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向远处拱卫的黑铁军指挥使招一招手,那指挥使忙策马过来,周南对这指挥使说道:“我与公主要前往苇沟村,祭拜张太师墓,烦请你派人先行赶到,将墓园打扫一番。”那指挥使转身回去,按周南吩咐的,派了一队人先行,又亲自率兵护卫在马车前后。刚才驾车的那个士兵忙跑过来,要上来驾车,周南笑着说道:“你骑我的马,我来驾车。”
只听车内耶律余里衍轻声说道:“使不得,如何要你来执此贱役?”周南却说道:“如若公主不弃,我愿为公主驾一辈子车。”说着跳下马车,让银屏上了马车,又将马车车轮下的车轫拿开,周南才跳上马车,轻轻一抖缰绳,那驾车的两匹马便迈着细碎的步伐向前走了起来。前后大队的黑铁军凭着精湛的骑术,始终与马车保持着一定距离。
马车沿着大路轻快地跑着,银屏捂着嘴笑道:“想不到驸马驾车也是这般平稳,果然是见精识精。怪不得公主常赞你见识广博、颖悟绝伦。”
周南坐在前面,手执缰绳,看着前面说道:“倒是谬赞了。只是这马车虽然够宽大,可是还不够舒适,等过些日子,我让人为公主打造一辆马车,便是过个沟坎也不会如这样颠。”
“驸马竟有这样的法子?只是打制这样的马车很费事吧?”银屏好奇地问道。
“我没做过,只是想过。应该不费事,改日我定要找人做一辆来试试。”连着忙了半年,几乎都没怎么在无忧寨里住了,都是在外面东奔西跑。现在各处关口都用自己的人封堵了,城里那些捣乱胡来的宋兵也都跑回去了,燕京这一带总算是安定了,周南的心思又被这马车吸引了。这马车虽然高大宽敞,可是做起来舒适感可就太差了。如果能在车厢底部安装上减震装置,做成高档马车,说不定还能到大宋去卖个好价钱。
一路说着话,一行人便赶到了苇沟村。张太师墓园就在苇沟村村东一处高丘上,按照张琳遗愿,想日后能在这里看到周南前往檀州迎娶公主,只是谁都想不到,其间又经历了这么多,二人才算是真正走到了一起。
周南停下马车,放好车轫,银屏先从车里下来,又从车里拿着一个脚踏放在地上,才让耶律余里衍下车。只见耶律余里衍外面穿一件浅绿色长袍,腰间系一条红色腰带,衣袍领口里露出白色丝绵的中衣,脚下穿一双黑色长靴。头上束着发髻,两侧鬓发下垂,柳眉间贴着一朵梅花金钿,双耳戴着一副黄色水晶耳坠,脖子里挂一串水晶串珠项链,那一颗颗水晶珠子被脖项间宛若凝脂的肌肤衬托的更加晶莹剔透。耶律余里衍一双美目只看了周南一眼,便满面通红,再也不敢抬头。
先行赶来的黑铁军早已将墓园内外打扫干净,又准备齐了香烛等物。周南和耶律余里衍并肩而行,银屏随侍在另一侧,三人一同踏上石阶,迎面是一座用青石砌起来的低矮道石墙,将里面的墓冢圈在中间,台阶两侧是各种莲花宝座的石柱、石马等,伴着园内的圆柏,显得异常肃穆、安静。
在张琳坟冢前,竖着一块碑文,上面详细记载了张琳的生平、业绩等。耶律余里衍亲自从银屏手里接过香烛,将蜡烛点燃,又将香烧上,双手拈香,正要祭拜,忽然发现周南还站在一旁呆头呆脑地四处闲看,不仅又气又笑,说道:“大郎,还不站过来。”
周南听耶律余里衍叫自己过去,忙也恭恭敬敬和耶律余里衍并肩站立,余里衍才对周南说道:“大郎,你我二人原本并不相识,一个天南,一个地北,之间又无联络,你却两次遇到妾身,而且两次又救了妾身性命,这岂不是天意?!奈何事多磨难,其间又经历如此波折,亏得张老太师一力促成,临终仍念念不忘。虽说张太师本意是为了燕京安定太平,可妾身仍是感念张老太师恩情。今日你我……”说到这里耶律余里衍光洁的脸庞上忽现一片红晕,双眸里尽是柔情,望向周南,低声说道:“你我二人情定终身,便一同拜一拜张太师吧。”
周南向着前面拱手说道:“张太师,在下周南,今日与公主一同前来祭拜,一来了却张太师遗愿,二来在下借这肃穆之地,请各方佛祖、菩萨、神灵作证:在下既愿意迎娶公主,定会一生一世爱她,若有离弃,有如此日!”说完,同耶律余里衍一同向着张太师墓拜了三拜。
拜过之后,周南转过身来,面向余里衍,只见余里衍鬓边长发捋顺到耳后,露出一张如脂如玉鹅蛋脸,修长的细眉带着塞上女子少有的温婉秀气,两泓秋水里满含娇羞和柔情,鼻准挺直,润红色的嘴唇一角微微一翘,便露出无限温情。周南一时看得呆了,忘情地将余里衍的双手捧在自己道手心里,轻声说道:“今日方得亲近仙子,尚幸未晚。”
余里衍大羞,想要将自己的手抽出来,却哪里还有一丝力气,只觉得周南手里里火热,牢牢地抓着自己的手,却又不会抓疼了自己。余里衍别过头去,佯嗔道:“是谁推三阻四,你周郎做尽了颜面,燕京各地却人人都知是我这个公主赠你定情信物。”
周南嗅着余里衍别过头后发髻上的清香,看着余里衍白嫩粉琢的耳垂,一时间竟不想说话,余里衍故作生气地说道:“果然是被妾身说中了。”
周南这才回过神来,忙说道:“公主,面对公主这等仙子,我怎敢唐突?更不愿公主因是为了百姓才选中我,我也不想因为合则两利这样的世俗道理而迎娶公主。故而才几次犹豫。”
“现在周郎又为何会愿意与妾身定此终生了?”耶律余里衍柔声问道。
“我现在已可保护公主。”周南坚定地说道,“况且,公主在我心中早已挥之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