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谷县郊外的一处山头。
“一、二、三、四...”
整齐嘹亮的口号传来。
一支长长的队伍正在翻山跑步。
每个人的肩头扛着一把步枪,领头的正是张清,队伍侧面观察全队的,是林冲。
这支五百人的队伍,番号是虎贲营。
分为营、连、排、班四个建制,每班十人,三个班为一排,三个排为一连,四个连组成全营。
这么多人进行野外拉练,对全局指挥和纪律的要求极高。
然而林冲从未有现在这样轻松,因为这些兵员,全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武亮给了他们饭吃,在这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有欺压,没有恃强凌弱。
如果有不公正的待遇,只管去安保部找鲁智深,那花和尚不讲人情,铁面无私。
而针对破坏规矩的人,手段也很直接,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明知故犯,直接送进技工学院剥夺学到的知识,赶出工厂。
并且这种人再也不敢靠近工厂,因为让鲁智深看到,一定会暴打一顿。
一开始,还有几个刺头不信邪,觉得是闹着玩的,但是一两只鸡被杀掉以后,满山的猴子都老实了。
这些规矩对于泼皮无赖来说,十分苛刻。
但是对于老实的穷苦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避风港。
身逢乱世,很多人委身为奴,讨一口饭吃,还吃不饱。
武亮这片乐土,顿顿有肉,公寓有楼,每人都发几身工作服,按月发工钱。
吃住都有厂里负责,发下来的工钱,都是自己的积蓄。
而且厂里的食堂还提供上好的高粱酒,价钱比阳谷县城里还便宜。
每个班组都配有思想委员,每周都开展班组会议。
新来的穷人在思想委员的引导下,忆苦思甜,讲一讲以前的穷苦,收到的欺压。
再讲一讲现在的幸福、尊严和自由。
武亮参加过几次这样的会议,他真正地体会到,锤子镰刀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因为确实代表了普通民众,底层民众的利益。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教育,整个虎贲营的思想基础觉悟就很高。
再为每个连配上指导员,白天抓军事训练,晚上抓思想教育。
整支军队的思想面貌跟宋朝军队,大相径庭。
忠于领袖,军纪严明,敢打能战,战之必胜是这支队伍的信条。
有句话叫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武亮对虎贲营的进度比较满意,并且没有过多干预。
他每次出现都是带着慰问品,和战士们坐在一起,听一听他们的想法,具体的训练全都交给林冲、张清和政委、指导员组成的领导集体做决定。
不过林冲等人执意请武亮做指示,武亮提出了新旧结合的思想。
既要吸取北宋禁军训练方法上的长处,也要结合新的作战方式做出调整。
最后排定了丰富的训练课表。
体能训练是每天都要有的,枪械训练也是每天都要有的。
在此基础上,增加格斗训练,不能有了枪就丢了贴身肉搏的能力。
全营实行数据化考评,尖兵予以表彰、奖励和提拔。
多次排名靠后的队员,酌情处理,原则上进行清退,部分思想觉悟优秀的,可进入鲁智深的安保部,做不了冲锋陷阵的战士,也可以守护一方平安嘛。
这样的训练持续了半个月。
阳谷县的郊外,每天都传来阵阵鞭炮声,普通百姓早已习以为常。
直到那天,鲁智深安排在阳谷、清河交界处的暗探飞奔来报。
说是一支官军骑兵,正在林中休整,看那架势,很有可能是来阳谷县的!
鲁智深顿时感到情况紧急,找到武亮汇报此事。
武亮立刻派人通知虎贲营,紧急集合,准备作战。
五百人的队伍通过铁路快速集结。
武亮、林冲、张清亲自带队,虎贲营第一次作战任务开始。
听说官军有上百名骑兵,说实话,武亮的内心是狂喜的。
北宋少马,一百匹好马意味着整整一支骑兵连!
骑兵与步兵不同,能够快速机动。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有着相当大的优势,由冷兵器转为火枪,战斗过程缩短,骑兵打完就跑,打赢能追的优势更加被放大。
武亮下定决心,不管这支官军是来干什么的,时机已经到了,这上百匹好马,必须全部留下来!
为此,武亮汇同虎贲营全体干部,召开了战前会议。
结合天时、地利等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制定出作战计划。
打伏击!
伏击地点就选在工厂入口的山道附近,由鲁智深的安保部负责通知各个商队,发货暂缓,已经进厂的商队一律不得出厂。
先由各炊事班准备酒肉桌椅,布置在水泥大路上,官军骑兵到来,邀请他们下马喝酒。
由专人扮成小厮,负责牵马,一定要确保每匹马的安全!
将马和人分开后,埋伏在树林中的步枪队出来包围官军。
原则上,投降不杀。
反抗者,由张清开枪击毙。
震慑为主,见机行事。
因为作战范围较小,为了防止误伤。
各班一定要强调纪律,手都放在保险栓上,但是没有上级的命令,所有人不能胡乱开枪。
制定好计划之后,各部门迅速开展筹备。
等到官军赶来,已经是下午。
有人说,骑兵不是跑得快吗?怎么磨蹭到下午才来?
因为北宋军队的军纪涣散,天气太热,他们都在林间小店休息呢,官老爷休息好了才出发。
武亮站在工厂外的水泥大路上,拱手迎接来人。
那领头的虞侯一看,眼前这人身穿官服,应该是阳谷县令不假。
坐在马上,鼻孔朝天。
武亮表面上不露声色,从袖中摸出黄金十两,好言劝虞侯下马吃酒。
那虞侯也是老油条,一看这厮出手阔绰,便眉开眼笑。
后面的骑兵有样学样,一个个下马喝酒,浑然不知树林深处,一个个黑漆漆的枪口正对着他们。
扮作小厮的战士们把马匹牵到一边的树林拴好。
冲武亮挥了挥手,武亮摔杯为号。
瞬间,几百名持枪战士从树林中蹿出,拿着形状怪异的“鸟铳”对准那些官兵。
“哼!”领头的虞侯一声冷哼,伸手就要拔刀。
武亮坐在椅子上没动。
“啪!”的一声枪响。
那虞侯仰面倒地。
“没羽箭”张清手中步枪冒着青烟,大喝道:“谁敢动,这就是下场!”