默得等待。
“各位学子,请按照文武双试的顺序站立在神道两侧,文试学子请跟随学子监的大人进入朝阳殿中。武试的学子跟随谢统领进入武曲殿下的走廊内稍作休息………
待文试闭后,举行武试选拔。“
一位礼部的大人站了出来,大声的宣读着此次元宵会试的规则
远的,李复看到皇城的东北方,驻立一座灯火通明的大殿。隔得远远,都能感觉到一阵阵热浪袭来。
元宵会试乃是大唐最重要的盛典之一。大唐人皇则会在会试之后,颁发御榜,昭告天下。且,每年元宵会试的前三名皇室皆会派出赏赐,以兹鼓励。
这仅仅是其中之一的好处,最令人期待的则是元宵会试之后,根据会试中的名次可以选择进入东都的六大学府。从而参加三年一次的朝试,踏上仕途之路。
“今年元宵会试由太宰与太保大人评审,
夺得前三甲者,人皇陛下将从皇家御库中,挑选皇室圣物已鼓励天下学子,勤修苦学
各位学子,各凭本事吧。“
就在快要开始前,大明宫方向来了一位公公,在礼部尚书的耳边低语片刻,可以清晰的看到,礼部尚书的脸上一丝震惊之色闪过。看来今年皇室赏赐要比往年丰盛了许多,连礼部尚书也始料未及。
声音一落,大殿前的学子皆众学子面面相望,都非常惊讶。
在大唐这些年来举办的元宵会试中,向来都是由礼部依人皇的名义给每年的三甲分发奖品,从未听闻过皇室从皇家的御库中选取奖品。
不少学子开始摩拳擦掌,雀雀欲试。对于皇室的奖励,很是期望。
“文试学子们,请吧。”
学子监的大儒也从震惊中反应了过来,在他的印象中,皇室从圣后时期开始,就已经不曾参与元宵会试中去,怎么今年人皇陛下有了兴趣了?
话音刚落,文试的学子跟随者学子监的大儒进入了朝阳殿中。
李复经过杨子虚身旁时,两人对视了一眼,彼此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要拿到名次,我在武曲殿中等你。”
“放心吧。”
…………………………
进入朝阳殿中,不在是昨日在大理寺的模样,而是三排巨大的红色帷幔将整间朝阳殿分割成三块区域。
第一块区域内摆放了将近百块棋盘,
每一个棋盘前都有一名学子监的大儒坐镇。可细细查看,每个棋盘上都已经落好子了,并不是一盘完整的棋,而是残局。
这一关考的是棋。
“今年元宵会试的规则比较简单,谁能最快通过三大关卡,走出殿外就算获胜。且每道关卡的时间不得超过三炷香的时间,各位学子,请吧。“
随着第一柱香被燃起,朝阳殿中的学子纷纷开始选择了自己的对手。
朝阳殿内,一番短暂的嘈杂声后,大殿中只剩下了清脆的落子声。
今年的会试确实是和往年大不一样,这才第一关,就已经难倒了不少学子。棋盘上的局大多都是大儒平日间所下残局,难度颇高。好在并不是要赢了棋局才算晋级。只要双方相差不到十五手,都算合格,细细想了,这倒也不算太过苛求。
朝阳殿中的学子其中不乏棋道天才,有的人坐下不过五息时间就破开棋局,进入了下一场。而有的人则需要花费半柱香甚至一炷香的时辰方才解开。
“镇,老师您输了。”
李复面前的棋盘上,手持黑子的大儒看着几乎铺满棋盘的白字,无奈的摇了摇头,但脸上并没有任何的不悦。很是欣慰的看白子所落之处。
“不错,不错。这盘棋我原本以为要到第七十六手时才能分出胜负,没想到你竟然在第六十四手就将局面破开。落子之处皆暗蕴兵法之道。后生可畏啊。”大儒满意的看着李复点了点头,笑道。
李复对着大儒恭敬的行了一礼,走向了下一张帷幔
第二行帷幔中,挂着一排排八角灯笼,每一面上都张贴者一张小篆书写的一句话,或一首诗词。这是灯谜。
而每盏八角灯笼下都立着一位儒生,负责揭开谜底。
规则倒也简单,但必须要猜对灯笼上八面灯谜方可过关。
李复随意选了一盏灯笼,对着面前的儒生行了一礼。
“公子不必客气,请吧。”儒生面无表情,微微欠身还礼道。
八角彩灯上,李复随便挑了一面。上面写着‘雨余山色浑如睡’底下用隶书写着‘猜一个字’
“雨余山色浑如睡,这是雪字,先生,不知学生猜的对不对?”
李复笑道
“不错,谜底的确是一个‘雪’字,请看下面。”
儒生点了点头,撕开灯面上的彩纸,背后写这一个“雪”字
李复扫了一眼这里,发现这里的灯谜并不算简单,远比元宵集会上的难猜了许多。但对自己来说,倒也不算什么麻烦。
“少有天赋老必为,谜底是‘中庸’”
……………………..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这是一个秋字”
…………………….
不多时,李复就将七面灯谜尽数猜尽,但在最后一面上,思索了半柱香的时间。
“文君当垆,子牙临溪。”
这是《春秋繁露》上所记载的两段事情,后人曾有过四次注释,但却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求同存异,另外一种是故作深沉。但李复记得曾经问过夫子,这两种注释哪一种是真确的,夫子当时并没有回答李复,只是嗤之以鼻,淡淡的说了一句“沽名钓誉”李复当时不解,夫子后来也并未释义。
李复想了想,开口道是‘沽名钓誉’”
儒生微微一征,目光惊讶的望着李复,揭下灯谜上的材质,将其反了过来,上面写的正是“沽名钓誉”四字。
“公子果然聪慧,《春秋繁露》关于这两段典籍的注释皆是错误,年前才有太宰大人亲自重新修改过来,样稿至今还未发行。没想到公子能将此谜底猜出。看来下一关也难不倒公子了。”
儒生眼中露出异样的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