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看到这两份奏折,简直闷的喘不过气来。
“皇上,不要过于操劳,伤了身子”周皇后见崇祯长吁短叹,顿时说道。
“唉,皇后你知道吗?朕当初是不想做这个皇帝的!许多人都以为我当了这个皇帝,是历经九死一生用了种种手段才当上的,可是谁又知道我心中的苦楚。
太平年代,人人都想做帝王,到了乱世则不同了,乱世中只有那些身负野心的阴谋家才愿意火中取栗,不惜赌上身家性命谋得皇位,而普通人或者没有这种雄才伟略的人只能望洋兴叹。
可是朕没有野心啊,但是我生于皇家有什么选择呢!这是皇家必然的使命啊!”
“皇上你受苦了!”周皇后是深切知道崇祯难处的人,听着崇祯说出心里话,顿时眼泪忍不住的留下来。
崇祯没有察觉,而是依然自语的说道“我们大明自万历帝后期就已经开始走向了衰落,后又经历哥哥七年的统治,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称呼哥哥为木匠皇帝,我心里着急啊。
等我接受一来,大明奖赏已经只能用八字形容,积贫积弱,积重难返!
可这毕竟是我朱家的天下,我身为朱氏子孙,怎么能忍心忍目睹我们大明天下国家破败,民不聊生,于是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发愤图强,从太祖往下,几乎没有一个帝王如我一样的宵衣旰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因为我知道,乱世当用重典,腐败当用猛药。
八年了,我得到了什么!
皇太极建立满清自成皇帝,李自成在西安也称皇帝。可就是这样,我们大明内部的官员,依然贪污的贪污,内斗的内斗,还有一部分歌舞升平,醉梦死!
这些大臣仿佛事不关己的模样是在让人可恨,而关键时刻又会搬出祖宗家法、大义凛然的指责,他们的样子让我觉得恶心,这些大臣没有一个是不能杀的!”
说道这,崇祯提高了嗓音,仿佛气急败坏的说道。
“陛下,慎言啊,如此恐怕会引起朝野内外动荡啊!”一旁的周皇后急忙劝阻的说道。
“没有用的,朕十分信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寸功未例,反而身陷两藩,朕没有怪罪他,可他倒好,远在开封,竟然上表参奏在山西的孙传庭,党争,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难道他们不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崇祯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陛下,难道朝野内外没有再能帮陛下的人吗?”周皇后疑惑的问道。
崇祯摇了摇头,说道“孙传庭以为可以暂缓对付李自成,竭尽全力发展,可是没有时间了,皇太极还会给自己时间吗?”
周皇后听不到崇祯的意思,一脸疑惑。
崇祯又从书桌的一个隐秘的匣子内拿出一封书信说道“皇后你看看”
周皇后接过信一看信封的落款,大清皇帝皇太极。
信还未看,周皇后心中隐隐约约有了不好的预感。
“朕久闻大明内地反贼肆虐,四处掠杀,朕欲于大明交好,可借兵马二十万助大明剿匪!请大明皇帝三思!”
“这。。。”周皇后看着信不知所措。
“这是祖大寿转交给兵部侍郎陈新甲递上来的,目前只有他们二人再加上你我知晓!”崇祯解释的说道。
“除了你之外,我再也不敢给任何一个大臣看见,否则朝野上下必然会引发一场波澜,恐怕死伤无数啊!”崇祯心有余悸的说道。
“那陛下怎么看呢?”周皇后问道。
“满清狼子野心,一旦放任他二十万铁骑南下中原,则中原大地必将战火四起,血流漂橹,所以此计万万不行!我若拒绝了皇太极,不久之后,他必将倾全国之兵来攻打山海关,到那个时候,北京就真的危险了!”崇祯面色复杂的说道。
“陛下,迁都吧,眼下国库空虚,也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了,不如迁都到南京,那里繁华无比,我们再另行休养生息,最终会消灭反贼,击败皇太极的!”周皇后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我何尝不想呢!但是祖宗遗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颇为无奈的说道。
“皇后你带着太子和公主们先行离开吧,我预感不出一年,皇太极必然会发动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到时候我真的可能保护不上你!”崇祯无奈的说道
“陛下放心,臣妾贵为国母,自当有自己的尊严,我也无须陛下保护,倒是陛下早些安排把太子和公主送走,那样我们就安心了,若是真的有那么一天,臣妾一定会死在陛下前面!”周皇后神色庄重严肃的说道。
“朕平生虽然夙夜操劳,但却无尺寸功劳,眼看大明江山一天不如一天,但是朕这一生做过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娶你为妻!”崇祯的双眼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露出带有希冀的神采。
“陛下振作起来,臣妾就开心了,哪怕最后输了,也无怨无悔!”周皇后说道。
“承恩,你进来!”崇祯点了点头,高声对门外的王承恩喊道。
“陛下,您叫我”,门嘎吱一下被推开了,王承恩毕恭毕敬的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起来吧,承恩,明天一早替朕传旨,孙传庭任三边总督加平蛮大将军,可自行处理所辖境内一切行政、军事事务,由自行处理一切的权利,对于所有情况,均可先斩后奏!”
王承恩听到这,双腿不由的哆嗦起来,这权利也太大了,完全是一个西北王的化身啊。
以崇祯多疑的性格如何肯放任这么一个大的权利给孙传庭呢!
崇祯可不知道王承恩在想什么,顿时第二道圣旨“调卢象升待杨嗣昌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总督宣府、大同军务,抗击满清,保卫京师!”
“第三道圣旨,原兵部尚书杨嗣昌身陷两藩,深负朕恩,命令其降职为兵部侍郎,五省都督之职暂时不变,守卫开封,以期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王承恩看到这天要变了,朝廷又出了两个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