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不得不佩服这位少年帝王,同时对于长安大隋的未来,也是非常看好。
从这个边关县城就能够看得出来,大隋如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极力挽救民心,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恢复江山社稷的元气,每一件事情都在完善这长安大隋的制度。
而相比较长安的大隋,其他诸侯现在都在想着怎么打败其他诸侯,占领他们的地盘。
这种做法也没有错,自古以来诸侯并立之时,战争的硝烟永不停歇。
可是当马周见到了关中之地的时候,却突然对其他诸侯都失去了兴趣。
看得出来,这些边关的军队纪律非常严明。
每一次都会见到一些巡逻的战士从管道上行走,那整齐划一、严阵以待的样子,不是他在山东见到的那些军兵以及洛阳见到的军兵能够比拟。
这才是军人的样子,这才是真正守护百姓的战士。
越是靠近长安,马周见到的那些繁华以及安宁还有祥和以及富足就越发让他久久不能平息。
“如此大隋,何愁不兴?”
突然之间,马周希望长安的那位新任皇帝能够快一些平定天下。
这样一来,中原大地上的百姓,也就能够少受一些苦难。
“败也大隋,成也大隋!”
站在长安城外,看着那人来人往的商队、人海,马周不禁心生感慨。
高大的城墙似乎杜绝了里面的热闹,也杜绝了外面的纷争。
经过了长安守城将士们的盘查之后,就能够进入长安城了。
还没有到达内街,就已经肉眼可见的繁华。
两边的商铺站着一些光顾的顾客,一些小摊贩在吆喝着,吸引人光顾。
几个武侯穿插其中,却也不那么引人注目,好想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武侯的存在。
“这位大哥,有礼了,请问,弘文馆怎么走?”马周直接找了一个路人甲,询问弘文馆的方向。
他本来就有心想要来长安求学,可是见识到了这长安的繁华以及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之后,他很想要去弘文馆看一看。
“先生有礼了,弘文馆在平康坊,要从此街直走,看到右手边有一个路牌,顺着路牌走,就能够找到弘文馆。”
这是杨侑特意指导蔡京建立的一个路牌,凡是来长安的人,想要见一见弘文馆或者是拜将台,都能够第一时间找到。
还有比较着名的地点,在长安城内都有指示的路牌。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马周见到路牌的时候,又觉得比较新奇,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如此方便却又新奇的指路牌,凡是能够认字的人,绝对不会迷路。
就算是不识字,问一问其他人,顺着路线,也能够找到。
马周之所以想要去弘文馆,就是因为他听说少年天子广开言路。
在长安城设下弘文馆,并且还发布了招贤令,凡是能人志士,都可以去弘文馆提出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江山社稷的策略。
写下这些策略之后,便可以直接呈交给弘文馆的主事。
主事收集这些策略,然后直接呈给秘书省的官员审核,如果是平平无奇的策略,都会被返回去,还会写下原因。
而那些比较好的策略,都会被继续呈交上去,放在当今陛下的面前,等待陛下和大臣商讨,看能否适用。
只要是被采用了策略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地方当一个地方官,然后依靠功绩慢慢提升。
马周知道自己现在的才能有多少,只是想要看一看这个被文人看作是圣地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到达弘文馆外的时候,就见到了排着长队的文人,有十几岁也有几十岁更有老者。
有的人就只身站在那里,有的人则是带着自己已经写好的策略。
因为是广开言路,有的人就算是不识字,也是可以提出来,最后虽然不做官,却也能够得到一个“优秀模范”的称号。
当有了第一个人得到这个称号的时候,更多的人都开始尝试了。
毕竟,人生在世,除了吃喝,也就是名利了。
“鄠县东城人明廷江,呈交策略兴水利以惠万民之策,被采纳,其文如下……。
陛下曰:水利之策关乎关中百姓,以前因水利而导致百姓遭受旱涝灾害,而兴水利则是保民生惠万民之策,鄠县东城人明廷江所写之策,解决了水利工程之中的耗费耗时之不便,功劳甚大,赏……。”
主事的声音很大,差不多用了他最大的声音来宣读这陛下口谕。
而在弘文馆的另一边,则是等着很多人,这些人都是提交了策略上去。
如今,七天的期限到了,他们在等待结果。
马周在一旁看了一天,他很想要再看几天,可是身上的钱财并不多。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为了能够找到一个让自己充分学习的地方,为了能够拜一个师父,他并不能在这里继续看着弘文馆的盛况了。
如果这座弘文馆一直存在,如果这广开言路的方法一直存在,如果这些百姓提交上去的一些利国利民之策,一直能够被采纳。
那这个大隋千秋万代也不是没有可能!
找了一个小摊贩,吃了一碗羊肉泡馍,关中的特色美食,听说,是当今陛下吃了之后都赞不绝口的美食。
味道的确不错,大夏天喝一碗,竟然还能感觉到凉爽。
“听说了吗?鄠县东城人明廷江呈交上去的策略兴水利,被陛下采纳了。”
“真的吗?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当这人在这小摊贩大声地说起了鄠县东城人明廷江的事迹之后,很多听客竟然感觉到了一种自豪还有兴奋。
似乎这个提出来策略的人,就是自己一样。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参与到为江山社稷之策,而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在历朝历代都没有过。
可以说,当今陛下这个广开言路,开的实在是太大了。
连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够进入弘文馆,报上自己的住址以及姓名等基本信息,就可以让弘文馆内的人代笔,写下他心中的一些建议。
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真的没有过。
马周听着这些人对于关中之地的一些谈论,对于当今陛下的一些言论,对于现在这个长安朝堂的一些言论,好像大部分都是称赞,大部分都是满足。
这长安地界的很多很多百姓,他们的脸上,都展现着满足和奋进。
而不是关外之地,饿殍遍野、易子相食、人间炼狱。
用那个富商的话来说,关中之地的确算得上是人间仙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