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是大唐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太庙的酒祝大人。也是如今大唐活的最长久的一位。自太祖简历大唐开始,酒祝就一直在太庙负责着每年的祭天,祭祖仪式。历经太祖、太宗、高宗、圣后已经现在的大唐人皇一共五代皇权交替。不管每次皇权的交替中出现多大的腥风血雨,都无人敢去打扰酒祝大人。
有人说酒祝是太祖的同母胞弟,所以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不敢去叨扰这位老者。也有人说,酒祝是太宗当年玄武门之变的幸存者。不过世人还是相信前者的要多些。
不可否认的是,酒祝是天下士子儒生的领袖支柱。不光是历代三公,不少的皇族子弟大多都是拜在酒祝,或受过酒祝的提点。所以,连当今陛下都不敢对酒祝轻怠。
“老酒祝,您怎么来了?”皇帝陛下苦着脸笑道,一把推开扶着他的婢女,咬着丫攒这腰间的肥肉,气喘吁吁的跑到殿门处,小心的扶着酒祝走进殿来。
“陛下礼重了,您是至尊之尊,岂能屈身前来迎我这一个糟老头子。”酒祝枯瘦的手轻轻的推开皇帝扶着自己的手。
皇帝,满脸肥肉无奈的笑着,露出窘样。
酒祝和皇帝陛下之间的关系,一些年长些的老臣们还是知道些的。两百多年前的那一晚,东都烽火四起,四路藩王都在争夺太极殿中的宝座。那一晚,是酒祝推开了尘封许久的太庙大门,向着全天下宣告下一届大唐人皇的人选。简单的一句话,使得另外三路藩王不得不放下兵器,无奈的接受。
大唐中,若是说,有人敢向皇帝挥刃,但却无人敢在酒祝面前动武。只因为他是大唐的酒祝!
“这方华殿,多少年都未曾来过了。”老酒祝颤颤巍巍的走到方华殿的阶梯之下。似乎一阵过堂风就能吧这位老者吹到,上了年岁而变微偻的身躯却还是努力的挺直着,看着殿中的群臣。
是了。老酒祝的确是有不少年未曾再在着方华殿中现身过了。无论是三年一次的朝试,还是元宵会试,宣布天下士子头名的是三公代劳。以至于大家都渐渐遗忘了天下士子都希望叫出自己名字的人该是酒祝大人了。
“两百多年了,上一次我记得还是那三个人,不知道这一次会是哪三个小家伙。”酒祝眯着眼笑道。
酒祝的声音并不大,但方华殿中,却无一人敢出声,死寂一般的沉寂着。
那一届,太傅,帝武候,还有…夺得了前三甲。可现在,也只剩下了帝武侯还在朝中,威望正盛。
“酒祝老师今日是来?”坐在方华殿上宝座的皇帝也疑惑了。酒祝今日难道是来宣布元宵会试的三甲头名的吗?
“陛下,按照礼仪,这元宵会试的三甲头名本该是老臣来宣布的。可毕竟上了岁数了,腿脚不便,所以这些年来一只是由三公代劳。今夜不知怎么了,突然间想去凌烟阁看看那些老朋友。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这方华殿中了。”酒祝对着皇帝陛下行了一礼,开口道。
“既然酒祝老师来了,那,这次元宵会试的三甲还是由老师您来宣布吧,朕也有好多年未见过老师再为我大唐选拨栋梁了。”皇帝的脸上虽是笑容,但目光中却闪过丝寒意。
酒祝颤颤巍巍的接过太宰手中的皇榜,慢慢的舒展开。
殿中数位学子目光都聚集在那张不大的皇榜上。
酒祝展开金卷展开,一一读到。凡是皇榜上有名的,都是今日,表现亮眼的学子。
“王卫武试第九”
………
“宫傲武试第七”
“魏重武试第四”
最后,要宣布前三甲了…
“杨子虚武试第三。”
“杨宁文试第二,武试第二。”
“李复”
酒祝停顿了下,看了眼李复,从酒祝的眼神中,李复似乎看到了夫子的影子。
“文武双魁!”
接着,老酒祝又道:“按大唐礼,双魁未过十五,由三公为双魁行束发礼。李复,你过来。”
酒祝朝李复招了招手。而殿中众人皆不可思议的看着酒祝接下来的动作。
“今年的束发礼,我来吧。”酒祝很自然的从太宰手中接过玉梳。
“老师,这…….”
“酒祝大人,一个元宵会试的魁首,何以敢让您亲自束发啊!”
“酒祝大人,这不符合礼法啊…..”
“皇室子弟成年时尚且都不能请酒祝大人束发,更何况是一个平民。如此,我大唐礼崩乐坏,酒祝大人三思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酒祝的话语刚落,方华殿中大儒们纷纷开口道。酒祝亲自束发,几百年来,未曾听闻。遥祭当年,太宗皇帝立下太子时,太子成人礼上酒祝为其束的发,大唐立国八百年来,也只有这么一次!
“酒祝老师,皇室子孙都没有这待遇,合适吗?”一旁的太宰此刻脸上也犯了难。
而此刻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大唐人皇脸上很是平静,肥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神情。
“我已经老了,大限将至,从高宗皇帝开始,再无太子。明年元宵节可能再也无法为太子束发了,就当了我一个心愿吧。”酒祝转过身来,对着皇帝行了一礼,开口道。
大殿之中,静悄悄的,皇帝静静的端坐在龙椅上。仿佛和大殿、龙椅融合在一起。
他的双眸紧闭,一动不动,仿佛陷入了某种沉思之中o
“朕准了!”
皇帝睁开眼,只见脖子上的肉刹那间从领口露了出来,头微微的点了下。
太宰点了点头,微一颔首,一旁有宫女用托盘奉上酒樽。酒祝抓起酒樽,沉声道:“祝酒!”
殿内所有人立即直起身来,手里抓着酒樽,跟着道:“祝酒。”
“祝陛下万岁!”
“祝陛下万岁!”众人跟道
“祝我大唐王朝,江山社稷,传承万载,即寿且昌!”太宰又道。
“祝我大周王朝,江山社稷,传承万载,即寿且昌!”
“礼毕,饮祝酒。”
太宰以袖掩面,一饮而尽。殿内众人也跟着一饮而尽,而后无数支璀璨的烟火,从夜色中升起,将整个东都照得一片灿烂。
而此刻,已到了子时。
“李复,你过来坐下。”酒祝再次像李复招了下手。
李复愣在原地,酒祝要为自己束发的消息至今还如同一场剧烈的雷暴般在脑海中炸开。仍未回过神来。
“啊~~”李复忽然叫出了声,脸上五官聚焦到一起,一只手搭在杨子虚的肩膀上,另一只手猛的揉着自己的右脚。
杨子虚头偏向一旁,肩膀不断的微耸着,一只手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嘴巴,努力的想要笑不出声来。
而杨宁站在李复右边,似乎刚才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李复怒目对着杨宁,刚才李复走神,他踩了李复好几下都没反应,所以…..
李复平复了下忐忑的心情,走到酒祝身前,而后跪了下来。
酒祝用玉梳梳发、束发。束发的过程极为讲究,要求每一束头发都要梳的整齐。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极为繁琐。酒祝的手很稳,梳的很慢。整个过程持续差不多半个时辰。
束髻之后,酒祝将将玉梳放回托盘。然后取过托盘中的绵带,将发髻扎上。
最后的一步,便是佩玉了。大唐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是礼仪之邦。儒家经典上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束发之礼最后一步的佩玉。
大唐《礼记玉藻》曰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玟而组绶。
李复这类的普通学子只能用赤黄色的丝带佩戴美玉。
束发在司礼监最后读完的束发之礼的礼文中结束,
最后,就是大唐人皇最后授予元宵会试前三甲的赐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