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枯石烂,沧海桑田!六百多年后,在王千军之前的那个时代,整部永乐大典流传下来的,只有大约四百册,八百余卷!而且还是散落在七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不足永乐大典原书的百分之四。
终整个明朝,《永乐大典》只在嘉靖年抄过一部副本,正本更在明亡后下落不明,极有可能毁于大火兵乱之中。而留下来的全部都是副本的部分,还不足原书的百分之四,后世人更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具体内容。
为了不让这部惊世大典就这么消失在历史之中,王千军大着胆子站了出来,只求说上几句话。看到王千军突然站出来,道衍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澹澹地点了点头。看到道衍这个老朋友点头了,永乐帝也想听听王千军想说什么。
“朕准你开口说话。不过,如果说得不好,朕可就要惩罚你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子。狠狠地打你的屁股!”
永乐帝可不是在说笑。从洪武皇帝开始,明朝皇帝就有打文官屁股的习惯。即便这里不是朝堂,永乐帝也可以命令保护他的锦衣卫把王千军拉出去,脱去裤子打一顿板子。
面对永乐帝的威胁,王千军看了看道衍,和尚依旧很镇定。王千军可是心里没什么底,永乐帝这主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王千军不得不让自己静下心来,深呼吸几口气后才开口说道:“谢皇上。小子胆子不大,现在还很害怕。但还是要问皇上,皇上知道吕不韦与《吕氏春秋》吗?!”
“哼。”听到王千军所说的人名与着作,永乐帝重重地哼了一声。历朝历代,可没有什么皇者喜欢吕不韦这个人。关键不是吕不韦的出身,也不是他的政绩,重要的是吕不韦这家伙开了个坏头,移花接木的坏头。身为皇者,岂能不注重子孙血脉的纯正。
但永乐帝还是回答道:“吕不韦,朕不得不佩服他的投资有道,也不得不佩服他才干,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他也是功不可没。可是,朕依旧厌恶这个乱臣贼子,更不希望再有这么一个人出现。至于《吕氏春秋》,朕也读过,算是一部好书,杂家的大作。但所谓的一字千金,不过是吕不韦炫耀自己权势的做法罢了。千军,吕不韦此人,可是深得商人的追捧,你该不会也想做一个商人吧?!”
永乐帝这是在警告王千军,不要走错路了。在皇帝的眼中,国家需要商人,可商人也只是上缴赋税的工具罢了。而且商人重利,往往在一些大事上跟朝廷作对,就比如大灾之年,朝廷想要赈灾,可商人却在囤积居奇,抬高米价!
“提起吕不韦,只是欣赏他宣扬《吕氏春秋》的做法。错一字,赏千金!的确是在夸耀自身的实力,令七国诸侯、游士、宾客无言。可是,一本着作,刻印成书,书会腐烂;刻在石上,石会风化;刻在金上,金会熔铸;要让一本书永远流传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天下人口口相传,即便书被烧,石被腐,只要还有人会背,还有人在讲,那么这部着作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尚书》也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因此小子认为,要让《永乐大典》如此巨作流传下去,永存世间,光是一本还远远不够!”
一部耗费前人无数心血的巨着,就这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实在是太可惜了。后人有权力看到前人的心血结晶。只是,王千军还是没说出解决的办法,只是让永乐帝更头疼。
王千军所说的,不无道理。《永乐大典》只有正本一套,实在可惜。可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永乐帝又看了道衍一眼,道衍突然来了句:“万岁,花会谢,月会缺。能永存于世的,只有书!”
道衍的话,永乐帝不喜欢听。花会谢,月会缺,皇朝也有起落!可是,道衍说的又是真话,别人不敢说的真话。的确只有千古着作可以永远流传,就比如那四书五经,比如那《吕氏春秋》一般。
“小子,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你会算账吗?!朕说了,朝廷要用银子,为了这部书,朝廷所费颇多。光是抄写一套副本,就要多少人力、物力?!难道朕要因为这部书而让天下人骂朕是横征暴敛的暴君吗?!”
永乐帝的愤怒,王千军感受到了。可王千军内心那个郁闷啊,永乐帝气的明明是道衍刚才说的那句话,结果王千军却成了出气筒,他冤啊!
可王千军必须要冷静地说下去,不然事情可就真的糟糕了。王千军向永乐帝九十度弯腰,用力一拜后才说道:“万岁,既然《永乐大典》用时三年多才完成,那又何必急于一时。成书用了三年,那印书用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百年又有何不可?!除了副本依旧用手写抄袭外,其他版本都可以用活字印刷来完成。一本一本地印,一册一册地印,从开头一直印到结尾,不需要在乎时间,只需要关注质量。每印成十册,便发给各省,由各省布政司自行保存。当达到一定数量,便可命布政司自行寻找地方上的书商进行印刷,达到每州府都有保留,并开始向民间出售。相信《永乐大典》这样的巨着,地方上的文人士绅一定无比喜爱,即便无钱购买也会想办法自己抄录。朝廷不急于一次印刷,也给了民间收集全套《永乐大典》的时间。如此一来,《永乐大典》必可世代相传,永留于世!”
这就是王千军的办法。其实这个时代的人经常有一种误区,就是喜欢一次把一件事在最快的时间内全部完成,再艰难再庞大的工程也是一样。而且用钱也是一次投下去,很少人想到按计划分拨资金,这才惹出那么多的麻烦。
可就算王千军这么说了,永乐帝还要说道:“向民间出售,那不是与民争利了吗?怎么听来听去,还是为商之道!”
永乐帝的脾气还没消,王千军也无奈,难道要跳脚大声反驳永乐帝,说永乐帝有气向道衍发去,不要找他的麻烦。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千军这个不忠不孝之徒马上就会被拉出去打死。
“皇上,小子的父亲一直教育小子,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得到就要付出。即便是天下间的读书人,也应该为了《永乐大典》这部惊世之作付出一点小小的代价。天下的读书人,不能宠!”
王千军说到这,永乐帝终于是笑了,一旁的道衍也是微笑不语。天下的读书人,的确是不能宠,这句话是大实话。也是为上者最头疼的事情。永乐帝之所以笑,正是因为王千军将这句绝大多数人不敢说出口的大实话给说了出来,所以永乐帝很开心。
“那好吧,就这样,一步一步来。即便朕看不到那一天,朕的儿子,朕的孙子也会为朕继续印下去的。只是,朕现在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该怎么赏你呢?王千军,你可替朕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徐皇后死后,永乐帝似乎对生死更加的看透了。不过王千军更关心的是,永乐帝要怎么赏他。有赏不要,这种违心的话王千军可说不出来,永乐帝也不相信王千军会不动心,永乐帝可不喜欢这种虚伪的人。王千军与道衍不一样,他的路还很长。
可不虚伪,也不能太贪心,贪心者在皇者的眼中,也是成不了大事的。即便要用贪心来保护自己,也要到了一定的地位才可以这么做。
永乐帝在等待王千军自己说出想要的赏赐,王千军只是思考了一小会,便跪了下来,说道:“谢皇上。谢皇上绕过我父一命,也绕了小娘一命,王家上下永记皇上之恩。只是,我王家也因为这场变故失去靖难三年所建立的一切功勋,但我王家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王家上下一心想拿回原本应该属于王家的。既然皇上要赏,那小子大胆,请皇上恩赏我父即可!父亲的荣耀,也是儿子的荣耀。”
永乐帝没想到,没想到王千军会为他的父亲王丛云求赏。这个小小的意外让永乐帝沉默了一会,最终澹澹地说道:“有的时候,朕真的很羡慕你们平澹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烦恼,没有那么多为难之处,一家人其乐融融。好吧!丛云生了个好儿子。朕就答应你,朕明日就下诏,锦衣卫百户王丛云忠心耿耿,恪尽职守,升任锦衣卫千户,依旧任职锦衣卫南镇抚司,为南镇抚副手!”
锦衣卫千户依旧是虚职,锦衣卫虽然有十四个所,可千户却有很多人。可南镇抚司却是专门管理锦衣卫内部事宜的部门,作为南镇抚的副手,王丛云将拥有不小的权势。而且锦衣卫这个组织,本身就是极特殊的部门,远超京城其他各卫。
“谢皇上隆恩!”虽然还没有夺回一切,但也算是回归正途,踏上了王家原本应该走的路!王千军的表现也得到了道衍的赞赏,可道衍依旧一句不说,只是微笑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