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上的旖旎的画面也在亥时之后便收了场了。李复和杨子虚两人微醺着回到长安街中,依旧还是很小心的避开的巡夜的卫军,打算翻过客栈的墙头,回到客栈之中。
李复率先翻了过去,落下的时候忽然发现脚边有一双绿色的眼睛在盯着看着。这才发现,原来这边养了一条半人多高的大黑狗!
大黑狗双眼死死的盯着李复,洁白的犬牙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冷冷的银光。
“你在这发什么呆啊,还真打算赏月啊?”
杨子虚的话音刚落,就从围墙上轻轻的落了下来,并没注意到那条大黑狗。不巧的是,杨子虚一脚踩到了黑哥的尾巴上了。
“嗷呜~~~!汪~!”
黑狗吃痛,一声哀鸣后直直的照着杨子虚的屁股上狠狠的咬了下去!嘴里发出阵阵的呜嗷之声。
“死狗,松嘴!快给我松嘴~!”
杨子虚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很是精彩,强咬着牙不让自己发更大的声音来,若是让别人看到这一幕,恐怕自己以后在东都的形象就全毁了!
“啊~~死狗,松嘴!给小爷松嘴啊~!”
“嗷嗷嗷~~~轻点,轻点~~!”
杨子虚着急的用手使劲的拍打狗头,但是并没什么效果。反而那条黑狗咬的力道更加的重了,这下换杨子虚吃不消了。
“你还不过来帮忙~!”杨子虚顾不了那么多了,屁股上的疼痛战胜了面子,提高了嗓门向一旁憋着坏笑的李复求救。
“谁让你不看着就往下跳….哈哈~~~”李复实在忍不住了,眼前的画面实在太可笑了。
、“别废话了,干净来帮忙!”杨子虚看着客栈内的灯一盏接着一盏的亮起,急忙说道。
李复也有些心虚了,这要是让人看见了,丢脸的可不止杨子虚一个人。
“死狗,早晚给你炖了~….”
“赶紧走吧,还等人别人来看笑话啊….”
“哎呦,疼死我了,哎~你等我下啊!”
两人费力的扒开黑狗的嘴,狼狈的逃会了屋内。
………….
“李复你好了没有,快点,再晚就赶不上去大理寺的马车了。”杨子虚在门外拍打着门环,语气焦急道。
“等等,马上就来了”
二楼房内,李复有条不紊的换上昨日学子监儒生所派发的服饰。
“这件衣服怎么这么眼熟?”
李复看了一眼床上的衣物,想起来自己临走时,夫子放在包底的那两件衣物。
白底银边的学士服,配上淡青色的云靴,披着一件做工细腻的锦袍。李复长发披散,神情写意洒脱,从门里走了出来。
“你的这件学士服怎么感觉不像是今年才进贡的?怎么颜色显得有些….素?”杨子虚看来一眼李复,又看了看自己道。
大唐朝民风奢华,在一些正规的常合,极为讲究服饰礼仪,绝对不能错乱。正服、常服、礼服都要一一区分。每年元宵会试的学子服饰的用料都是南方新供奉上来新丝所织,且配上上好的刺绣。
这身服饰由学子监严格控制,每年在元宵会试的前一天才会开始制作并发放到各个参加元宵会试的学子手中,且每年服饰的件数都是当年参加会试学子的人数,不多一件,不少一件。
“上车吧!外面怪冷的!”杨子虚道。
客栈前,停了一条车龙。杨子虚揭起柔软的车幔,招呼李复上车
片刻之后,浩浩荡荡的车龙往大理寺驶去。
长安街上车水马龙,欢声笑语不断。从天空俯瞰而下,可以看到一辆辆马车挂着学子监的标志,从东都各处驿馆、客栈向着大理寺前去。
出了长安街,入含光门后,东都西南角上那座朱红色的府衙便就是大理寺所在。
大理寺乃是执掌大唐所有官员刑法之地,主要是受理大唐将、侯。官、贵。和天下官吏的弹劾之处。更是每年元宵会试初试的所在地。
八百年前,魏大人将此处设置为初试场地的目的就是警示天下学子,仕途之路亦有不可为之事。
经过一重重关卡,检验了数次腰牌,学子监的马车才停在了大理寺前。
“大理寺已到,请参加会试的各位学子下车。“
大理寺前佑大的广场上,龙武卫罗列,守备森严。在龙武卫前方,是一名名面无表情的大理寺官员,捂着手,默默得等待。
“各位学子,请依次到寺卿前的号箱取号,然后跟着大理寺衙役前往相对的考间。会试期间,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不得舞弊,更不得随意踏出考间。否则,褫夺会试资格。”
大理寺前,一位身着白色儒服的大儒站了出来,环顾大理寺广场前众多的学子,冷声道。
“可千万别再初试上翻船了啊!我听我家老爷子说,这次元宵会试的初试很不简单,是太宰大人亲自出的考题。”杨子虚站在李复身旁,嘴唇微微蠕动,轻声道。
李复扭头看了一眼杨子虚,而后目光不自觉的转到杨子虚的屁股上,强忍着心中的笑意。
杨子虚慢慢的朝着李复翻了个大白眼,一脑门子的黑线。咬牙道:“那该死的黑狗,回去就给它炖了!”
…………………..
大理寺内的考间空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一张案子排在中间,一张小小的太师椅放在前。并不是太过于拥挤。每一个考间前都立着一位学子监的儒生,手持一炷长香,而一旁则是一个小小的香炉。已香为时间,香尽试停。
“天命乙亥年正月十五,承大唐人皇御旨,特为大唐诸位学子于大理寺内设元宵会试,辰时三刻会试开始!”
随着学子监大儒的一声令下,各个考间外的学子监儒生点燃了手中的香,插在香炉之中。
一张张试卷随即由大理寺衙役发下。
李复坐在案前,闭目养神三息,而后睁开眼来。伸出手翻开试卷。李复有些紧张,历来元宵会试中当属初试最难。这一场几将参加元宵会试的学子刷下七成左右。
而初试考的东西极为复杂,其题目包罗万象。子、史、经、集无一不掺。不光如此,国策、兵法、修行中的法门皆有涉猎。
而且这次还是大唐的太宗亲自出题,恐怕会比往年更加的难考。
不过…..李复看了一眼试卷愣住了。
这是?…..稻香村中李复由夫子教导了整整十五年,自打李复记事开始。就与夫子所收藏的那九千多本古籍相伴,无论是初夏秋冬,亦或是刮风下雨。夫子每日都让李复研读那满屋子的书籍,九千多本书籍,李复背了整整十五年。期间每日还要抽出时间来跟随夫子进行修行,所以在九岁之前就花费了许多精力去记下书中所写的内容。
李复曾经问过夫子,读书是为了什么?夫子只是淡淡的回应李复:“记住,你只要记住书中所写的内容,以后你自然就明白了。”
当时年幼的李复并不懂夫子的意思,就连刚刚李复对夫子的这句话也不甚理解,但看到了这张试卷,李复明白了。
试卷上的问题,李复都甚是眼熟。《抱朴子》内卷卷十八的释意?自己曾经在七岁那年在一本古书上读过,至今还印在脑海中。《武典》第三章第六小结的解法?李复也记得,自己在五岁的时候曾经在解过,但没有解出,还被夫子罚了十大板子,这些考题,稻香村中的古籍上都有记载过。
李复很是欣喜,一眼扫过,这些题目有些是非常熟悉,有些还有着模糊的印象,但细细回想,那模糊的印象越来越清晰。李复拾起墨笔,开始在卷上快速的书写…..
大道三千,可李复读的典籍又何止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