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咸王第二道明旨送达博源,百里燕看过后并未作声响。因为通信速度的制约,梁国与诸侯获取的陔陵消息远比百里燕千里跃慢得多,他需要等消息彻底传到博源再做下一步反制。
此后数日,楚业、百里燕二人将各自重新修订的协议交换确认,再次修改细节后,各自以最快速度发回国都。
而与此同时,咸王出让五郡换取王号的消息最先传到志国,公良氏闻讯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假的。原因也很简单,做的太假了。
“简直笑话,五郡换王号,天下岂有如此便宜的生意,与明抢有何异!”
公良晨不屑一顾,一旁公良修接话说:
“此时确实蹊跷,以百里燕之谋,绝不容梁国掠走五郡,其中应该另有端倪。”
这时公良旭说:
“父亲,孩儿以为百里燕是断然不会将五郡拱手让予梁国给其做嫁衣逞心如意,但咸王可就未必了。孩儿猜想,会否是百里燕心知咸王难忍王号诱惑,而有意为之。”
“侄儿言之有理,确有此可能。”公良晨肯定道,接着又说:“既如此,其用意何在呢?”
公良修思索片刻说:
“眼下大王索要德康未见有退让之意,倘若德康被我国所得,梁国再分走五郡,咸国这一仗的意义何在呢。我等尚且洞悉明辨,百里燕岂能不知。此事不那么简单,以百里燕秉性,其恐怕也将我等算计在内,我看因立即收手,以免中其圈套。”
“二弟是说德康不要了?”
公良晨惊讶问,公良修点头说:
“对,德康之地本是梁国算计我国诱饵,无论吞或是不吞,最终都难免与咸国或卫国开战,届时大王若在背后对我族落井下石,志国必败无疑。”
“但二弟可曾想过,德康若入百里燕手中,咸国日后西出必为天下大患,大王与相国如何能坐视不理。”
“话虽如此,可眼下德康尽在咸军手中,大王有的只是卫国的承诺,而非咸国的承诺,咸王就是不给,我国为之奈何。”
“那就彻底断了他们南下马场的退路,几十万匹马拖也能拖死咸国。”
公良晨话音落下,公良旭担心说:
“但倘若咸国向卫国借道,有御客相助的话,咸军几十万匹马仍可回到千岳牧场。如此一来,我国可将面临与咸国决裂的危险境地,这或许正是百里燕算计所在。
如若咸军成功放归了马匹,其根本不用与我国开战,只需停止购买我国商货,改由卫国购买,仅此一项损失便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更何况我国对咸国钢铁、生铁、青铜、布匹与其他商品所需巨大,咸国若断绝供应,我国两年之内必有内忧啊。”
“旭儿所言极是啊。”公良修肯定道,随后说:“百里燕以工农商治国,其根本不会与我正面冲突,而是掀起商战。倘若如此,我国绝无还手之力。”
公良修态度悲观,公良晨颇有些恼火,他说:
“咸国每年从我国与晋、宋、卫、徐采买甚多,为何不能联手封锁咸国,断其根本迫其就范。”
公良修摇头说:
“这恐怕甚难。且不论各国心怀鬼胎,商市之道在乎份额,咸国从我国购买商货占其对外采买四成还多,晋国仅占三成。这其中既有百里燕与晋国不睦,也有我国连通南境有关,此外更有二叔的面子。
如我国断绝与其交易,咸国大可以从晋国、宋国、卫国、徐国购买,四国每年所得收入无不是我国之损失。同理,倘若各国诸侯尔虞我诈,总有诸侯为了自己利益而与咸国媾和。
因此封锁咸国绝无可能,相反咸国许多商货并不需对外采买,自己便能自足,因而初期会有影响,如长期对峙,纵然咸国元气大伤,各诸侯国的损失也不会少,最后受益的仍将是梁国。
故而兄长所想,其实正是梁国算计,无论我国做出何等措施,终难免与咸国对峙,所以决不可为一地之得失,而伤及国体。更何况眼下国内局势诡谲,此时再与咸国怼上,对我族十分不利。”
许是听进了公良修劝谏,公良晨收敛怒意冷静思考了片刻说:
“二弟所言极是,方才是为兄心急乱了分寸。现在想来,不吃亏便是沾光呀。如若我等中计,便是梁国受益。反之,百里燕定有反制梁国手段。”
“不错,百里燕志在天下,梁国是其绊脚石,但现在还轻易动不得,故而必会舍弃部分利益换取削弱其势,因而这趟浑水不趟为宜。”
比之公良修,公良晨智略不在其下,但缺乏经济战略层面的眼光,松散的政治框架下,任何几个诸侯,要对单一诸侯形成军事包围网是可能的,但进行经济制裁和封锁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社会文明形态尚不具备制度上的可操作性,切断经济通道与贸易壁垒没有区别,最终伤害的是经济双方。
封锁初期对经济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但咸国半数矿产和煤炭无需进口,对外依存最大的棉花、大豆、皮革、羊毛等,国内产量虽少,但并不是没有,必要时可以减少粮食生产,改种经济作物平衡内需。
而同时期诸侯间的经济国情却是况迥然不同的,咸国得不到原料,他们也得不到咸国商品和贵金属,战时经济间越长,总有第一个绷不住的诸侯,包围一旦出现松动,就会全部瓦解,最后演变城竞相出卖争夺市场份额。
所以公良修不主张与百里燕对抗,因为他非常清楚百里燕的手段和秉性。
说服了公良晨,兄弟叔侄三人讨论了一整个下午,最终得出一结论,梁国这次要完。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底四月初,五郡换王号的消息也传到了晋国。晋王得知消息后的态度不出季锦昇所料,不仅十分恼火,还大发雷霆数落西寰无能。
而与此同时,消息传入梁国已是四月初,咸、卫、长孙开战后距离梁国最短的两条驰道处于战事封锁状态,于是只能经由长孙至西海岸,而后渡船南下梁国。
加急报的陆路速度日行快于海船,于是消息在海上耽搁了数日才送达津邺,再由津邺转往博源。此时已经是四月初八。形势此时发生了微妙变化,陌舂子陆续从卫国拿到了第一手的内幕,然当他看到消息不仅困惑了。
所有情报都显示,咸国只向卫国索要了德康郡的江泉一地,其他郡县一块不取。不仅如此,经济上还给予了卫国大量好处,同时索要了孙国旧民和奴隶,卫王也同意了,看到这一切的陌舂子不仅仅是困惑,更感匪夷所思。
咸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什么也不图,最终只要江泉一地,是江泉有金山银山值得百里燕这般大费周章,还说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不对,太不对了,这其中有诈!”
陌舂子断定有诈,姬丰却是看不出来,他说:
“本君以为这才是百里燕厉害之处,不取卫地实为不值。卫地人口稀寡商渠残破,咸国吞并之后需耗费巨资经营卫地。与其如此,还不如令卫国屈服,以土地换取商道权益,一可经营卫地,二来日假以时日后再度攻卫,更便于吞并卫地。”
“不,绝不是如此。”陌舂子果断否定了姬丰想法,接着又说:“当年咸国仅七郡残地,尚能吞并四郡,如今坐拥十一郡完地,如何不能吞并三郡。其中……”
陌舂子话音未了,贾宙一脸喜色而来,打断二人说话:
“陔陵发来消息,咸王有意以五郡之地换取王号。”
姬丰闻讯喜出望外:
“相国大人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咸王早于二十余日前发出王旨,咸军马快应于三下旬送达博源,我们整整晚了近半月。”
此时陌舂子脸色陡然凝重起来,心头一阵大惊:
“坏了,上了百里燕的恶当了!”
贾宙闻讯大惑不解,遂忙问道:
“掌门大师何出此言,这可是五郡之地呀。”
“正因日如此,方显百里燕用心险恶。贾相国你可知道,百里燕与卫国所达密约未曾索要卫国一郡,只索取了德康郡江泉一地,而反观天子陛下,今已占得一郡,再得五郡之地,一夜便轻易到手六郡土地,这是要将天子置于火上烧呀!”
陌舂子说透来龙去脉,贾宙如梦初醒方知事态之严重:
“掌门大师,事已至此,现在怎办?”
“快,不能再等了,必须赶在消息彻底传开之前立即与咸国达成交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陌舂子已然明白百里燕凶恶用心,其一块土地也不要,就是坐等咸王信口开河,一旦消息传开,梁国兵不血刃夺取六郡,出力最大的咸国反而一地未得,还被志国索走了德康封死西去通道,届时就是傻瓜也看得出来,梁国才是始作俑者。
退一步说,今日能割卫国六郡,日后就能废诸侯,而陌舂子的下一步恰恰正是废黜孙国,吞并土地。消息一旦传开,梁国的政治性用,天子的威严将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