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潘阳将折扇往贺兰安石手里一推。
“妹夫,这把折扇可是稀罕物,其扇骨所用的象牙来自天竺,其扇面所用的丝绢为扬州所进贡,虽然谈不上特别贵重,但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贺兰安石还以为潘阳看不中这把折扇。
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一带在唐朝的时候统称为天竺,这一带生活的大象,体型没有非洲象那么大,且只有雄象才有象牙。这种象牙的牙型较小,加工较柔软,其中又以淡玫瑰白色的象牙最为珍贵,是精品中精品。
潘阳看了一眼手中的折扇扇骨,正是淡玫瑰白色。
“这丝绢上的画和字是谁的手迹?”潘阳注意到这把折扇的扇面上一面画有人物,一面写有诗词。
古代的真丝织物分两大类:绫和绢,“花者为绫,素者为绢”。
绫,属于斜纹组织的织物,具备摇曳的光泽;绢,属于平纹组织的织物,质地细腻、平整挺括、色白质轻。
绢主要用于代替宣纸作画写字,绫则主要用于装裱书画。潘阳手中这把折扇丝绢扇面上的诗词和画像明显不是用针线描上去的。
“此画名《历代帝王图》、此诗名《巫山高》,均为我表兄,刑部侍郎阎立本亲笔所书。”贺兰安石不无得意地说道。
“什么?阎立本?”潘阳失声惊呼。
听贺兰安石说这把折扇上的画像和诗词全是阎立本的手迹,潘阳激动地差点把小心脏给跳了出来。
阎立本,初唐最著名的人物画家,出身贵族世家,艺术天赋极高,以历史题材画及肖像画著称于世。其画中人物神态细腻,栩栩如生,被誉为丹青神化。
阎立本生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母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其父石保县公阎毗,是隋朝废太子杨勇的亲信。
因受杨勇牵连,仪貌矜严、颇好经史的阎毗政治上没有什么大作为,甚至一度罢官入狱。但阎毗和他的两个儿子阎立德、阎立本能篆书,工草隶,尤善画,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
《历代帝王图》又名《列帝图》、《十三帝图》、《古列帝图卷》、《古帝王图》,此图为绢本,设色,长51.3厘米,宽531厘米。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相传为阎立本画作,但画作上没有阎立本的印章和落款。现仅存后人摹本,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潘阳对《历代帝王图》所有耳闻,也在网络上看过《历代帝王图》的照片,该画自北宋以来被书画界确定为阎立本之作,画卷后有北宋时期众家题跋,为绢质;其后为南宋以来诸家题跋,为纸本以及绢质拖尾。
原来阎立本确实画过《历代帝王图》,而且还画了两个版本。潘阳抵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展开折扇的扇面,仔细观摩。
潘阳看到,这把折扇的扇面从右至左画有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武帝、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顼、陈文帝陈、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各帝王图前均楷书榜题文字,且均有随侍,人数不等,形成全画卷相对独立的十三组人物,共计四十六人。
“贺兰公子,你跟阎侍郎是什么表兄关系?”潘阳随口问道。
“我的祖母和他的祖母是表姐妹。”贺兰安石脸颊有些发烧,他和阎立本的这层表兄弟关系其实扯得有点远。
“阎侍郎是不是还画了一幅大尺寸的绢质距形《历代帝王图》?”潘阳又问道。潘阳觉得这把折扇上的《历代帝王图》跟自己在网络上看到的《历代帝王图》相比,尽管内容相似,但如果仔细观察,还是有所区别。
潘阳总觉得折扇上《历代帝王图》的人物表情没有网络上的《历代帝王图》传神。
“妹夫料事如神,我真是服了你。我表兄确实还画过一幅纵约1尺半、横约16尺的《历代帝王图》。”贺兰安石此时对潘阳佩服得简直要五体投地了。
潘阳心里默默地估算了一下,3尺为1米,贺兰安石所说的纵约1尺半、横约16尺与长51.3厘米、宽531厘米这个尺寸是相吻合的。
“贺兰公子,阎侍郎这一大一小两幅《历代帝王图》分别作于何年?”潘阳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后世的专家学者翻遍各种资料都没有查出《历代帝王图》的准确成画时间。
“妹夫,大幅《历代帝王图》作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这把折扇上的《历代帝王图》作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贺兰安石回答道。
“贺兰公子,大幅的《历代帝王图》现藏于何处?”潘阳好奇地问。
“大幅的《历代帝王图》就悬挂在我表兄府中的书房里,表兄珍爱异常,从未示于外人。我去年上元节去他家里拜访,偶然得见此画,便为之茶饭不思,必欲得之而后快。可是不论我如何央求,表兄心如铁石,不愿割舍于我。无可奈何之下,我就请他花了三天时间在这把折扇上重新画了一幅内容相同的《历代帝王图》以慰心中所憾。”贺兰安石一口气将这把折扇上《历代帝王图》的来龙去脉也一并说了出来。
“看来这首《巫山高》既是阎侍郎的诗词作品,也是他的书法作品?”潘阳指着《历代帝王图》背面的诗词问道。
“千真万确,决无诳言。”贺兰安石信誓旦旦地说道。
唐朝的文字书写以繁体楷书为主,繁体行书和繁体草书为辅。潘阳对折扇上《巫山高》上的字基本认识,只见上面用繁体楷书写着如下内容:
巫山高
君不见巫山高高半天起,绝壁千寻尽相似。
君不见巫山磕匝翠屏开,湘江碧水绕山来。
绿树春娇明月峡,红花朝覆白云台。
台上朝云无定所,此中窕窈神仙女。
仙女盈盈仙骨飞,清容出没有光辉。
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
荆王梦里爱华,枕席初开红帐遮。
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
潘阳觉得,阎立本这首《巫山高》与唐玄宗时期李白写的《将进酒》风格颇为相似。
李白《将进酒》的开头两句也是“君不见”三个字起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很明显,李白的《将进酒》虽然写在阎立本的《巫山高》之后,有模仿借鉴的嫌疑,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是意境还是气势,《将进酒》的艺术成就远超过《巫山高》。
阎立本写诗不如李白,但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却高于李白一大截。
请注意,这句话的意思主要不是批评李白的字写得丑,而是赞扬阎立本的字写得超好。
唐代随便拎出来一个小有成就的读书人,其书法功底绝对可以进入华夏书法家协会前十大书法家之列。
李白的书法当然也是挺厉害的。
据说李白喜欢张旭草书,一直将之作为学习典范。
李白唯一传世真迹《上阳台》贴,内容如下: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上阳台》贴共25个字,得到了宋徽宗赵佶、乾隆皇帝弘历、一代天骄毛泽东等书法大家的高度评价。
但阎立本的书法苍劲雄浑,气势飘逸,纵放自如,雄健流畅,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和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
阎立本与李白,一个靠书画冠绝古今,一个以诗歌名垂青史,如果单论书法造诣,孰高孰低,不言自明。
“贺兰公子,你这把这折扇我收下了。说吧,需要我做什么?只要你开口,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潘阳直接了当地对贺兰安石说道。
阎立本书画真迹的诱惑,有谁能抗拒啊?送上门的宝贝,不收白不收。如果把这把折扇带回到现代社会去拍卖,自己岂不是又要赚发了?已经掉进钱窟窿的潘阳决定收下这把折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