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消逝的历史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辽国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随着辽国的灭亡,再到契丹族的消失,辽国也变成了一段令人神往的历史。

从916年立国,到元1125年被金所灭,延续了209年。辽最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南部的白沟河。

其实在立国前,契丹族作为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已经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契丹族最初臣服于唐朝,被唐朝设立为松漠都督府。五代时建立契丹国,契丹国的发家还是在五代后唐末年,辽太宗接受石敬瑭的请求,协助他建立后晋取代后唐,获得了燕云十六州,后来建立辽朝。至此辽朝才有了对抗中原的资本,与中原的外交关系首度转为辽朝居上,中原臣服的状态。到了北宋,双方又恢复了对峙的局面。澶渊之盟后,宋辽和平共处百余年,最后双双作死,结伴被后来居上的金国灭了。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技术的同时,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不但实现了辽皇帝集权政治的现实需要,又顺应了辽境内各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政治要求,改变了以往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不是迅速汉化,就是因为无法适应农耕文化而被迫退出的窘境。

在制度、文化、技术、习俗等方面,疯狂向中原学习,同时又有很高的民族自觉性,创造了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宋人笔记里曾记载了一件事,宋人出使到契丹,听契丹小孩用契丹语都书,读的是唐代贾岛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按契丹语就翻译成了“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

池边树上老鸦坐。”可见辽国当时文学、语言的发达,这是契丹以前的北方少数民族所没有的成就。

从立国之初辽国就没有安生过,926年辽国灭渤海国,接触到了朝鲜半岛上的棒子们。942年送给高丽50匹骆驼,可是高丽太祖不要,还把辽国派去的使者被放逐到一个孤岛上,辽国送的骆驼也都被饿死了。从此辽国就多次袭扰高丽边界,总之就是不管昨天关系如何,反正只要有机会就杀到高丽去练练兵。除了渤海国、高丽国,东北面的那些生女真们,辽国更是直接当奴隶看,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最后才将那些生猛的女真逼反。

相对于东面,对西面的那些部族和国家,辽国就亲善多了,毕竟往上数三代,都有亲戚关系,从葱岭以东的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与葱岭以西的喀喇汗国,基本上都是亲附辽朝,而与北宋的关系较疏。此外,西亚的波斯与大食在辽初也相继遣使来通好。因此,在唐朝灭亡之后,西域、西亚与东欧地区皆将辽朝(契丹)作为中国的代表称谓。中亚和西亚的***兵书中,还将中国传过去的火药与火器称为“契丹花”、“契丹火箭”等。直到今日,俄罗斯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当中,也依旧以契丹作为中国的称呼。有人便以此认为契丹多强大厉害,其实这样一种认识比较片面,因为在那个时代,中国的与欧洲的陆地交通线,也就是“丝绸之路”

完全契丹切断了。欧洲通过陆地交通通道只能到达契丹,所以他们一直把契丹认为就是“中国”。欧洲当时的航海技术还很落后,无法从海上到中国,契丹成为他们了解中国的唯一渠道。所以才有了西亚、东欧地区多将契丹作为中国代称的事。但是别的方向的国家,虽然契丹军力强大,但是宋朝的国际影响力,却远远大于契丹。比如高丽(就是拒绝接受辽国50匹骆驼的那个)、西夏、青塘吐蕃、交趾、日本、印度、东南亚诸国……这些国家很多对宋称臣纳贡,与宋有紧密的贸易往来,宋朝的货币也是当地的合法货币,很多国家的商人长期居住在中国,开封甚至有专门的犹太人社区。只能说是契丹和宋朝各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随着辽国的强盛,辽国开始宣称自己才是“中国”正统,理由是:“辽国正统来自后晋,因为辽军南下曾夺得后晋的传国玉玺,因此辽国能承后晋之统,为北朝,宋为南朝,两者并立为正统。”此后,辽国在对北宋的国书中,不再自称“契丹”,而是自称“北朝大辽国”,以强调自身正统性。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辽道宗时,已经俨然以中国自居了

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仍然称宋朝为“中国”,在强调夷人懂礼是“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汉人懂礼也是“中国”,在自称“正统”的同时,仍然称宋朝是“中国”。辽人的“中国观”具有辽宋同为中国、华夷懂礼即同为中国以及“正统”与“非正统”都是“中国”等特点。辽人的这种“中国观”,实际上是一种“多元一体”的“中国观”。

可是对于辽朝的正统论,当时的北宋人就不屑一顾。欧阳修《新五代史》便将辽朝打入《四夷附录》。

自从秦汉大一统王朝形成以后,“正统”问题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个王朝是否是“正统”,决定了其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历朝历代的正统之争中,宋、辽、金三朝的“正统”争议,尤为引人注目。辽朝和金朝在其统治时期曾经努力树立自身的正统性。辽朝前期,以外国自居,没有正统观念。到了辽兴宗以后,辽国汉化加深,开始试图树立自身的正统。这一场争论持续了几十年,迟迟没有结论,直到元朝末期的至正三年( 1343年),丞相脱脱最终采纳了第一种观点,下令“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于是元朝便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并列为正史。可是脱脱的命令并没有终止争论,以南方士大夫为主的群体坚持独尊宋朝正统的立场,其中最著名的为杨维桢,他写了《正统辩》一文,坚持应独尊宋统,而元朝则继承宋的正统。到了明朝,士大夫们对于宋辽金三史并立的状态无法容忍,从而掀起了一场重修宋辽金史,独尊宋朝正统的运动。

在明朝士人修成的几种宋史中,把辽金列入“夷服”,称“先王严五服之制,所以谨华夷之辨也。元人合辽、金、宋为三史,且以外国名,非制也,兹黜之。”认为不仅辽、金不是正统,并且元也不是正统,明朝应直接继承宋朝的正统。辽、金和西夏一样,均列为附属于宋的夷狄外国。

到了清朝,这些辽、金、元都不是正统的观点被骂为“丧心病狂”,:“自有史籍以来,未有病狂丧心如此人者。其书可焚,其板可斧。”

随着辽国的灭亡,契丹人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还有少部分演变为今日的达斡尔族和云南的本人。从地域来看,蒙元时期的契丹人主要部分仍分布在故地,即今内蒙古的赤峰市、通辽市和辽宁、吉林一带。但随着蒙古人破西夏、灭金、降高丽、平大理、亡宋、西征等战争的进行,部分契丹人被征调出征,离开了上述地区,开始遍布整个中国,甚至远至朝鲜、中亚和西亚地区,他们有的被安排在各地驻防,有的留在当地做官并定居下来。

经过研究,专家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族作为民族续存保留下来,有的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是最难寻找的,因为,契丹族一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外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经过不断地迁徙、隔

离和融合,多数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样融化了,用一个专业术语命名即“分子意义上的后裔”。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那个豪迈、彪悍、又有着璀璨与神奇光彩的国家,已经如流星一般消失在历史的天际间,如今只能通过从历史穿梭而来的一件件制作精巧,生动传神,富有灵动之感,造型生动离奇的那些文物里,来寻找曾经的契丹了。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陆地键仙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人族镇守使 我有一剑 万相之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相关推荐:重生世纪之交带着系统闯封神冰蛰给我一张复活卡我的学生有异能美利坚仓储捡漏王懒是一种境界神藏之谜LOL之永不言弃龙脉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